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细胞悬浮系的中短期保存方法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悬浮系的中短期保存广泛需要。本文应用中花15细胞悬浮系,比较了AA、N6、MS三种固体培养基对水稻细胞悬浮系的繁殖保存效果,结果表明,AA固体培养基保存效果最好。细胞系可以在AA0培养基上4个月、在AA0.5培养基上6个月(中间45 d左右继代一次)连续保存后仍然保持其可重悬性。通过比较AA固体培养基繁殖保存、冷冻保存、连续悬浮培养3种保存方法,表明AA固体培养基繁殖保存细胞系2~9个月内,既可保持细胞的可悬浮性,又对细胞系的POD、SOD活性和植株再生率影响较小,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悬浮系中短期保存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悬浮细胞 冷冻保存 植株再生 POD活性 SOD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新为害部位的确定
《中国植保导刊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二点委夜蛾于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为害夏玉米幼苗,钻蛀茎秆。也曾有其为害莲座期大白菜、线椒果实的报道。2012年10月8日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藁城试验站的倒伏夏玉米上发现二点委夜蛾为害雌穗,2013年10月6日又在该地直立玉米上发现其为害雌穗。首次确定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新为害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模式对夏玉米氮肥利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物质生产、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的影响,设置4种施氮模式:N0(CK)、N1(基肥30+大口肥120+吐丝肥30)、N2(基肥60+大口肥120)、N3(基肥120+大口肥120+吐丝肥30),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能改善夏玉米产量因子、提高产量。氮肥适量后移显著改善穗部性状,N1与N0、N2处理相比穗粒数提高34.7和28.5粒,收获指数提高11.3%~17.1%,增加产量1590和60.6kg.hm-2。在同等施氮量下,氮肥部分后移能增加产量收入,但不能提高纯收益、产投比。夏玉米吐丝期施氮显著增加灌浆期干物质积累(N1、N3处理的干物质与N2相比分别提高2153和2319.4kg.hm-2),延缓吐丝后LAI的下降。施氮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花前花后生物量;氮肥部分后移到吐丝期可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适当降低氮肥投入,每1kg氮多生产4.3kg玉米;氮肥用量相同,氮肥适当后移,每1kg氮多生产0.56kg玉米。因此,合理的施氮模式,不仅可以增玉米加产量,还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发现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雌穗
《中国植保导刊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13年10月6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谷子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藁城试验站玉米田正常直立的玉米上发现二点委夜蛾为害雌穗,幼虫在苞叶内啃食籽粒、穗轴及花丝。此次发现二点委夜蛾为害位置在玉米田中部,呈小片状,在大约直径3~4 m的范围,调查了65株,其中36株受到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被害株率55.4%,有虫雌穗内有4~5龄幼虫1~3头,剥开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实生苗不同嫁接方法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直接定植、大树高接及矮化中间砧嫁接3种不同嫁接方式对苹果实生苗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产生的影响。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苹果标本实验园内,分别采集了5、6、7、8、9这5个月份苹果实生苗国红×长富6的实生后代叶片,通过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对直接定植、大树高接及矮化中间砧嫁接3种处理下苹果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大树高接、矮化中间砧这2种嫁接方式下,苹果叶片中与成花相关的内源激素GA3、IAA、CTK含量均比直接定植的实生苗内源激素含量降低,但ABA含量显著提高。苹果实生苗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与不同嫁接方式呈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缩短苹果实生后代童期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病原线虫对二点委夜蛾致病力的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的可行性,在室内比较了6种昆虫病原线虫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致病力影响,生测结果表明,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B8对二点委夜蛾幼虫致病力最高,处理120h后二点委夜蛾5龄幼虫的死亡率为93.33%。本论文还比较了二点委夜蛾不同虫态对H.bacteriophora HB8的敏感性,测定了不同温度、土壤湿度以及不同线虫剂量对H.bacteriophora HB8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5龄幼虫对H.bacteriophora HB8最敏感,其次是3龄幼虫,而结茧的预蛹和蛹不敏感;在测定范围内,在25~30℃、15%土壤湿度以及侵染期线虫与二点委夜蛾5龄幼虫数量比不少于50∶1的条件下,H.bacteriophora HB8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西北坝上地区大葱定植密度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冀西北坝上地区大葱适宜的定植密度,研究了不同定植密度对大葱植株性状、抗病性、产量和营养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285 855株/hm2的定植密度(株行距7cm×50cm)处理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为356.1、24.2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抽薹率最低,仅为1.0%;抗紫斑病和霜霉病,产量最高(101 890.95kg/hm2),较250 125株/hm2和333 495株/hm2的定植密度分别增产43.5%和42.5%;营养品质好。因此,285 855株/hm2的定植密度适宜在冀西北坝上地区大面积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对褐土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造成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变化,为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中肥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褐土土壤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氮肥的处理,明显增加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环境风险。多年连续不施用磷肥或钾肥,土壤磷或钾的耗竭严重。氮磷、氮磷钾、氮磷钾锰锌配合处理冬小麦籽粒可以获得较高产量。氮磷钾和氮磷钾锰锌配合夏玉米籽粒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因此,无论从产量还是保持土壤肥力,以及保护环境方面,均应选择氮磷钾配合或氮磷钾锰锌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调节方式对‘五九香’梨贮藏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五九香’梨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调节方式,即非逐步降温、逐步降温、非逐步降温结合阶段升温、逐步降温结合阶段升温4种方式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膜透性和果皮褐变的影响。实验用果实均采用0.010mm梨专用保鲜膜(山西省农科院保鲜所提供)包装。所采用的逐步降温贮藏方式为果实从10℃开始降温,每天降温1℃,至7℃,然后每天降温2℃,至3℃,再用1d降温至0℃;非逐步降温方式为果实直接进入0℃贮藏;阶段升温方式是果实先置于10℃升温24h,然后再在25℃升温24h。结果表明:逐步降温贮藏对硬度和SSC、膜透性没有明显影响,有利于可滴定酸含量的保持,抑制了果皮褐变。阶段升温后果实能够正常后熟软化,表现为硬度下降,对SSC、可滴定酸含量和膜透性没有明显影响;在贮藏150d之前加剧了果皮褐变的发生,之后则没有显著影响。逐步降温结合阶段升温处理缓解了果实硬度下降、果皮褐变增加,有利于‘五九香’梨果实的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A型蛋白磷酸酶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体发育的调控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2A型蛋白磷酸酶(PP2A)在玉米大斑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杀真菌制剂和探讨植物病害防治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PP2A特异性抑制剂——斑蝥素(cantharidin)处理玉米大斑病菌,研究在该抑制剂作用下玉米大斑病菌的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孢子萌发、附着胞发育、黑色素合成及HT-毒素活性。【结果】随着斑蝥素浓度的增加,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当达到160μmol.L-1时,培养8 d的菌落平均直径仅为对照的41.7%;同时,处理组产孢量均高于对照组,160μmol.L-1斑蝥素处理组产孢量达到了对照组的15.5倍。分析斑蝥素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染的影响表明,上述3个阶段对斑蝥素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附着胞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侵染;此外,对照组的胞内黑色素含量为0.13 g.L-1,处理组的胞内黑色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斑蝥素浓度的增加不断升高。【结论】PP2A特异性抑制剂斑蝥素对玉米大斑病菌菌落生长、附着胞发育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分生孢子产生及胞内黑色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PP2A 斑蝥素 孢子萌发 附着胞 黑色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