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不同矿化度咸水造墒对棉花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坑栽土培试验和桶栽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造墒对3种土壤质地(粘壤土、壤土和沙壤土)条件下棉花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度低于3 g/L的微咸水造墒对棉花出苗率及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有时甚至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造墒水矿化度的进一步增加,棉花的出苗率、出苗时间以及株高、干物质累积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造墒水矿化度高于5 g/L时,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矿化度下,壤土和粘壤土处理的棉苗生长性状优于沙壤土处理;粘壤土棉苗根冠比随着造墒水矿化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试验证明,在地上淡水紧缺地区,棉花播前利用地下咸水造墒是可行的,但造墒水的矿化度不宜超过3 g/L。

关键词: 咸水 造墒 棉花 苗期 土壤质地

成团泛菌对玉米自交系PS056致病性基因fK的克隆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克隆和鉴定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致病相关基因,阐明该种土壤习居细菌在玉米自交系PS056上引起细菌性干茎腐病的原因。【方法】利用转座子Tn5的随机插入突变特点,构建致病性菌株P.agglomerans XJ1突变体库;经对Tn5插入位点的侧翼扩增,确认突变体PA121的致病力相关基因;通过基因互补试验,证明yhfK与致病力的关系。【结果】通过对突变菌株的接种筛选,获得11个致病力丧失的突变体。Southern杂交和PCR扩增结果表明,Tn5在突变体PA121中为单拷贝插入,插入位点为细菌编码内膜蛋白的yhfK(Tn5插入在yhfK的1 082 bp处)。将yhfK克隆到质粒pBBR1MCS上,并导入突变体PA121中进行互补,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转化子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细菌生理功能,并能够在玉米自交系PS056上恢复致病力。RT-PCR试验证明,yhfK调控hrpA的转录【。结论】成团泛菌XJ1中yhfK是调控其对植物致病性的基因之一,具有在玉米自交系PS056上引起细菌性干茎腐病的功能。

关键词: 成团泛菌 Tn5转座子 玉米 细菌性干茎腐病 yhfK

咸水畦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环渤海地区采用咸水播前造墒方式,研究不同土层的水盐运移规律以及土壤含盐量周年变化,为确定合理的灌溉指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土壤剖面的水分和盐分分布呈现显著差异,其中0-60cm和0-40cm土层分别是土壤水分和盐分的易变层;土壤含盐量不仅和土壤水分存在密切关系,而且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为实现土壤可持续的生产力水平,土壤盐渍化状况应控制在轻度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灌溉水矿化度最好控制在6g/L以下。咸水播前造墒方式有效扩大了咸水的可利用范围。

关键词: 咸水 播前造墒 畦灌 水盐运移

转果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多年生黑麦草的获得及抗旱性的提高

草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卡特)胚性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冰草果聚糖: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Ac1-FFT)导入黑麦草中,对再生植株喷洒basta溶液和PCR法检测,共获得18个阳性株系,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基因黑麦草中正常表达。转基因黑麦草株系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果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耐旱性提高,干旱胁迫6d时其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植株,且下降速度慢,但其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复水后很快复原,而对照植株无法恢复,说明转基因植株中由于干旱处理发生的损伤是可逆的,而对照植株中的损伤是非可逆的。以上结果表明,转基因黑麦草中Ac1-FFT的表达及果聚糖合成可能是其耐旱性提高的最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冰草 果聚糖:果聚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 果聚糖 抗旱性

生物源杀菌剂与化学药剂协调防控番茄病害

植物保护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化学药剂与生防菌剂及植物源杀菌剂交替使用对番茄病害发展的影响,田间试验检测了交替施药的防病效果及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B-1水剂及化学药剂交替喷施7次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和早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6.9%、61.0%、72.3%和77.2%。植物源杀菌剂1-氧-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ABL)乳油与化学药剂及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BAB-1水剂交替喷施9次对上述病害的防效分别为88.6%、87.4%、85.4%和83.2%,相当于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交替喷施9次的防效。此外,化学药剂与BAB-1水剂及ABL乳油交替喷施明显延缓了这4种病害的发展,减少了化学药剂施用次数。

关键词: 番茄病害 生物源杀菌剂 化学药剂 交替使用 病害发展下曲线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正反交后代枝梢节间长度遗传倾向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京白梨、鸭梨及其正反交后代400株实生树为材料,研究其枝梢节间长度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树枝梢节间长度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正反交后代均呈正态分布,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后代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15.70%,加性效应在后代节间长度遗传中占主导地位。正反交后代都出现了极高的超高亲植株,平均超高亲率为91.75%,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正反交后代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88**,P<0.01)。

关键词: 京白梨 鸭梨 正反交后代 枝梢节间长度 遗传倾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亲本差异对杂种F_1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来源的36个大豆育成品种为亲本,配制29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代产量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亲本间各性状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来源地不同的亲本以及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优势;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超亲优势显著高于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亲本间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差异小的后代容易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国内×国外品种组合的超高亲优势>黄淮×其它区域品种>黄淮×黄淮品种;利用覆盖大豆20个连锁群的31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6个亲本进行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大豆 亲本差异 杂种优势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调查初报

植物保护 2011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为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玉米田、豆田、花生田、棉田、甘薯田等作物植株、地表和0~5cm表土进行调查,记录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结果表明,在玉米植株苞叶、玉米田的麦秸和杂草下、豆田、棉田、花生田、甘薯田、冬瓜田植株下或落叶下、桃园、田边地头和废弃农田杂草下均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以植株密度大、落叶多、地表覆盖程度高的棉田、豆田和花生田虫口密度高。说明二点委夜蛾食性杂,越冬场所复杂,棉田、豆田、花生田和玉米田等多种作物田以及田间杂草均可为其越冬场所。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越冬场所 寄主植物

不同灌溉方式下底墒水矿化度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在田间进行了底墒水灌溉方式和矿化度对棉花耐盐特征值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畦灌和沟灌方式下,随着底墒水矿化度的增高,棉花出苗时间延迟;无论何种灌水方式,棉花的出苗率均与底墒水矿化度和土壤盐分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采用矿化度小于4 g/L微咸水造墒,处理间出苗率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畦灌和沟灌方式下棉花出苗时0~20 cm土壤盐分含量的极限值分别为0.704%和0.749%;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幼苗生长指标逐渐降低,仅从单株叶面积一个因素分析,畦灌方式下棉花幼苗能承受的底墒水矿化度临界值是2~4 g/L,沟灌方式为6~8 g/L;结合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棉花播前造墒可采用矿化度小于4 g/L的微咸水,灌溉方式以畦灌较好,小于8 g/L的高矿化度咸水亦有一定利用价值,但大于6 g/L时,宜采用沟灌灌溉技术。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底墒水 矿化度 棉花 出苗率

球孢白僵菌不同感染方式侵染棉铃虫幼虫的毒性比较及组织病理变化

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感染方式下对棉铃虫的侵染能力,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通过组织切片显微技术、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的致病方式。结果表明:白僵菌HFW-05可通过消化道(饲喂法)成功侵染2龄棉铃虫,接种感染6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5.8%。经由体表(浸渍法)接种白僵菌HFW-05的试虫,试验中体重的变化和取食量与对照相近(6d校正死亡率仅为17.3%,不能通过体表达到致病效果)。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26±1℃条件下,HFW-05菌株对棉铃虫以消化道侵染为主,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微绒毛脱落严重,肠壁组织溶解并最终只剩余底膜;马氏管变形萎缩,边缘向外突出隆起,管径变大;脂肪体萎缩解体,结构松散;表皮下的细胞被菌丝侵染破坏。浸渍法接种的试虫,切片观察处理6d后试虫,体内未发现菌丝,肠壁组织正常完整。扫描电镜观察,浸渍法接种的分生孢子未能穿透棉铃虫表皮,而是贴于寄主表皮表面生长,在湿度合适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到一定时间后断裂成为芽生孢子。白僵菌HFW-05可经由消化道对棉铃虫达到较高的致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界环境对白僵菌侵染的不利影响,对今后应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棉铃虫 侵染过程 组织病理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