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广才 1 ; 杨祁峰 1 ; 李来祥 2 ; 樊廷录 3 ; 赵小文 1 ; 朱永永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3.甘肃省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旱作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土壤水分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08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8-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 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 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 mm,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0.1%,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 kg/(mm.hm2),平均达到33.63 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 相关文献

[1]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用水效应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 樊廷录,李永平,李尚中,刘世新,王淑英,马明生. 2016

[2]储水灌溉及覆膜对土壤水分及小麦出苗的影响. 张立勤,马忠明,杨君林,连彩云,王智琦. 2012

[3]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条件下旱作玉米生长季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特征. 张建军,党翼,赵刚,樊廷录,王磊,程万莉,李尚中,王淑英,雷康宁. 2020

[4]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特征与防控技术建议. 冯丹妮,杨虎德,马兴旺,马彦,吴湘琳,姜万礼. 2023

[5]黄土高原旱作玉米籽粒水分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 樊廷录,王淑英,续创业,李尚中,王甲玺,王克如,赵刚,程万莉,张建军,王磊,党翼. 2018

[6]种植密度对陇东旱塬区光敏型高丹草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刘陇生. 2018

[7]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何春雨,周祥椿,张礼军,杜久元,周洁,鲁清林,白斌,周刚. 2010

[8]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中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王恒炜. 2009

[9]全膜垄作沟播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柳娜. 2011

[10]旱地农作物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相关中文文献分析. 梁志宏. 2011

[11]黑膜全膜双垄栽培陇薯10号原种产量与氮磷施用量及密度的关系研究. 谢奎忠,陆立银,胡新元,罗爱花,张彤彤. 2015

[12]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0

[13]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田土壤水分过程的影响. 吕晓东,马忠明. 2015

[14]不同分散相结构吸水材料对土壤水分富集效应的研究. 宋宝兴,刘建睿,郭天文,黄卫东,宁荣昌,姜小凤. 2007

[15]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的影响. 雒淑珍,马忠明,王智琦,王平,王德权. 2009

[16]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间作土壤养分和水分动态研究. 王振军. 2010

[17]优化施肥和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及N素利用的影响. 刘晋宏,孙建好,陈英,张绪成,刘晓伟,王朝辉. 2015

[18]不同功能地膜覆盖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胡新元,谢奎忠,陆立银,罗爱花. 2019

[19]水肥耦合对土壤水分及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风. 2019

[20]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因子对坡向的响应. 刘旻霞,马建祖.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