科研产出
陕西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中国渔业经济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陕西省水产养殖面积29976hm~2,水产品总量7.95万 t。随着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对渔业水域污染影响的加重,致使渔业生态环境发生了缓慢、持续的变化,对陕西省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威胁。本文通过对2004—2007年陕西省有关河流、湖泊水库及部分渔场渔业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旨在了解和掌握陕西省渔业水域污染现状,研究和探索对渔业环境整体评价可采用的方法,及时预测渔业环境污染变化趋势,以便科学的进行渔业环境污染预警、预防,为政府进行渔业环境污染治理、决策和生产服务。


中国对虾体重育种值估计的动物模型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其准确性与选择效果密切相关。利用中国对虾2005年21个父系半同胞组共1387个个体体重数据,将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全同胞组效应等因子组合,建立了4种不同的动物模型,应用BLUP法估计体重育种值。4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表明,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和全同胞家系效应是两个重要影响因子,建立的AFB动物模型比其他模型所估计的结果更准确。AFB动物模型估计中国对虾145d的体重遗传力为0.14±0.076,据此计算育种值并进行模拟留种分析。结果显示,在根据表型值或育种值选种的情况下,育种值选种的留种家系或个体的育种值比表型值选种分别提高50%和80.59%,育种值选择的效率更高。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动物模型 BLUP 育种值 家系选择 个体选择


三氯异氰尿酸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毒性及其抗氧化酶影响
《海洋与湖沼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对常用消毒剂药物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Ⅰ、Ⅱ相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对剑尾鱼的96h LC50为2.15mg/L。TCCA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胱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GST和EROD的诱导响应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雄性个体GST对TCCA暴露响应比雌性个体敏感。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水生生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幼鱼生活史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本文通过分别封闭中华鲟幼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等),研究了这些感觉器官在中华鲟幼鱼摄食行为中的重要性,旨在为改进中华鲟幼鱼的保护措施和人工培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63尾实验鱼于2006年5—6月采集于长江口水域,实验鱼在试验开始前暂养适应2周,实验设计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期水温为24.5—27.0℃。实验结果显示:封闭视觉、侧线感觉和电感觉器官后幼鱼的摄食量与正常幼鱼(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嗅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34.76%。封闭触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73.80%。同一时间封闭嗅觉和触觉后,幼鱼的摄食量仅为正常幼鱼的17.01%。因此,可以推断嗅觉和触觉在中华鲟幼鱼觅食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大头鲤、黑龙江鲤、德国镜鲤及其杂种F_3肌肉品质的比较
《水产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头鲤、黑龙江鲤、德国镜鲤及杂种F3背部肌肉的肉色、嫩度、pH、失水率、系水力和肌纤维性状进行研究,评价杂种F3的肌肉品质。结果表明:(1)杂种F3肌肉的亮度为47.37,红度为1.85,黄度3.27,嫩度为1.65 kg.f,pH 6.62,失水率为22.54%,系水力为97.30%,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为128.76μm2,纤维的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83.38根,肌纤维面积的比例为55.55%。(2)杂种F3与亲本肌肉品质的比较,肉色亮度与黑龙江鲤相近,高于大头鲤和德国镜鲤;红度与大头鲤和黑龙江鲤相近,低于德国镜鲤;嫩度与大头鲤相近,小于黑龙江鲤和德国镜鲤;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与大头鲤相近,小于黑龙江鲤和德国镜鲤;肌纤维密度与大头鲤相近,大于黑龙江鲤和德国镜鲤;pH、失水率、系水力、肉色的黄度和肌纤维面积的比例与3亲本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杂种F3具有与大头鲤相似的肌肉品质,经进一步选育可以育成一个优质的鲤新品系。


帘蛤科4种养殖蛤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的fAFLP分析
《海洋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AFLP)技术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青蛤(Cyclina sinens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4种帘蛤科贝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选择EcoRⅠ/MseⅠ进行酶切,使用6个E+3/M+3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共获得1 096个位点,多态位点比率95.1%,片段长度50~456 bp。其中,文蛤、青蛤、菲律宾蛤仔和硬壳蛤分别得到681,715,702和694个位点,相应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6.8%,81.7%,83.0%和75.1%,得到17个种特异性位点,可作为4物种特征标记。分析了群体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及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结果表明,硬壳蛤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670 9),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236 0);菲律宾蛤仔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低(0.592 5),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0.261 8);根据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构建了4物种32个体的聚类图,表明文蛤与菲律宾蛤仔遗传关系最近,青蛤与其他3物种遗传关系较远。
关键词: 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fAFLP) 遗传多样性 蛤 帘蛤科(Veneridae) 分子标记 系统发育分析 物种鉴定


2种多糖对鲤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等技术,对鲤鱼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离体培养。体外暴露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香菇多糖(Lentinan,LNT)后,分别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法测定它们对鲤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NBT(nitroblue tetrazolium)还原法和Griess试剂显色法测定对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暴发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菇多糖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的氧暴发活性,黄芪多糖则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香菇多糖低浓度时对细胞的氮呼吸暴发活性无显著影响,黄芪多糖能显著诱导氮呼吸暴发活性,随着两者作用浓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作用;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都能显著促进鲤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离体培养鲤鱼免疫细胞有明显活性作用,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是有潜力的鱼用免疫增强剂。


养殖水体主要化学因子对蛭弧菌Bdh5221生长的影响
《水产科技情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养殖水体中NO_3~--N、NO_2~--N、NH_4~-N、PO_4~--P和S~(2-)等主要化学因子对蛭弧菌海水菌株Bdh5221生长的影响,为蛭弧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发现,NO_3~--N的浓度在0~10 mg/L之间、NH_4~+-N的浓度在0~5 mg/L之间,NO_3~--N、NH_4~+-N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蛭弧菌Bdh5221的生长;NO_2~--N的浓度在0—0.5 ml/L之间,随着浓度的增高,对蛭弧菌Bdh5221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O_4~(3-)-P的浓度在0~10mg/L之间、S~(2-)的浓度在0~5ml/L之间,未见它们对蛭弧菌Bdh5221的生长有影响。
关键词: 养殖水体 蛭弧菌海水菌株Bdh5221 化学因子 生长


不同藻类及浓度对青蛤滤水率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24℃水温下,研究了饵料生物种类及浓度对不同规格青蛤滤水率(FR)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蛤的FR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符合幂函数回归关系:FR=0.5725WD0.705 3(R2=0.9987),单位质量的滤水率(FR/WD)随着青蛤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FR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异胶藻浓度达到8×105ind/L时,开始迅速下降。(3)FR受不同饵料种类的影响,青蛤对牟氏角毛藻的平均滤水效果最好,达到0.6左右,滤水效果最差的是异胶藻,平均FR只有0.3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