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广叶绣球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

食药用菌 2020

摘要:为获得菌球密度高、直径小和活力强的广叶绣球菌液体菌种,经优化试验,得到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0,装液量140~170 mL,接种量9%,摇床转速120~150 r/min;并确定液体菌种的适宜培养终点为9~10天,此时菌球直径1.07±0.03 mm,菌球密度111±11.53个/mL,接种后菌丝生长速度2.34±0.18 mm/d.

关键词: 液体培养 培养条件 培养终点 菌丝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期番石榴果实品质特征与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的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果实品质特征.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番石榴果实的食用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番石榴各品种食用品质随果实发育成熟而明显提高,始熟期均表现出质地硬、汁液少、涩味重等共性,至完全成熟期食用状态最佳,'水蜜'番石榴食用品质最好,'珍珠'次之.不同成熟期红宝石的纵径、横径、单果重均显著高于相同成熟期的其他品种(P<0.05).同一品种不同成熟期果实的纵径、横径和单果重,从始熟期至成熟期再至完全成熟期,均表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水蜜'的果形指数维持在<1.0,其余3个品种果形指数均维持在≥1.0.从始熟期至完全成熟期, 4个品种番石榴果实含水量显著提高(P<0.05),淀粉、粗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4个番石榴品种的总糖均主要由还原糖和蔗糖组成,且对于每个品种每个成熟期还原糖含量均高于蔗糖,还原糖、蔗糖、总糖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显著上升.在果实完全成熟期,还原糖、蔗糖、总糖均以'红宝石'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2.74%、28.97%、63.16%, 4个品种果糖含量范围为9.77%~12.05%,葡萄糖为3.70%~10.17%,每个品种的果糖含量均高于葡萄糖,品种之间葡萄糖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成熟期总酸含量均以'珍珠'最高,其含量范围为5.32~7.58g/kg.结论各成熟期'水蜜'食用品质均最好,但外观差,'西瓜'食用品质最差、含糖量最低.完全成熟期,'珍珠'食用品质仅次于'水蜜',含糖量仅次于'红宝石',蛋白质含量最高,果实综合品质最佳,适于鲜食、制果汁,'红宝石'含糖量高、个大,适于果茶、果酒加工.

关键词: 番石榴 不同成熟期 食用品质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所选育的优质稻品种"内6优7075"绿色栽培获高产

福建稻麦科技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兰镁原卟啉Ⅸ甲酯环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转录表达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镁原卟啉Ⅸ甲酯环化酶被认为是与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的重要酶之一.为了探究其编码基因(MPEC)在杂交兰叶色变异中的功能,该研究基于杂交兰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采用RT-PCR技术,以杂交兰'紫妍氏'K21及其叶艺品系K21-3叶片为材料,克隆得到杂交兰MPEC基因的2个ORF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及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杂交兰ChMPEC1和ChMPEC2基因的ORF序列长度均为1 221 bp,共编码406个氨基酸,两者存在2个差异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hMPEC1和ChMPEC2编码的蛋白质可能是一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属于Ferritin-like家族.进化树分析发现,杂交兰ChMPEC1和ChMPEC2与同属于兰科植物的墨兰、桃红蝴蝶兰和铁皮石斛亲缘关系较近.qPCR结果显示,在不同组织比较中,ChMPEC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叶>茎>根;在不同发育时期比较中,ChMPE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苗期、小苗期和试管苗期;不同品系比较中,ChMPE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K21中显著高于K21-3.通过叶绿素含量测定及其与ChMPEC基因相对表达量相关性分析,发现ChMPEC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测该基因参与杂交兰叶绿素的合成途径,且在K21-3叶艺形成中起一定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杂交兰叶艺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杂交兰 MPEC基因 基因克隆 q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白雪早'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雪早’枇杷是由‘早钟6号’ב新白2号’杂交子代中的优良单株,通过定向培育而成的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单果质量51.9~61.0 g;果皮淡黄色,锈斑少,易剥皮;果肉厚、细嫩、化渣、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9%~14.9%,可食率68.5%~71.8%;味鲜、清甜可口,品质佳。在福州果实4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比‘早钟6号’早3 d。丰产,稳产,3年生树单株产量17.4 kg。

关键词: 枇杷 杂交 特早熟 大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硒对辣木生长及硒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福建热作科技 2020

摘要:以印度辣木为供试材料,以改良的霍格兰营养液为基本营养液,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硒酸钠(0、0.0004、0.004、0.04、0.4、4 mg/L)对辣木生长以及APS、APR3、SIR、CS、SL、SM、SMT52、AHL、ACL、SAT、AKN4和IMPase共12个硒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在不同浓度硒溶液中培养,低浓度硒(不高于0.4 mg/L)促进辣木根茎生长,高浓度硒(不低于4 mg/L)抑制辣木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随着硒浓度加大,植株硒含量不断提高,其硒反应基因出现不同程度表达,其中APS、CS、AKN4、SMT、AHL、SAT52、APR3、SL和IPMase基因表达先增强后减弱,SIR、ACL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且硒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SM的表达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辣木是一种非硒积累的富硒植物。

关键词: 辣木 硒反应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梨品种避雨栽培生长发育、产量与果实品质比较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增强南方湿热梨产区避雨栽培推广应用的针对性.[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取定树跟踪调查方法,探讨了避雨栽培条件下,不同类型梨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与果实品质变化趋势.[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果实发育期与营养生长期延长、花序与花朵坐果率提高、枝叶生长弱化、果实外观改善及果实硬度降低、总糖含量增加、总酸含量减少趋势明显.易发生早期落叶的3个早熟品种的花芽比例、百花芽重、单株产量、单果质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新玉无差异外,翠玉、翠冠显著提高.不易发生早期落叶的2个中熟品种花芽比例、百花芽重、单果质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或减少;单株产量晚翠无差异,黄花降低22.4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晚翠无差异,黄花显著降低.3个绿皮梨品种感锈程度减轻,其中翠玉感锈果率、感锈面比、花脸果率均极显著降低;翠冠、晚翠感锈果率无差异,感锈面比极显著降低,花脸果率则极显著增加.[结论]易发生早期落叶、果实抗锈的早熟品种适宜采用常年覆膜避雨栽培;易发生早期落叶、果实感锈早熟品种采用常年覆膜避雨栽培时,应配之果实套袋措施;不易发生早期落叶的中熟品种应以露地栽培为宜,若采用避雨栽培应选择生长发育中前期覆膜、采果后揭膜的阶段性避雨栽培模式.

关键词: 避雨栽培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综合评分法优化金花茶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中药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金花茶叶的超声提取工艺,并对不同生长期金花茶叶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选取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茶多酚含量和浸膏得率为综合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4因素3水平的Box-Benhnken试验,并对不同生长期金花茶叶醇提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及FRAP还原力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液料比80∶1(mL/g),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不同生长期金花茶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大小为成熟叶>老叶>幼叶.结论:优化的工艺合理可行,金花茶叶适宜采收期为成熟叶,该研究为金花茶叶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花茶叶 综合评分法 响应面 工艺优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20

摘要:为探讨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武夷山水仙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施肥(CK),当地常规施肥(CF),有机替代(OF,化肥减量50.7%)、新型缓释肥(SRF,化肥减量34.4%)和茶树专用生物炭基肥(BF,化肥减量30.3%)5个处理.于试验开展第3年(2019年)冬季采集各处理0~20 cm的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并探讨影响细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化肥减施模式下的实际观测OTU数目(Sobs)、香农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覆盖估值(ACE)和Chao 1指数为分别为1939~2219、6.09~6.52、0.0053~0.0062、2625.66~2962.15、2562.32~2948.01,其中有机替代模式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从所有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32个门、80个纲、202个目、352个科、667个属,主要优势细菌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共计89.44%~91.69%.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绿弯菌门和纤线杆菌纲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新型缓释肥处理纤线杆菌纲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其它菌群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施肥后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效钙的变化是驱动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土壤性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度较低(分别为28.26%和32.99%),还需结合更多因素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化肥减施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大豆叶面肥试验初报

东南园艺 2020

摘要:为了减少鲜食大豆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鲜食大豆进行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在总施肥量减施54.76%~99.67%和总N量减施76.91%~99.37%情况下,按照当季市场行情可增加经济效益7.28%~19.07%。整个生长期完全施用叶面肥,减施力度最大,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生态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化肥 叶面肥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