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化合物,通过干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来控制DNA缠绕于组蛋白的松紧程度从而发挥作用,它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内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提高乙酰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近年来,关于HDACi促进供体细胞及核移植重构胚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以及调控高等动物机体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研究备受关注.主要阐述了HDACi对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克隆胚胎的生产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核移植 胚胎 发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格网和模糊聚类的河南省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河南省110个县(市)地面观测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数据,基于格网尺度,采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冬小麦气象干旱区划和风险概率评估.空间相关分析指标——局域指标(LISA),Moran'I散点图(Moran scatter plots)和LISA聚集图(LISA cluster map)表明,济源、濮阳和商丘等17个县(市)落入"高-高"第一象限;信阳、驻马店和开封等地区的12个县(市)落入"低-低"第三象限,这些区域降水量较大,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信阳、驻马店等地区的6个县(市),落入"高-低"第四象限;焦作、杞县和信阳3个县落入"低-高"第二象限,这些区域存在较强的空间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县域降水空间变化的相关性较小.模糊分类结果表明,当模糊性能指数(FPI)、归一化分类熵(NCE)二者最小,区域划分为5类时,效果最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N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的区划类别之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格网尺度下的制图结果显示,干旱可能发生的区域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信阳和南阳的西南部属于湿润区域,发生旱灾的风险概率较低;三门峡以及濮阳、安阳和开封部分区域属于严重干旱区域,发生旱灾风险的概率较高;周口和漯河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中旱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南阳等西部山区和许昌、郑州的边区,低风险区主要是在东北部和信阳等水稻种植区域.这与干旱的空间分布有一致性,但是部分区域存在差异,如濮阳的部分区域干旱程度高但是风险概率值却较低.
关键词: 干旱 格网 降水距平百分率 模糊聚类 区划 河南省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通过14 a(2004—2018年)的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免耕覆盖(小麦秸秆留茬、玉米秸秆整秆覆盖)对旱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处理相比,免耕覆盖处理在小麦收获时平均增加土壤贮水量15.4 mm,玉米收获时平均增加土壤贮水18.0 mm,有效缓解了旱地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的水分供需矛盾;小麦平均增产12.43%,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0.9%;玉米平均增产24.02%,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2.1%;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平均增加18.50%,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20.7%.受降水量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免耕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年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小麦产量低于4500 kg/hm2时应用效果更为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养猪 》 2020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的流行与分布情况,对2017—2018年河南地区分离到的46株HPS,利用PCR反应鉴定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结果显示,46株HPS共检测出7种血清型(2、4、5/12、6、7、11、13),血清型5/12和4为优势血清型,最流行的血清型为5/12型(15/46,32.6%),其次是4型(12/46,26.1%)和7型(7/46,15.2%).强毒株和中等毒力株含有大多数毒力基因,无毒力菌株一般只含有vta1、ompP2、nanH和espP2基因.可见,毒力基因与血清型有很强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郏县红牛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中国牛业科学 》 2020
摘要:郏县红牛是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因其毛色多呈红色,故称郏县红牛.郏县红牛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牛肉品质好等诸多特性,是不可多得的肉牛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曾达到养殖高峰.随着后来的诸多原因,整个产业不断萎缩,面临着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质资源开发不足、种群数量逐年减少、产品开发落后等诸多问题.现今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郏县政府大力推动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为了郏县红牛的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生产要素从几个方面提出思路,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布顿大麦草的化学防除药剂筛选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布顿大麦草为麦田入侵杂草,为尽早建立对该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布顿大麦草对2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 表明:土壤处理剂41%氟噻草胺悬浮剂对布顿大麦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60%丁草胺乳油、40 %砜吡草唑悬浮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效果不理想;茎叶处理剂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烯禾啶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布顿大麦草防除效果好,5%咪唑乙烟酸水剂、8%炔草酯水乳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双唑草腈颗粒剂、70 %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5%唑啉草酯乳油、7.5%双环磺草酮颗粒剂、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效果不理想.氟噻草胺、在推荐剂量492 g/hm2下,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为75.40%;啶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烯禾啶在推荐剂量14、1 500、187.5 g/hm2下,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3.96%、60.60%、65.07%.综合本研究结果及除草剂使用特性,麦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氟噻草胺土壤封闭或者啶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进行有效防除;油菜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烯禾啶进行防除;非耕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草甘膦异丙胺盐进行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