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林业科技
》
2008
摘要:唐菖蒲的繁殖是通过营养体(种球)繁殖,随着生产栽培时间的延长,病毒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种类越来越多。以种子繁殖的种类,除豆类外,其它均可以随着世代的交替而去除病毒,即病毒只能危害1个世代。而在无性繁殖的种类中,由于病毒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在母株内逐代积累,危害日趋严重。花卉病毒的危害一般会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其表现是花少而小,产生畸形、变色、花茎变短等。
《水土保持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青海高寒半干旱区2年生蒙古莸叶水势日变化、季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子及SPAC水势梯度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蒙古莸叶水势早晚高,通常13:00左右达到最低值,6月份蒙古莸叶水势日均值最低;在充分灌水条件下,蒙古莸叶水势日变化与气温、光辐射强度、大气相对湿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且三者综合因素对叶水势的影响要高于单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当土壤水受到限制时,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正相关。SPAC中土壤水势<叶水势<大气水势,形成水势梯度。从蒙古莸整个生长季来看,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相关性较大,与大气水势的相关性次之。
关键词:
蒙古莸
叶水势
SPAC系统
水势梯度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阐述了青海省中位浅山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分析了该区域发展绿色农业的影响因素和所处优势,提出了该区域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及其设想,并提出在该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的建议。
关键词:
中位浅山
SWOT分析
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对青海省湟水流域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灌溉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应用国家标准和农业部的评价方法,对湟水流域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土壤、灌溉水质和大气质量状况均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要求。
关键词: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土壤环境质量
灌溉水质量
大气质量
评价
《青海农林科技
》
2008
摘要:介绍了生姜的生物学特性,并对生姜的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生姜
品种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以胡杨枝段室内水培发出叶片为材料,进行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胡杨叶片愈伤诱导与器官发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叶片产生愈伤组织以附加0.5mg/L的BA及0.5mg/L的NAA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继代增殖以附加0.25mg/L的BA及0.5mg/L的NAA继代周期最短,可25d继代1次;愈伤诱导不定芽以附加0.5mg/L的BA及0.1mg/L的NAA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78.4%;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附加2.0mg/L的IBA诱导试管苗生根效果最好。
关键词:
胡杨
叶片
愈伤组织
器官发生
《青海科技
》
2008
摘要:用块茎根尖、试管苗根尖及组培苗移栽后未膨大的匍匐茎尖为材料鉴定马铃薯的倍性,利用匍匐茎尖作为材料,用饱和的对二氯溶液处理12~24h后,用改良的卡洛氏固定液固定8~12h,用1M的HCl解离5~15min,进行染色15~20min,效果很好,说明在不易取材或材料稀少的情况下,用匍匐茎尖制片是一个鉴定马铃薯染色倍性的经济有效方法。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倍性鉴定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青海地处高原,生态脆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从省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
关键词:
青海省
农业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
《现代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马铃薯常规杂交育种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育种成效,实生苗的培育及早代选择是关键技术。通过营养钵温室育苗后带土移栽到大田,移栽成活率高;实生苗世代可进行抗病性、熟性、块茎特征以及结薯习性的初步选择,而对产量、商品率、品质性状在实生苗当代选择效果有限,应在无性一代选择。
关键词:
马铃薯
实生苗培育
早代选择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采自青海海东地区致病疫霉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敏感性的测定,研究了致病疫霉交配型的分布及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海东地区致病疫霉主要为A1交配型;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中,敏感、中抗、高抗菌株频率分别为91.43%、2.85%、5.71%,其中中抗菌株分布在互助县境内,高抗菌株均分离自番茄,分布在循化县和西宁城北区。海东地区的菌株总体对甲霜灵表现敏感。
关键词:
致病疫霉
交配型
甲霜灵
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