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石墨烯复合包装材料对草莓的保鲜效果

包装工程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了延缓草莓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研究2种石墨烯包装材料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方法 分别用石墨烯5C、石墨烯1B、PE和PVC材料包装草莓,分析其在贮藏0、3、6、9、12 d时的色泽、硬度、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糖含量、总酸质量分数等指标变化,探讨2种石墨烯材料对草莓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与PE和PVC包装相比,石墨烯5C和石墨烯1B包装的草莓腐烂率较低。贮藏12 d时,石墨烯1B包装的草莓表面出现少量菌丝,其他3种包装的草莓在贮藏9 d时出现大量菌丝;石墨烯5C、石墨烯1B、PE和PVC包装的草莓失重率较0 d分别减少0.38%、0.29%、1.10%和1.14%;石墨烯1B组的丙二醛含量最低,为1.31μmol/g。贮藏期间,4组草莓的色泽和总酸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石墨烯1B包装材料在抑菌、保持色泽、减少失重等方面的效果更好,有利于延长草莓的贮藏期。

关键词: 草莓 保鲜 包装材料 石墨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茶尺蠖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是茶叶上的重要害虫,给茶叶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作为防治茶尺蠖的关键生物杀虫剂,在茶尺蠖的绿色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Bt处理对茶尺蠖幼虫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Illumina平台,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水平Bt悬浮液处理的茶尺蠖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低剂量Bt处理茶尺蠖幼虫后,其肠道细菌组成与对照处理相比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较高剂量Bt处理下,茶尺蠖幼虫肠道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及丰度显著增加,表明茶尺蠖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参与了对Bt侵染的响应。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Bt杀虫机制提供依据,并为提高Bt杀虫毒力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茶尺蠖 苏云金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肠道细菌 16S r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期施肥对麦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阐明短期施肥对麦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不施肥(T1)、习惯施肥(T2)、推荐施肥(T3)和有机替代50%(T4) 4种处理对麦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T1处理,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但是T4延缓了pH下降趋势;T2、T3和T4分别提高产量147.45%、144.68%和98.41%。T4处理提高了Shannon指数,降低了土壤细菌Chao指数,但差异不显著。施肥提高了土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其中T2变形菌门丰度最高;同时施肥降低了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但是T4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T2和T3。T2富集变形菌门中的gRoseateles、gRhodanobacter和浮霉菌门的gSingulisphaera,T4富集了假黄单胞菌和链孢囊菌目。聚类分析显示,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对细菌菌群的影响相似,pH则有所不同。与T2比较,T4减缓了光合自养菌群向化能异养菌群的演变程度和降低了硝酸盐呼吸有关菌群丰度。因此,短期有机替代(5 0%)有减产风险,但有利于维持麦田细菌群落稳定,N 150 kg/hm2可作为推荐施肥用量。

关键词: 施肥 短期施肥 麦田 土壤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 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光信号转导调控因子LhSPA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苷是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花色呈色的关键物质之一,其生物合成易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SPA1 (suppressor of phyA-105)转录因子在植物光信号转导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深入理解LhSPA1基因在光诱导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花青苷调控机制中的功能,本研究以东方百合品种'红马丁'为材料,对经过不同光照处理的百合花蕾中花青苷的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完全显色期的花蕾花被片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结合前期转录组数据,对LhSPA1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红马丁'花被片中的主要呈色成分为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遮光处理降低了百合花蕾中花青苷的积累。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导致了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但LhSPA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光照条件(P<0.05)。LhSPA1基因(GenBank No. PQ499086)编码序列长度为2 931 bp,编码976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LhSPA1蛋白与单子叶植物玉米(Zea mays)的ZmSPA1蛋白的进化关系较近。序列分析表明,LhSPA1蛋白与其他物种的SPA1蛋白具有相似的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LhSPA1蛋白荧光信号位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细胞核中。在百合花被片中瞬时过表达LhSPA1和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1 (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ic 1, COP1)基因会导致百合花色变浅。综上所述,LhSPA1基因可能在光诱导百合花青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解析光信号调控百合花青苷生物合成通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东方百合 花青苷 光照 SPA1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靶向筛选小鼠精子特异性PRSS37基因最适siRNA

生物技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细胞水平靶向筛选出小鼠精子特异性PRSS37基因的最适siRNA序列。[方法]构建PRSS37过表达载体pcDNA3.1-Kozak-3×Flag-PRSS37,并将其转染至GC-2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RSS37的异位表达。基于PRSS37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siRNA序列,将PRSS37过表达载体和siRNA共转染于GC-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对PRSS37干扰效率,筛选最有效的siRNA。[结果]PRSS37过表达载体在GC-2细胞中成功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PRSS3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设计合成的3对siRNA均能有效干扰PRSS37的表达,与未干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siRNA-1干扰效率最高,干扰效率约为63%。[结论]成功实现了PRSS37在GC-2细胞中的异位表达,并在细胞水平筛选出小鼠PRSS37最适siRNA序列。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37 表达载体 异位表达 siRNA 共转染 干扰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

生物技术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表达分析,分析其在小麦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模式,为明确小麦PDIL基因家族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禾本科作物大麦PDIL基因家族蛋白序列为诱饵,在基因组数据库对小麦PDIL家族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位置及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并分析PDILs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生物及非生物逆境的表达模式。【结果】鉴定得到31个小麦PDIL基因家族成员均为亲水蛋白,其中26个为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小麦PDIL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叶绿体中,在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也有分布;小麦PDIL基因家族可分为7个进化分支,同一分支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相似或相同,非均匀分布在19个染色体上;小麦PDIL基因家族成员含有多种响应逆境胁迫以及与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5类植物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部分基因具有与昼夜节律控制以及种子特性调控相关的元件;转录组数据表明,TaPDIL4-1A、TaPDIL4-1B和TaPDIL4-1D在不同生长时期组织都有较高的表达量;转录组分析和RT-PCR结果显示,TaPDIL4-1B在禾谷镰刀菌侵染后相对表达量升高,TaPDIL1-4A在干旱胁迫下表达量提高。【结论】31个小麦PDIL基因家族成员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保守性,不仅参与小麦品质形成,还广泛参与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调控,其中TaPDIL4-1B可能参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调控,TaPDIL1-4A可能参与小麦干旱胁迫的应答。

关键词: 小麦 PDIL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基肥料减量基施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探讨生物炭基肥料在中低产田水稻生产上增产提效的应用潜力,在湖北阳新和沙市地区以中低产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习惯施肥(F)、习惯施肥+生物炭(FB)、生物炭基肥料(BF1)、生物炭基肥料减量10%(BF2)、生物炭基肥料减量20%(BF3) 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基肥料减量基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肥料增加了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和秸秆生物量,其中BF1处理相较于F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在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11.09%和9.51%;生物炭基肥料处理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在中低产田BF1和BF2处理的水稻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均高于F处理;同时,BF1和BF2处理相较于F处理显著提高了中产田的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和低产田的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其中,在中产田BF2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38.99%,比F处理提高了29.41%;另外,BF1和BF2处理增加了中低产田水稻种植收益,其中BF1处理经济效益最高,在低产田和中产田较F处理分别增收560.7元/hm2和1460.3元/hm2。综上,生物炭基肥料减量0%~10%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增加农户种植收益,适用于中低产田水稻生产。

关键词: 水稻 生物炭基肥料 中低产田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杨树桑黄子实体干粉为原料,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复配溶剂)提取桑黄多酚类物质,测定其中活性成分、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等多种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酮提取物(AE)的得率、总多酚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2.91%、37.38%和8.11%,显著高于乙醇提取物(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复配溶剂提取物(MSE)(P<0.05);EE的总黄酮含量为14.90%,高于AE、EAE和MSE;而EAE的总甾醇含量为12.61%,高于EE、AE和MSE。桑黄多酚组分及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发现,AE中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分别为602.09、90.25、6.24和5.57μg/100 mg,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且7种酚酸总含量最高。此外,AE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EAE和MSE,而其还原力和蛋白氧化损伤抑制能力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EAE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AE和MSE,而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NA氧化损伤保护能力显著高于EE、AE和MSE(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强。综上,丙酮溶剂对桑黄多酚的提取率高,其提取物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高,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结果可为桑黄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杨树桑黄 活性成分 组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A条形码的黄精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43份黄精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析,以期为高效鉴别黄精属种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条形码ITS2扩增和测序成功率较低,其他3个条形码(trnH-psbA、matK、rbcL)均扩增成功,且测序成功率均在90%以上;序列秩和检验结果表明,种间变异差异显著,而种内变异差异不显著;系统发育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独立条形码鉴定物种数量为1~2个,双组合条形码为3~4个,三组合条形码(rbcL+trnH-psbA+matK)可鉴定物种5个,鉴定支持率在86%以上,分辨率为71.43%。三组合条形码(rbcL+trnH-psbA+matK)鉴定黄精属物种成功率最高,其次为双组合条形码rbcL+matK。

关键词: 黄精属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物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细菌性病害拮抗菌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测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半夏细菌性病害拮抗菌,为生防菌资源开发利用和半夏细菌性病害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株半夏病原菌为靶标菌,从感病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拮抗菌种类。测定拮抗菌对菊迪基氏菌(Dickeya chrysanthemi)、极端东方假单胞菌(Pseudomonasextremorientalis)和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引起的半夏、胡萝卜、马铃薯及白菜细菌性病害离体防效,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菌对3种病原菌引起的半夏细菌性病害活体防效;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对13株中药材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明确其抑菌谱。【结果】从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06株细菌,筛选出菌株WBT16对6株半夏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最佳,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离体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菊迪基氏菌、极端东方假单胞菌和胡萝卜果胶杆菌菌株引起的半夏及胡萝卜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均为100%。活体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菊迪基氏菌引起的半夏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为76.92%,对胡萝卜果胶杆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为69.23%,对极端东方假单胞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为62.50%,均超过60.00%。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效果,对湖北贝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86.02%,对半夏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半夏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80.51%和79.89%。【结论】从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拮抗菌WBT16对半夏细菌性病害防效较好,且抑菌谱较广,在半夏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和应用潜力。

关键词: 半夏 细菌性病害 拮抗菌 防治效果 抑菌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