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保鲜出口专用品种圣绿系列青花菜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关键词: 青花菜 保鲜 出口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摘要:利用不同穗型粳稻品种 ,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 ,直立穗型品种产量增加幅度大于半直立和弯曲穗型品种 ,但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 ,在各种穗型品种间变化基本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3种穗型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增加 ,而垩白率的变化在不同穗型品种间不相一致。直立穗型品种较半直立和弯曲穗型品种 ,胶稠度相对较硬 ,蛋白质含量较高 ,并且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亚洲百合品种间二茬花产量和质量的差异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对 10个亚洲百合品种的日光温室栽培研究表明 :在江苏连云港地区不仅在 1月份可以收获质量好、产量高的第一茬切花 ,而且通过对花后在田种球加强栽培管理 ,大多数品种还可以生产出二茬切花 ;品种不同 ,对二茬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 ,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的二茬切花的亚洲百合品种有Pollyanna、London、Sarina、Traf fer、Solemio、Romano、Prato等

关键词: 切花百合 品种 二茬花 产量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盐稻15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源农药1.1%苦参碱粉剂的应用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简要介绍了天然源农药 1.1%苦参碱粉剂 (商品名 :康绿功臣 )的应用技术 ,结果表明 ,用 1.1%苦参碱粉剂 5 0~ 10 0g/ 6 6 7m2 可有效防治棉花红蜘蛛、菜蚜、菜青虫、水稻二化螟等害虫 ,对作物无毒害影响

关键词: 天然源农药 农业害虫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信息素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与诱杀防治中的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系统研究了性信息素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与诱杀防治中的作用。小面积测报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性信息素诱芯与英国进口诱芯的诱蛾效果相当 ,明显优于江苏省金坛激素所的诱芯 ;性信息素对1、2代棉铃虫的诱蛾效果优于树枝把 ,对主要危害世代 3、4代的诱蛾效果低于树枝把 ;田间系统查虫查卵的趋势和发生量拟合度验证了上述结果。但当大面积棉田连片使用性信息素时 ,诱蛾效果与小面积测报效果有较大的差别。在 3、4代棉铃虫的蛾峰期 ,每 0 .13 4hm2 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 ,当性信息素区田间蛾量急增进入盛发期时 ,田间卵量同时进入盛发期 ;当性信息素诱盆蛾量累计为全代蛾量 40 %和 80 %时 ,当天或第 2天田间累计卵量也达到全代卵量的 40 %和 80 %。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 :在 3、4代棉铃虫的蛾峰期 ,每 0 .13 4hm2 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 ,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与相同面积棉田内插放 40个树枝把的诱蛾效果比较 ,前者所诱棉田的雄蛾量降低 1.3 6~ 1.45倍 ,雌蛾交配率下降 3 5 .68%~ 44 .75 % ,落卵量减少 9.90 %~ 17.80 % ,幼虫量减少12 .3 6% ,蕾铃被害量下降 4.49%~ 10 %。

关键词: 性信息素 棉铃虫,预测预报 诱杀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后地膜直播棉花苏棉22号的适宜密度及生育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苏棉 2 2号棉花作大麦后地膜直播 ,保持密度 4 .8万株 /hm2 ,皮棉产量可超过 15 0 0kg/hm2 。分析了不同密度下苏棉 2 2号植株的叶片、主茎与果节的生长情况及单株结铃分布。

关键词: 地膜直播 棉花 密度 生育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略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 5大原因 ,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 5个途径

关键词: 农民 农业 农村 农民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

西北农业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述了近年来源于植物中的具有抑(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分析了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与侧重点。

关键词: 植物源抑菌成分 结构类型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