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弯孢病菌Clga-1基因克隆及特征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弯孢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引起的谷子叶斑病是谷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候选基因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谷子弯孢病菌中的1个Ga基因,命名为Clga-1,在GeneBank登陆号为HQ699081.Clga-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l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多肽,该开放阅读框被3个大小分别为57,49,59 bp的内含子隔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弯孢病菌Clga-1基因与其他植物病原真菌Ga基因的同源性很高,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Clga-1基因具有其他病原真菌Ga基因具有的保守结构,如在氮端有豆蔻酰化位点,碳端具有ADP核糖基化位点.谷子弯孢病菌Clga-1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lga-1基因在该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保护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特征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保护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于2009年8~12月,在河北辛集不施氮(N0)、当地习惯施氮(N900)及减量施氮(N675)处理下的秋冬季番茄保护地土壤上使用静态箱采集、气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测定了土壤N2O排放通量。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灌溉施肥后,各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溉施肥后7 d内是施氮处理土壤N2O主要排放期,其排放量占当季总排放量的55.9%~59.8%;高峰值一般出现在第3~5 d,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对硝化、反硝化作用都较适宜。8~10月份由于温度较高,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较冷的11~12月。8~10月份施氮是影响保护地土壤N2O排放的主导因素,减少施氮量显著降低了N2O排放量;之后温度是主导因素,此时N2O排放量受追施氮量的影响较小。经估算,保护地秋冬季番茄不同施氮处理N2O总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N900(N 5.304 kg/hm2)>N675(N 3.616 kg/hm2)>N0(N 0.563 kg/hm2),差异显著,N675比N900处理降低了31.8%的N2O排放量;N675和N900处理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0.45和0.53。
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以白头翁、黄芪、黄连、党参、大黄等药材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肠道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Rose308肉鸡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的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Ⅱ组、Ⅲ组、Ⅳ组均使得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2)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均得到提高,21 d和42 d时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92%(P<0.05)、9.01%(P<0.05)和23.04(P<0.01)、8.52(P<0.05);(3)Ⅳ组可降低42 d时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80%(P<0.05)和10.28(P<0.05);(4)Ⅳ组十二指肠和空肠V/C值均得到提高,21 d和42 d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2.22%(P<0.01)、11.58%(P<0.05)和32.02%(P<0.01)、15.44%(P<0.01);(5)各组肠壁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肉鸡日粮中添加此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增加V/C值,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促进肉鸡健康生产,其中1%~1.5%添加量效果较好。


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户是农业节水的主体,考察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对太行山前平原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价、信息传播渠道的培训会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水资源短缺程度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应该重点向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较高、家庭年均总收入较高、土地经营规模较大、女性户主、户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示范、推广;研究区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农民的节水宣传;应加强引导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进行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并应采用培训会等多种渠道传播农艺节水信息。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区 农户 小麦玉米 农艺节水技术 意愿


水分胁迫下黄瓜生理生化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津优3号、津优2号和bh-8三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三个黄瓜品种在初果期、盛果期、结果末期的理化性状变化及其与产量抗旱指数(DAI)的关系,结果发现:初果期抗旱指数高的津优3号经水分胁迫后表现为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且增加幅度大,丙二醛含量低,增加幅度小;抗旱指数低的hb-8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增加幅度小或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高,增加幅度大。盛果期,结果末期三个黄瓜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吻合较差。整个生育期内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均不明显。综合认为: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黄瓜的抗旱性,因此可以作为黄瓜品种抗旱性的辅助鉴定指标。


定位水氮组合对冀5265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可溶性蛋白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生产中水氮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在3年定位水氮处理的基础上,于2008-2009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水氮组合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开花期灌水显著提高NR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产量。灌1水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NRA、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线性增长,在水分较适宜的2水灌溉条件下,叶片NR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抛物线趋势,NRA在全年施氮240 kg/hm2时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施氮480 kg/hm2最高,增加施氮量呈下降趋势。在灌2水全年施氮480 kg/hm2时产量最高,说明增加灌水有利于氮素增产效应的发挥。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水氮高效利用,在2~3年定位水氮处理基础上于2008-2009年对玉米-小麦灌浆过程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可较好的用Logistic函数描述。玉米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灌开花水高施氮量处理条件下粒重下降。小麦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灌开花水显著提高粒重。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正相关,但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6 7)。玉米产量以1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小麦产量以3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


冬小麦硒素吸收积累特性及叶面喷硒效应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硒素吸收累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叶面喷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对硒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最大,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进行叶面喷硒(0~100mg/L)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硒量,且小麦籽粒含硒量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喷硒效果以灌浆初期最好,其次是抽穗期,灌浆中期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叶面喷硒,喷硒浓度以40mg/L为宜,每公顷用液量75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