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将14个国家的100份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国内的8个代表性地点种植,调查抽穗期、成熟期和株高,并以4个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1个光周期基因(Ppd-D1a)及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分子标记检测所有品种的基因型。春化基因Vrn-A1a、Vrn-B1、Vrn-D1和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21.0%、21.0%和64.0%;显性等位变异Vrn-A1a、Vrn-B1和Vrn-D1主要存在于来自中国春麦区及意大利、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品种中,这些品种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冬麦区、美国冬麦区、俄罗斯冬麦区,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匈牙利,这些地区的小麦均为冬性类型。秋播时,供试品种均能正常抽穗,且携带春化显性变异的材料较隐性类型抽穗早,显性等位变异表现加性效应,4个春化位点均为隐性变异的一些欧美材料因抽穗太晚在杨凌和成都不能正常成熟;而春播时,显性等位变异基因型抽穗的频率高,隐性等位变异基因型基本不能抽穗。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分布频率为68.0%,主要分布在中国、法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印度,而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匈牙利和加拿大等中高纬度地区;携带Ppd-D1a的品种较携带Ppd-D1b的品种抽穗早,大多数Ppd-D1a品种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能成熟,大部分Ppd-D1b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不能成熟。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和35.0%,其中,Rht-B1b主要分布于美国、罗马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和澳大利亚,Rht-D1b主要分布于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印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品种携带Rht-B1b或Rht-D1b之一,而这2个基因在高纬度地区分布频率较低。Rht-B1b、Rht-D1b和Ppd-D1a的降秆作用均达显著水平,Rht-B1b和Rht-D1b的加性效应突出。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春化基因 Ppd-D1a Rht-B1b和Rht-D1b 分子标记
高梁抗蚜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Sorghum bicolou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饲料、酿造和能源作物之一,也是C4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危害所有的栽培作物.危害高粱的蚜虫主要包括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n)、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高粱的抗蚜资源尚不丰富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麦二叉蚜的抗性遗传方面,已定位20个抗性QTLs,单一QTL对抗性差异贡献率最高可达80.3%,对高粱蚜和玉米蚜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高粱的理化特性与其抗蚜性能相关,故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高粱和蚜虫(Acyrthosiphon pisum)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这将有助于蚜虫-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植物对蚜虫的抗性机制研究.目前已克隆到2个抗蚜基因,且多个抗蚜基因(位点)已被定位在染色体上.该文重点综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并对高粱抗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洁田园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初报
《中国植保导刊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试验,就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对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的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人为破坏二点委夜蛾成虫栖息、产卵和幼虫的适生环境,即在夏玉米播种前清洁田园,或在夏玉米播种并浇蒙头水后耙耧清理播种行麦残体,对二点委夜蛾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芙蓉葵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芙蓉葵的耐盐性,以芙蓉葵为材料,采用纸上发芽(TP)和营养沙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芙蓉葵的株高、茎粗增长量下降;叶绿素质量分数、电导率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叶片含水量低于对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在9g/L盐处理下高于对照,有显著差异;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平缓,维持在一定水平。通过对盐胁迫条件下芙蓉葵形态指标的观测以及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芙蓉葵在园林应用上的耐盐阈值为9g/L,存活阈值为12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月旋孢腔菌胞内漆酶的活性测定及漆酶基因ClLac1克隆
《菌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与植物病原菌致病性、黑色素合成及降解木质素等方面相关。为明确漆酶在新月旋孢腔菌的催化作用及其催化活性,以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简称ABTS)为底物,利用分光光度计在420nm下测定胞内漆酶活力,结果表明酶活测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缓冲液pH2.8、Cu2+浓度500μmol/L和0.6mmol/LABTS。根据漆酶Cu2+结合保守结构域设计了1条引物,对新月旋孢腔菌漆酶基因进行克隆,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其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1,803bp,编码600个氨基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新月旋孢腔菌漆酶基因与其他植物病原菌漆酶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新月旋孢腔菌漆酶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4个铜离子结合位点保守域及8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并且氮端存在信号肽序列。在新月旋孢腔菌漆酶基因启动子区发现1个金属响应原件(MRE)、1个压力响应原件(STRE)、2个CreA结合位点和4个氮因子结合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