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猪肺炎支原体HNMhy1株免疫原性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对其遗传变异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以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对分离的猪肺炎支原体河南株HNMhy1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P36、P46、P97、P65、P110进行扩增测序,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猪肺炎支原体菌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均在98%以上,部分毒株同源性高达100%.将HNMhy1株的P3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均在98%以上;系统进化树显示,河南分离株HNMhy1与湖南株HN13的进化关系最近.以上结果表明,河南分离株HNMhy1主要免疫原性基因高度保守,在遗传演化中未发生太大变化.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HNMhy1株 免疫原性基因 同源性分析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基地创新与发展策略探究

南方农业 2020

摘要:农业科研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实施科研项目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生产与科研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农业科研基地的创新与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探究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基地创新与发展的策略,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农业科研基地 创新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不同调节剂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烟叶品质,在河南省洛宁县、泌阳县进行多点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调节剂(壳寡糖、低聚木糖、磷酸二氢钾、硝酸钾、黄腐酸钾)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除洛宁县试验点处理T6(黄腐酸钾)外,其他调节剂处理均能促进烟叶叶片发育,提高叶面积.2个试验点调节剂处理与常规对照相比,产量有一定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洛宁县和泌阳县试验烟叶产值分别提高2.4%~20.2%和6.6%~20.6%,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以处理T4(磷酸二氢钾)最高.与常规对照相比,施用调节剂处理中部烟叶钾含量均有增加,2个试验点均以处理T4中部叶钾含量最高,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烟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2个试验点均以处理T3(低聚木糖)烤后烟叶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99%和2.15%.叶面喷施调节剂能够提高烟叶叶面积、产量产值和品质,不同调节剂处理间比较,以处理T3和处理T4表现较好.

关键词: 叶面喷施 调节剂 烤烟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源对4种蔬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蔬菜 2020

摘要:为了解不同光源或光源组合对茄子、辣椒、番茄、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4种基本光源,以白光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光源处理下蔬菜幼苗植株的壮苗指数、叶片数、叶面积、根系活力和花蕾大小.结果表明:红蓝光源有利于提高4种蔬菜幼苗的壮苗指数;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叶片数分别在黄光或4白2红2黄、2白4红2黄、红蓝光和黄光光源下最多;茄子、番茄和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在红蓝光源下最大,而辣椒幼苗在红光光源下叶面积最大;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根系活力分别在白光、4白2红2黄、红蓝光和2白4红2黄光源下最强;红光、黄光和红蓝光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促进辣椒、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提前现蕾开花,尤以红蓝光源效果最为明显.对番茄、茄子、辣椒和黄瓜育苗来说,最好的补光选择为红蓝光源,其次分别为黄光光源、白光光源、4白2红2黄光源和红光光源.

关键词: 光源 蔬菜 幼苗 生长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期施肥补灌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

摘要:探讨分期施肥补灌对小麦SPAD、光合特性、群体动态、生物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豫中补灌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设灌水和施肥两因素,其中灌水设3个水平,灌水450 m~3/(hm~2·次).施肥设5个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水水平条件下,增施有机肥的小麦SPAD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相应不施有机肥处理;N0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N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基于节本、增产、增效综合考虑,本研究推荐拔节期补灌一次,施用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氮肥底追比为底施∶拔节肥=7∶3)处理.

关键词: 分期施肥 补灌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农207不同生育期的光合、干物质动态与产量性状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百农207的高产稳产机理,田间自然条件下对百农207、周麦18和矮抗58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干物质动态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百农207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开花期其净光合速率最高,较周麦18和矮抗58分别提高15.76%和18.22%,且花后能保持较长时间的高光合速率;单茎干物质重在所有的生育时期中均最重;品种间分蘖成穗差异比较发现,百农207为典型的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的类型;产量性状分析,百农207的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明显,其经济产量分别较周麦18和矮抗58提高2.48%和14.50%.高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多、成穗率高及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是百农207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特性 干物质动态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区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产量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旱作区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通过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双免耕覆盖冬小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以及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与传统耕作(对照)的差异.结果 表明,与对照相比,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11.2%、20.5%、31.7%,胞间CO2浓度降低12.68%,蒸腾速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分别平均提高13.1%、16%和30.7%.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根长密度在行内平均较对照分别提高47.13%和14.43%,在行间平均分别提高38.18%和33.61%;两个时期的根干重密度在行内平均分别增加21.44%和14.42%,在行间平均分别提高19.96%和12.56%.双免耕覆盖下冬小麦产量为4 872.0 kg·hm-2,较对照增产18.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由此说明双免耕覆盖可促进旱作冬小麦光合作用及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其高产.

关键词: 旱作区 双免耕覆盖 冬小麦 光合特性 根系分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组解析外源ABA对玉米脱水速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迪卡517、郑单1002喷施外源ABA后脱水速率变化的分子机制,发掘影响脱水速率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及代谢通路,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测序仪分别对喷施ABA前后迪卡517(脱水速率较快)和郑单1002(脱水速率较慢)的穗位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原始序列经过质量控制、基因组比对、测序饱和度、基因覆盖度及冗余序列分析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迪卡517外源ABA处理与正常生长条件对比组检测到17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51个为上调表达基因,481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郑单1002外源ABA处理与正常生长条件对比组检测到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个为上调表达基因;迪卡517外源ABA处理与郑单1002外源ABA处理对比组检测到386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46个为上调表达基因.不同对比组中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情况、COG基因产物分类、KEGG代谢通路分析不同.转录因子分析共获得多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主要有AGC蛋白激酶家族、AP2/ERF转录因子家族、ARID转录因子、AUX/IAA转录因子家族、Alfin-like转录因子、Aur转录因子家族、B3转录因子家族、BBR-BPC转录因子家族、BES1转录因子、BUB转录因子、C2 C2-CO-like转录因子等.Zm00001d035000、Zm00001d042063、Zm00001d045314等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均在迪卡517和郑单1002中表达.对所有检测到的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分析获得73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水分代谢相关,推测这些基因作为外源ABA调控的下游基因起作用.

关键词: 玉米 穗位叶 外源ABA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脱水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GmDGAT1A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ATIA)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和GUS组织定位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GmDGAT1A基因ATG上游2192 bp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Gm-DGAT1A除具有启动子所必需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赤霉素和脱落酸等顺式作用元件.以GUS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1Z-pGmDGAT1A,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PCR检测,能扩增到2192 bp目标条带,表明已获得含有pGmDGAT1A的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根染色较深,但是主根和侧根的根尖部分未染色;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染色较深,茎和发育的种子未染色,表明pGmDGAT1A驱动的GUS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中表达.综上,克隆的大豆GmDGAT1A启动子具有活性,能够驱动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有望应用于转基因育种.

关键词: 大豆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 启动子 油脂 GU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病毒2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