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气质联用法测定甜瓜中代森锌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一种气质联用法快速测定甜瓜中代森锌残留量的方法。通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采用超声反应提取方式,在密闭反应瓶内用氯化亚锡盐酸溶液对甜瓜中残留的代森锌进行还原反应,将生成的二硫化碳用正己烷吸收,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SIM模式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间接测定甜瓜中代森锌残留量。样品前处理优化条件为正己烷做吸收溶剂,水浴超声时间为45 min,超声温度为60℃,称样量为10 g,抗坏血酸添加量为0.1 g。该方法在0.3 mg/kg~2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1,在添加量范围平均回收率为71.0%~90.8%,变异系数(RSD)为0.5%,最小检出限在0.2 mg/kg,最小定量限为0.67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双集热管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在乌鲁木齐日光温室的应用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日光温室主动蓄热能力,使温室内热环境得到保障。【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双集热管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将此集热器与日光温室后墙结合构成主-被动式墙体体系,将此墙体体系应用于新疆日光温室,研究该集热器在日光温室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结果】在集热器长度为16 m、集热器单支玻璃管接收器内空气流速为2.5 m/s的条件下,集热器出口温度可达75℃,集热效率可达50%。该集热系统通过日光温室墙体主动蓄热方式,在冬季实测期间累计可为日光温室提供约为2 400 MJ的太阳能。【结论】该结果可为集热器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双集热管 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 主动蓄热 集热性能 供热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部分小麦材料淀粉品质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鉴定及其分布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淀粉品质基因Wx-A1、Wx-B1、Wx-D1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与分布。比较新疆当地小麦材料与外引小麦材料淀粉品质之间的差别,为选育和改良小麦品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AG264、BDFL/BRD、MAG269分子标记,对新疆小麦材料中淀粉品质基因Wx-A1、Wx-B1、Wx-D1的分布情况进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在鉴定169份材料中,在冬麦材料中Wx-A1a、Wx-B1a类型为18.67%,Wx-D1a类型为10.67%;在春麦材料中的Wx-A1b类型占30.85%,Wx-B1b类型占41.49%;国外品种、其他国内品种、新疆当地品种等材料中,含有Wx-A1a基因的比例分别为74.49%、84.78%、56%,含有Wx-A1b基因的比例分别为25.51%、15.22%、44%;含有Wx-B1a基因的比例为63.27%、82.61%、64%;含有Wx-B1b基因的比例为36.73%、17.39%、36%,国外品种和新疆当地品种的全部携带Wx-D1a基因,其他国内品种含Wx-D1a基因为82.61%;携带Wx-D1b突变类型中,其他国内品种为17.39%,国外品种和新疆当地品种无材料携带此基因。【结论】94份春小麦的缺失Wx-A1、Wx-B1亚基突变频率远远高于冬小麦,新疆品种材料中未检测出Wx-D1b基因类型。春麦材料Wx-A1a、Wx-B1a基因的比例同为18.67%,Wx-D1a基因的比例为10.67%。同时缺失Wx-A1、Wx-B1基因类型的品种有14份,其中4份为新疆品种,10份为国外品种。同时缺失Wx-B1、Wx-D1基因类型的有3份,都是国内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阿魏菇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地区阿魏菇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方法】应用菌落特征、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阿魏菇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阿魏菇子实体病害样品中分离到19个单菌落分离物,并对该19个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检测,其中有8个分离物在健康阿魏菇子实体上产生了细菌性斑点病症状,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反应分析,该8个分离物均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结论】新疆地区阿魏菇细菌斑点病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引起。
关键词: 阿魏菇 细菌性斑点病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假单胞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放射土壤中拮抗放线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新疆高放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等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复筛测定拮抗菌对8种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根据筛选出菌株CH10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70种放线菌中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等8种新疆作物重要病原菌都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CH10。【结论】菌株CH10属于链霉菌属,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等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为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拮抗放线菌 病原菌 苹果腐烂病 16S rDNA 链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交互对红枣产量及生理状况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水分胁迫和养分胁迫对红枣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市种植的红枣为研究对象,通过2个梯度的水分和2个梯度的养分的交互试验,测定不同水肥状况下红枣样地的土壤含水率,红枣产量,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红枣叶片养分组成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1)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2)随着水分和养分的添加,红枣产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叶片氮、磷、钾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增大;胞间CO2浓度,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3)在高水分高养分条件下,红枣的产量和各种生理指标要高于其它几个处理。【结论】单独的水分添加比单独的养分添加对于红枣生长更为有利,水分是影响红枣产量的主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微生物菌肥用量对伊贝母各组成要素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伊贝母高产优质条件下的微生物菌肥最佳施肥量。【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微生物菌肥5个施肥量处理,分别为0、2、4、6、8 kg/667 m~2,在伊贝母的生育过程中,萌芽期、现蕾期、始花期的微生物菌肥施用比例分别是10%、20%、30%和40%。测定分析伊贝母的植株高度,植株鲜重、鳞茎鲜重、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pH。【结果】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各个时期的伊贝母植株高度、植株鲜重、鳞茎鲜重和伊贝母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萌芽期和始花期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H变化不显著,现蕾期时,除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没有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当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4.29 kg/667 m~2时,伊贝母产量最高,为538.55 kg/667 m~2;萌芽期时,应施用0.29 kg/667 m~2伊贝母,鳞茎鲜重相对较重;现蕾期时,应施用0.23 kg/667 m~2伊贝母,鳞茎鲜重相对较重;始花期时,应施用1.02 kg/667 m~2伊贝母,鳞茎鲜重相对较重。【结论】以微生物菌肥基施为主,生育期开沟追施微生物菌肥,可获得伊贝母增产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膜下滴灌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谷子品种豫谷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膜下滴灌谷子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谷子株高、穗长、单穗重、生物量、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膜下滴灌谷子的穗长、单穗重、生物量、产量等指标均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氮肥施用量对膜下滴灌谷子的各生育期株高影响不显著。【结论】膜下滴灌谷子氮肥最佳施用量为18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球计数板法测试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分离鉴定了云南屏边的2株墨兰炭疽病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回接发病特征及基于IT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胶孢炭疽菌。该菌还能侵染兜兰、建兰、红柱兰,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甘氨酸,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8,最适光照为暗培养;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最适温度35℃,致死温度60℃,最适pH值为7,光照对产孢影响不显著。【结论】云南屏边野生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对兜兰、建兰、红柱兰致病,病原菌的环境适应性强,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应禁止栽培兜兰、建兰、红柱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亏灌溉对滴灌棉花光合生产的调节补偿效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以正常灌溉量(CK)为对照,设正常灌溉量的75%、50%、25%3个亏缺处理,研究调亏灌溉对棉花光合生产的调节补偿效应,旨在为新疆棉花节水灌溉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调亏灌溉改变土层水垂直分布特征,盛蕾期重度调亏有利于棉株地上部与根系的干物质合理分配。灌水带来的补偿效应受到调亏程度和生育时期的双重影响,在盛蕾期、盛花期和吐絮期较显著,而盛铃期则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较低。重度调亏显著降低棉叶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灌水后无法恢复到对照水平。因此,分析认为盛蕾期可中度调亏;盛花期由于棉花光合处于峰值且灌水带来的光合补偿效应较高,在盛蕾期调亏的基础上,不宜再进行调亏处理;盛铃期由于光合的补偿效应下降,调亏处理有利于缩短棉花生长周期,可进行轻度调亏;吐絮期由于灌水的补偿效应较高,导致棉花贪青晚熟,结合实际生产,宜进行重度调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