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区干旱灾害特点及抗旱救灾农作制度的建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当前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农田系统抵御干旱灾害能力的影响。认为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必须以科学轮作的作物体系、耕地质量保育和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支撑点。只有建立基于多样化的作物体系、秸秆还田、科学轮作、垄沟种植、二元覆盖和少免耕技术的农作制度,协调农田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抗旱救灾和农田生产力持续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作区 干旱气候 抗旱救灾 农作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省地(州)为单位对474份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2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以陇中的兰州、白银、定西、临夏,陇东的庆阳、平凉和河西的武威为富集地,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5312~1.3424;而金昌、陇南地区的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8018~0.4970。(2)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22种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00~2.1383之间。(3)2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粗蛋白(2.0724)、主茎长度(2.0715)、千粒重(2.06707)、主穗长度(2.0523)、粗脂肪(2.0401)和赖氨酸含量(2.0193)等6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米粳糯(0.2065)、米色(0.7347)、幼苗叶色(0.8655)和穗形(0.8999)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4号选育及推广

种子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4号是甘肃省农科院啤酒原料研究所以法瓦维特为母本、八农86265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酿造品质优良等特点,其株高75~80 cm,生育期100~105 d,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916.45 kg/hm2,比对照品种法瓦维特增产11.30%,西北及内蒙古联合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 555.76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啤3号增产7.06%,适宜甘肃省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核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证明冠层温度在筛选小麦品种(系)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6-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40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生育期的推后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拔节期、灌浆初期还是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生育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田间选择的一个指标应用。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氮素对不同抗旱特性小麦根-冠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能显著提高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WUE,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但根/冠比随氮素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根体积、根容重和根系含水量随氮素水平提高均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根/冠比为0.3左右时根系含水量最高,根/冠比的增加不利于WUE的提高;随根系含水量的增加,Pn、Tr和Gs呈明显递增趋势,但Tr的增加幅度小于Pn和Gs,所以WUE随根系含水量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氮素水平下,旱地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根/冠比、根体积和根干重,而施氮能够促进根系发育和协调根-冠生长,因此氮素能在确保整株抗旱性的前提下提高WUE。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根/冠比 氮素 抗旱性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21条DNA带.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供试材料间RAPD标记欧氏遗传距离,并按Av-erage Linkage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份材料可明显分为6类,第Ⅰ类有32份材料,其中国内材料21份、国外材料11份,分为A、B 2个亚类6个组;其余10份国外材料分属5个类,R2独立构成第Ⅲ类,并最后与其他各类合并,R2与各材料的遗传差异性最大.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生育期充足供水(T1)、孕穗期胁迫(T2)和抽穗期胁迫(T3)3种处理,研究了旱地类型(DE)、中间类型(IE)、水地类型(WE)春小麦不同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态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明显降低籽粒产量、WUE、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d)和蒸腾速率(Tr)。T2处理下3种类型的相对产量是DE(70.76%)>IE(69.59%)>WE(59.88%),而T3处理3种类型接近(81.00%~88.21%)。相对于DE,IE,WE在各处理中均具有较高产量。各处理下,籽粒产量与WUE正相关极显著(r=0.860**~0.965**),与Pn,Cd和Tr负相关显著或极显著(r=-0.612*~-0.830**)。复水后WE表现出较强的补偿效应。

关键词: 生态类型 水分胁迫 水分利用效率 春小麦 产量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甜菜染色体倍性与叶片气孔性状相关性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饲用甜菜二倍体和四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气孔的长、宽度及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与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的气孔长、宽度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之间差异显著.四倍体气孔长度约为二倍体的1.8倍,宽度约为二倍体的1.42倍;且相对于气孔宽度,气孔长度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区分效果;二倍体植株与四倍体植株的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3.69和23.24,可将保卫细胞气孔长度与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两个气孔性状相结合,作为饲用甜菜多倍体育种初期的筛选鉴定指标.

关键词: 饲用甜菜 倍性 气孔性状 保卫细胞 叶绿体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油葵根系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浓度NaC l和NaHCO3混合盐胁迫下,研究油葵根系活力、根系生长情况以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以探索油葵的抗盐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显著降低;根系体积均低于对照,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比值的变化比较小,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关键词: 盐胁迫 油葵 根系活力 土壤含盐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 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 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 mm,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0.1%,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 kg/(mm.hm2),平均达到33.63 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全膜覆盖 双垄面集雨 沟播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