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淑英 1 ; 樊廷录 2 ; 张金文 1 ;
作者机构: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3-4315
年卷期: 2008 年 43 卷 02 期
页码: 47-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RAPD技术对42份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了2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21条DNA带.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对供试材料间RAPD标记欧氏遗传距离,并按Av-erage Linkage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2份材料可明显分为6类,第Ⅰ类有32份材料,其中国内材料21份、国外材料11份,分为A、B 2个亚类6个组;其余10份国外材料分属5个类,R2独立构成第Ⅲ类,并最后与其他各类合并,R2与各材料的遗传差异性最大.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淑英,樊廷录,李兴茂. 2008
[2]RAPD标记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安贤惠,李联泰. 2000
[3]地被植物鹅绒委陵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马瑞君,陆建英. 2010
[4]利用RAPD标记研究中国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 安贤惠,陈宝元,傅廷栋,刘后利. 1999
[5]李种质资源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田凤娟,毛娟,张晓燕,王玉安,陈佰鸿. 2013
[6]青藏高原东缘克隆植物珠芽蓼的RAPD遗传多样性研究. 陆建英,杨晓明,马瑞君. 2008
[7]冬小麦种质资源抗霜冻品种筛选及评价. 王晓娟. 2007
[8]国内外冬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倪胜利,李兴茂,杨德龙,张国宏. 2012
[9]20份美国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倪胜利,李兴茂,王立明. 2012
[10]西北荒漠区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红梅,陈玉梁,马彦军,刘新星,石有太,王立光,杨钊. 2020
[11]甘肃地方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陈建军,王玉安,欧巧明,王鸿,赵秀梅,王发林. 2013
[12]蚕豆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晓娟,祁旭升,王兴荣. 2009
[13]70份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赵锋,包奇军,潘永东,柳小宁,张华瑜,牛小霞. 2023
[14]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高玉芳,张彦军,赵振宁,赵宝勰,杜世坤. 2021
[15]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晓娟,祁旭升,王兴荣,苏俊阳. 2009
[16]A report on ultra-dry storage experiment of Zygophyllum xanthoxylon seeds. Li, Yi,Qu, Jianjun,Yang, Xiaoming,An, Lizhe.
[17]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王斌. 2012
[18]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张勃,郝保军,王保通,李强,李高宝,郭海鹏,王芳,康振生. 2009
[19]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秦琳,李杉,崔凯荣,王亚馥,倪建福,周文麟. 1997
[20]小麦条锈菌DNA提取方法比较及RAPD反应体系优化. 张勃,骆惠生,黄瑾,贾秋珍,曹世勤,金社林.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北地区玉米亲本制种种子综合活力的评价
作者:袁志鹏;盛石鹏;樊廷录;韩登旭;刘兴斌;罗致春;闫治斌;袁静;吕小瑞;王建华;李莉
关键词:西北地区;玉米杂交种亲本;种子综合活力;逆境;相关性分析
-
陇东旱塬区宜机收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综合评价
作者:张铠鹏;赵海燕;续创业;王腾飞;赵刚;党翼;李尚中;周刚;王磊;张建军;樊廷录
关键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籽粒机收指标;灰色关联度
-
黄土旱塬区近40年降水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刚;王淑英;李尚中;张建军;党翼;王磊;李兴茂;程万莉;周刚;倪胜利;樊廷录
关键词: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耗水规律;降水
-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探索、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陇、鲁实践调查
作者:张倩;陈倩;江艳军;胡乃娟;樊廷录;孙洪武
关键词:地膜;回收利用;模式;困境;优化
-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河西灌区马铃薯田耕层土温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程万莉;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党翼;王磊;张建军;周刚
关键词:全生物降解地膜;河西灌区;土壤温度;马铃薯产量
-
不同覆盖栽培对旱作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磊;樊廷录;闫妍;徐静;赵刚;党翼;张建军;李兴茂;李尚中
关键词:覆盖栽培;生物降解地膜;冬小麦;产量;品质
-
陇东旱塬覆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秸秆还田与减氮的响应
作者:党翼;张建军;赵刚;王磊;周刚;樊廷录;李尚中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减施;产量;氮素形态;氮肥利用效率;有机替代;黄土旱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