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湖北省西瓜区域试验总结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过2002、2003两年的品种区域试验,系统研究了西瓜新品种在本地区表现的特征特性、丰产性、品质特点和抗逆(病)性等农艺性状,并分析提出了主要品种在湖北省的适应范围及利用价值。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EST标记及其在分子育种上的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的数据,筛选并合成12个EST标记的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检测,找到2个在CBB23与JG30间有多态性的EST标记,C189和CP02662。用该标记对F2群体中的571个感病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EST标记位于Xa23基因的两侧,C189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0.8cM;CP02662靠端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1.3cM。将C189成功用于水稻分子育种实践,标记辅助选择的正确率接近100%,已培育出3个将Xa23基因与高产、优质、抗褐飞虱等性状聚合的水稻恢复系。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信息通才的培养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科技信息通才的培养目标、素质要求和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农业信息通才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不只是懂某一专业的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上是培养组织管理人才、信息研究与教育人才、信息咨询人才、信息搜集整理人才、农业科技翻译人才、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信息应用推广人才。农业信息通才应具备“树”型知识结构“,树根”是农业科学知识“,树干”是外语和图书信息知识,而“分枝”是具有与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及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知识,即在博专相济的前提下,对工种的主学科知识尽可能深专,而对本职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要求越广博越好,此所谓“根深、干粗、叶茂”。农业信息通才的培养途径必须是全方位、多学科、多层次、系统化的,在教育方式上,强调正规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高、中、低层次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农业院校,增设农业信息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公共课外,农业基础课、信息理论、计算机课程的比例基本接近1∶1∶1,着重培养信息技能,既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的培养,也重视翻译、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信息业 信息通才 培养目标 素质 培养途径“ 树”型知识结构


人CD59/MCP双基因对人血灌注转基因小鼠离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中华医学杂志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转人补体调节蛋白hCD59/hMCP双基因抑制人补体激活从而抑制补体介导的超急性反应、延长体外灌注小鼠心脏功能的作用。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法建立转hCD59/hMCP双基因小鼠的模型,其子代中hCD59单基因阳性小鼠8只、hMCP单基因阳性小鼠11只和hCD59/hMCP双基因阳性小鼠8只分别为3个实验组,同窝非转基因小鼠10只为对照组。用新鲜人血浆体外灌注小鼠心脏,研究小鼠表达抑制人补体激活的人补体调节蛋白后,对补体介导的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转双基因组心脏搏动时间(138min±25min)明显长于单基因组(hCD59组78min±27min,hMCP组43min±21min)及非转基因组(20min±12min)(Dunnett′s T检验,均P<0.01);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转双基因组心脏内补体C3c及C9沉积也明显减少。结论转人补体调节蛋白hCD59/hMCP双基因能够有效地抑制补体介导的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关键词: 小鼠,转基因 移植,异种 血液灌注 抗原,CD59


鸡FABP基因多态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RFLP方法对金水乌鸡、武定鸡、湖北红鸡、青脚麻鸡、矮黄鸡和隐性白羽肉鸡6个品种共计360只鸡的FABP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选用HhaⅠ、HaeⅢ、HinfⅠ、BamHⅠ、EcoRⅠ和PstⅠ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单酶切,结果发现HhaⅠ-RFLP具有多态性,有AA和AB两种基因型,该基因座频率分布经独立性χ2检验,结果表明,蛋用品种湖北红鸡与其他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群体中B基因频率占明显优势;矮黄鸡与隐性白羽肉鸡2个肉用品种鸡与其他品种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这2个品种的优势基因为A基因。


稗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植物保护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在稻田的发生危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明确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各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稗的竞争干扰下,植株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 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对水稻分蘖数(y=493.74e~(-0.0164x),P<0.0001)、有效穗数(y=437.2e~(-0.0165x),P<0.0001)及千粒重(y=21.876e~(0.0006x),P<0.005)的影响,而对数模型 y=aLnx+b 拟合稗与水稻产量(y=-1250.4Lnx+6375.4,P<0.0001)及产量损失(y=18.844Lnx+3.9182,P<0.0001)间的关系最佳。稻田使用乙苄、丁草胺、禾大壮、二氯喹啉酸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时,稗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在0.71%~1.10%之间,经济阈值在0.85株/m~2左右。


20%阿维·杀单微乳剂在水稻上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杀虫剂20%阿维·杀单ME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水稻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20%阿维·杀单ME有效成分270g防治二化螟,施药25d的保苗效果为94.80%,其校正杀虫效果为95.00%;每公顷施用20%阿维·杀单ME有效成分270g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25d后的保叶效果为92.83%,施药10d后校正杀虫效果为93.85%,理论产量增长31.3%。
关键词: 20%阿维·杀单ME 水稻害虫 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