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唐古特白刺容器育苗技术
《河北林业科技 》 2008
摘要: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为蒺藜科(Zygophyllceae)白刺属(Nitrarial.),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野生资源多分布于柴达木盆地的都兰、香日德、诺木洪、小柴旦、德令哈、乌兰等地区的沙漠上,有大片纯林。


春蚕豆试管苗生根培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蚕豆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海9号蚕豆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剂、BA与生长调节剂、高浓度IBA和基部遮光法对青海9号试管苗的生根作用。处理30 d后,统计生根株数、每株生根数和根长,计算生根率。[结果]单一使用IAA时生根率为0,单一的IBA在1.0 mg/L浓度下的效果最好,生根率为53.20%,平均每株生根数为3.39条,平均根长2.84 cm。在3种不同浓度的IAA和BA组合作用下,生根率均为0;3种不同浓度的IBA和BA组合作用下,以0.04 mg/L BA+1.4 mg/L IBA处理的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3.10%。100 mg/L的IBA效果最好,生根率50.32%,平均生根数3.21条,平均根长为2.26cm。基部遮光法处理的生根效果不如黑暗培养的效果好。[结论]0.04 mg/L BA+1.4 mg/L IBA处理的生根率最高。


生姜组织培养中脱菌试验研究
《长江蔬菜 》 2008
摘要:选用姜块进行3步复合消毒法脱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最佳处理组合为0min5%次氯酸钠(NaClO)、0.5min70%乙醇(C2H5OH)和15min0.1%升汞(HgCl2)。


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在农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法,将河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用亚致死浓度的阿维菌素和三唑磷处理,研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在农药实验性评价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的递增,河虾体内的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降低,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变化不明显;0.100 mg/L阿维菌素和0.025 mg/L三唑磷处理96 h后,羧酸酯酶比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79.70%和80.06%,表明这2种农药对河虾体内的羧酸酯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以CDNB(1-氯-2,4-二硝基苯)和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阿维菌素处理后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7.14%和39.33%,三唑磷处理后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9.73%和28.33%;羧酸酯酶可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而谷胱甘肽转移酶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作为生物标志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