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基于COTTON2K的华北平原和新疆2个棉区棉花耗水特征比较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校正过的棉花模拟模型COTTON2K对华北平原和新疆的棉花生产和耗水进行了模拟,分析2个地区棉花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水分充分供给条件下石河子的耗水量为655 mm,而禹城的耗水量为541 mm;石河子的平均产量几乎为禹城的2倍;同时分析了2个站点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期耗水规律和降雨的同期性,结果表明禹城的降雨能满足棉花80%的需水量,灌溉时期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石河子的降雨仅能满足棉花需水的21%;另外,石河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于禹城,但是新疆的棉花生产基本依靠灌溉,成本较高。

关键词: 棉花 COTTON2K 耗水 华北平原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草兼用型莜麦新品种“远杂一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选育适宜旱地条件下种植的抗旱耐瘠、大粒、丰产优质、多用途的莜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搞好莜麦加工开发、实现产业化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四×六倍体种间杂交与核不育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莜麦新品种"远杂一号"(系谱号为H44),并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远杂一号"千粒重24.8 g(23.5~26.1 g),生育期104 d(101~111 d),属晚熟品种,株高为128.3 cm(126.4~131.7 cm),粗蛋白含量为16.74%,粗脂肪含量为7.51%;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969.80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品冀张莜6号增产21.44%,秸草产量(干草)3 688.5 kg/hm2,比冀张莜6号增产25.80%。[结论]"远杂一号"适宜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饲草刈青用品种。

关键词: 粮草兼用 种间杂交 核不育 “远杂一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高效低毒防治药剂室内毒力评价

农药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二点委夜蛾是我国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暴发性害虫,生产上急需筛选出对其高效的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毒力差异较大。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对试虫的毒力最高,氰戊菊酯等5种杀虫剂对试虫也具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介于30-100 mg/L;而二嗪磷和阿维菌素对试虫的毒力较低。[结论]在生产上,应科学合理使用现有各类杀虫药剂,并应进一步开展其以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杀虫剂 毒力 玉米害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在不同整枝方式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两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棉花整枝打顶和简化栽培措施下生长发育的区别。供试的两个棉花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冀668和中早熟品种中棉30。结果表明,整枝打顶处理下的棉株的株高、主茎茎节、叶面积指数和蕾数都低于对照。然而脱落果节数的减少使得整枝打顶处理的有效铃数却增加了。整枝打顶处理总干物质量减少,但是生殖器官干物质量的比例却增加了。产量组成分析表明,整枝打顶处理的总铃数增加,单铃质量和衣分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两个品种在不同处理间的表现趋势一致,但是中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的趋势更明显。

关键词: 棉花 整枝打顶 生长发育 干物质分配 产量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中β-胡萝卜素在膨大期的变化规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甘薯膨大期块根不同部位的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测定了甘薯块根果皮、果肉中部和果肉尾部在膨大期不同生长时间的β-胡萝卜素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不同部位的β-胡萝卜素分布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维多丽甘薯在末期的β-胡萝卜素含量却明显增加;甘薯果肉中部与尾部的β-胡萝卜素分布极显著相关;膨大期各生长期之间块根的β-胡萝卜素分布大多表现为正相关。

关键词: 甘薯 β-胡萝卜素 膨大期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薄膜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安哥诺’李长期冷藏期间品质和褐变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肉软化和褐变是李果实长期冷藏时的主要问题。以‘安哥诺’李为材料,采用1-MCP(0.5μL.L-1)、薄膜(30μm厚)包装(MAP)及包装内加入乙烯吸收剂(EA)的方法,研究了0℃冷藏期间‘安哥诺’李品质、褐变及其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未进行处理)相比,1-MCP、MAP和MAP+EA及其组合处理延缓了果肉软化,抑制可溶性固形物(SSC)和花青苷含量上升,保持果肉较高的白度指数,降低果肉褐变度、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1-MCP+MAP+EA的复合处理效果最佳。这些说明,采后进行1-MCP、MAP和EA的复合处理能有效抑制果肉软化和褐变,改善了果实贮藏品质。

关键词: 1-MCP 包装 乙烯吸收剂 品质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成虫夜间活动规律及对不同杀虫灯管的趋性反应

中国植保导刊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高效防治措施,压低幼虫为害虫基数,笔者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夜间活动情况及不同杀虫灯管的田间诱捕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虫成虫在傍晚天黑后飞翔活跃,至23时田间诱蛾量超过全天的70%。佳多频振式杀虫灯4#和19#灯管较常规的PS-15Ⅱ杀虫灯灯管对二点委夜蛾有更好的诱捕效果。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成虫 夜间活动 杀虫灯 波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湿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不同温度处理对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35℃和40℃下,杀死90%以上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分别需要30d(100%)、26d(96.6%)、24d(94.1%)和9d(99.6%),而45、50℃下则需要15min和2.3min。同时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处理对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是土壤中根结线虫的适宜温度,当土壤含水量为14%时,40d死亡率分别为91.1%、90.4%;35℃线虫处于抑制状态,40d死亡率为85.3%;而线虫对40℃以上的高温敏感,随着处理温度升高,杀死线虫所需时间缩短。根结线虫在不同温湿度下的死亡情况不同,土壤温度为25~35℃,土壤含水量为6%是线虫的适宜湿度;土壤温度达到40℃且含水量为6%和14%时,杀死100%根结线虫仅需4d,不利于其存活;而50℃的高温和含水量达18%的高湿更不利于其存活。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南方根结线虫 2龄幼虫 温湿度 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用化学农药对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影响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扩大该菌株的杀虫范围及明确其与常用化学农药的混用效果,测定了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及化学药剂对HFW-05菌株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5×107孢子/mL浓度下,HFW-05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6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76.7%,各试验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随浓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药剂对孢子的影响与菌药混用时对昆虫的毒力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常规用量下,抑太保、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为0,0和7.9%,药剂5倍稀释液与1×106孢子/mL孢悬液混用,辛硫磷、灭多威、灭幼脲Ⅲ号对小菜蛾表现为拮抗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4%,16.2%和20.5%,其余药剂均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抑太保、氟虫脲的增效作用显著,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和98.0%。可见菌药合理混用对改善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小菜蛾 化学农药 联合作用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糠膳食纤维调节血糖和血脂功能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小米糠膳食纤维为原料,通过测定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研究了小米糠膳食纤维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空腹血糖值差异极显著(P<0.01),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在0、0.5、2 h时的血糖值和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各剂量组对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影响不大。

关键词: 小米糠 膳食纤维 血糖 血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