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以福建省邵武市生态银行为例
《台湾农业探索 》 2020
摘要:[目的/意义]小农经济如何与现代农业相对接,如何实现规模经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福建省邵武市生态银行的建设背景、发展思路、组织架构与功能、运行机制、主要特点等,并据此探讨邵武市生态银行构建对未来县域农业发展作用.[结果/结论]邵武市生态银行在集聚县域内资源要素基础上,采用"平台+客商+基地+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引领,以平台为媒介,以基地为基础,带动周边其他经营主体发展生产,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实现规模经营,助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拓展农业增值空间.


长粒、抗病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7076的选育与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福建稻区稻瘟病多发,快速高效培育稻瘟病抗性较强的新品系,使其适应不断发生变异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从而保持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瘟性,可为高效培育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于2008年,对农艺性状优良但抗稻瘟病性较弱的强恢复系(航2号)进行EMS(ems mutagenesis,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经过多年多点不同生态区的定向培育,并结合抗瘟性鉴定,筛选具有目标性状的新恢复系.[结果]于2012年选育出籼型恢复系福恢7076.福恢7076既保持了航2号广亲和性、强恢复力、高配合力的优良特点,同时在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均较航2号有所改善,稻瘟病抗性表现为中抗(MR).用福恢7076与赣香A配组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赣优7076,参加2015–2016年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0711.5 kg·hm-2,比对照品种F优498增产3.24%,增产点率68.42%,201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17009).[结论]对农艺性状优良但抗稻瘟病性较弱的强恢复系(航2号)进行EMS化学诱变后,经过多年多点不同生态区的定向培育,再通过在稻瘟病多发稻区的筛选,加速了自然选择的过程,相比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可以更快地获得即具备亲本优良性状又具备稻瘟病抗性的新恢复系.


不同炭化时间对五节芒生物炭理化特征和微观结构表征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炭化时间对五节芒生物炭制备过程中理化特征及其微观结构表征的影响,探求其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以五节芒为原材料,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在200℃下,水热炭化停留0、1.5、3.0、6.0、9.0 h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炭化时间对五节芒水热炭的有机碳、总氮、总磷、C/N、灰分、pH值、产率、元素损失率等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表征进行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五节芒生物炭有机碳含量为39.90%~54.82%,C/N为57.90~81.22,生物炭产率为57.3%~67.1%.五节芒生物炭中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C/N、碳损失率、磷损失率及灰分损失率随炭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磷含量、灰分含量、pH值及炭产率随炭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损失率则在炭化达6 h时明显高于其他处理,9 h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五节芒生物炭富含淀粉颗粒,随炭化时间的延长,表面炭化现象比较明显,基本组织表面因增厚堆叠而开始变得杂乱,维管束大部分遭到破坏,薄壁细胞堵塞,薄壁细胞的边缘变厚但轮廓开始变得清晰,生物炭表面淀粉颗粒发生糊化,之后观察到了更多的形状不规则球体或椭球体的微球聚集融合,五节芒生物炭表面出现大量的微球结构.[结论]水热炭化改变了五节芒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且随炭化时间延长生物炭产率和pH值降低,碳、磷元素损失率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炭化3 h以上可显著改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


不同生长阶段墨瑞鳕脂肪酸组成及主成分分析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生长阶段墨瑞鳕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墨瑞鳕幼鱼、成鱼、亲鱼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并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长阶段墨瑞鳕的不饱和脂肪酸(UFA)总量分别为52.2%、58.2%、60.1%;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中DHA含量均最高。随着鱼体生长,墨瑞鳕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亲鱼>成鱼>幼鱼;肉豆蔻酸、花生一烯酸、花生四烯酸、EPA、DHA含量呈下降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幼鱼>成鱼>亲鱼;UFA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呈上升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亲鱼>成鱼>幼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和必需脂肪酸(EFA)总量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鱼>亲鱼>幼鱼。墨瑞鳕不同生长阶段脂肪酸含量大部分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幼鱼与成鱼的脂肪酸含量(除二十碳三烯酸外)均存在显著差异;肉豆蔻酸、花生一烯酸、花生四烯酸、EPA和DHA等5种脂肪酸是墨瑞鳕的主要特征脂肪酸,这5种主要特征脂肪酸之间均互呈强正相关。随着墨瑞鳕的生长发育应及时提高相应阶段功能性脂肪酸的比例,降低相应阶段呈强负相关的主要特征脂肪酸的比例。本研究结果为墨瑞鳕的开发利用以及饲料营养需求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吉安红毛鸭与白改鸭杂交后代生产性能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吉安红毛鸭优良特性,对吉安红毛鸭进行杂交选育,为吉安红毛鸭生产性能提高及产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方法]将吉安红毛鸭(♀)与白改鸭(♂)进行级进杂交后进一步横交固定,测定杂交后代红毛和白羽群体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指标.[结果]F1代群体羽色分离为红毛和白羽(2:1)两个羽色,F2代群体羽色分离为杂色、红毛和白羽(1:1.2:1)3个羽色,将F2代群体中的红毛和白羽群体各自进行横交固定,其后代(横交群体)均未出现羽色分离.F2代和横交群体中红毛鸭的早期生长阶段(21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F1代红毛鸭(P<0.01).另外,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也得到一定提升,F2代红毛鸭的屠体率、胸肌率、瘦肉率以及红毛母鸭的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1代红毛鸭(P<0.05或P<0.01),横交群体中红毛鸭的屠体率、全净膛率、母鸭的半净膛率以及公鸭的腹脂率也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1代红毛鸭(P<0.05或P<0.01),且横交群体中所有红毛鸭的半净膛率及红毛公鸭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腹脂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2代红毛鸭(P<0.05或P<0.01).F2代白羽鸭的胸肌率、瘦肉率及母鸭的活体重、屠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1代白羽鸭(P<0.05或P<0.01),横交群体白羽鸭的屠体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也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1代白羽鸭(P<0.05或P<0.01),且横交群白羽鸭屠体率 、 全净膛率和母鸭的半净膛率均极显著高于F2代白羽鸭(P<0.01).[结论]通过与白改鸭杂交,吉安红毛鸭早期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魔芋玫瑰茄海绵蛋糕配方的研究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摘要:以低筋小麦粉和玫瑰茄花色苷为主要原料,白砂糖、鸡蛋、魔芋粉、卡拉胶、花生油、柠檬汁为辅料,研制魔芋玫瑰茄海绵蛋糕。以硬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蛋糕配方。结果表明魔芋玫瑰茄海绵蛋糕最佳配方为:低筋小麦粉100%、白砂糖80%、魔芋粉15%、玫瑰茄花色苷浓度0.25 g/20 mL(玫瑰茄花色苷粉:卡拉胶:水=0.25 g:1 g:20 mL)100%、花生油30%、柠檬汁140%、食盐1%。面火120℃、底火140℃、烘烤时间20 min,蛋糕品质最佳,感官评分95分,蛋糕硬度648 g,水分含量54.13 g/100 g,比容1.33 mL/g,粗脂肪含量12.1 g/100 g,总糖含量19.04 g/100 g。蛋糕不收缩,不变形,孔密细致,口感柔软,呈均匀的紫红色,具有魔芋及玫瑰茄风味。


冬作马铃薯新品种‘闽薯3号’的选育
《中国马铃薯 》 2020
摘要:‘闽薯3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的‘Chieftain’ב郑薯6号’杂交组合实生薯,经过在福建省内多年多点鉴定和区域试验选育的冬作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0 d。株高47.3 cm,叶片绿色,茎绿色。单株块茎数4.9个,单株薯重0.48 kg,薯形短椭圆,薯皮红色光滑,薯肉中等黄色,红芽眼,芽眼浅,商品薯率83.5%。干物质含量18.16%,淀粉含量13.21%,蛋白质含量1.95%,维生素C含量18.92 mg/100g。中感晚疫病,高抗早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抗重花叶病毒病(PVY)。食用品质好。2014~2016年福建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1 640 kg/667m2,较对照‘紫花851’增产6.06%。适宜在福建省冬、春季种植。


科研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效率提升路径探讨
《中国政府采购 》 2020
摘要: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月《政府采购法》在我国正式实施以来,政府采购效率一直是采购人关注的焦点,而科研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在执行政府采购中影响效率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本文结合福建省某科研事业单位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提高采购效率的探索,希望对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所裨益。


生态循环农业与山区乡村扶贫联动发展探索——以开发扶贫的宁德模式为例
《鄱阳湖学刊 》 2020
摘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仅有助于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助于提高乡村产业扶贫质量与效益。福建宁德乡村开发扶贫模式的实践成效证明,实施科技扶贫与生态循环农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山区乡村科技创业,并有效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实施生态经济与乡村产业绿色振兴技术,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新时代对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应进一步结合山区乡村实际并深化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具体包括: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因势利导优化乡村生态经济产业化开发体系,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优势创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经营体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引领创业并优化构建乡村科技兴农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乡村基础性设施并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持续建设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