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酿酒葡萄‘神索’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遗传稳定性分析

园艺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酿酒葡萄‘神索’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温度等因素的控制,研究了葡萄体胚的产生、保存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以NN为基本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适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是1.0mg.L-12,4-D;诱导体胚的生长调节剂水平是1.0mg.L-1NAA+0.5mg.L-1BA,体胚诱导率为37.5%;5℃微光条件,适宜体胚的保存;体胚成熟及植株再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是0.05mg.L-1NAA+0.5mg.L-1BA,成苗率为42.1%。利用流式细胞仪并结合染色体计数对体胚及再生植株细胞核DNA含量及染色体鉴定表明,体胚细胞染色体存在一定的变异,而体胚再生植株倍性稳定,细胞核DNA含量及染色体数与供体母株一致。

关键词: 葡萄 未成熟的合子胚 体胚 植株再生 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偏低温弱光条件对两个辣椒品种株高、茎粗和根系等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叶面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使辣椒株高和茎粗增长及叶面积扩展变慢,但低温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弱光更明显;低温弱光下辣椒植株根系活力下降;低温弱光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

关键词: 低温弱光 辣椒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分别在5、8、15℃的低温下,对6个辣椒品种幼苗处理3 d,对处理后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6个辣椒品种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在8、15℃的低温下,每个品种表现不一,但在5℃下,所有品种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低温 辣椒幼苗 叶绿素 膜质过氧化 保护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芸芥(Eruca Mill.)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芸芥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利用。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30份代表性的芸芥(ErucaMill.)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聚类。结果不同芸芥亚种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多态性,47个引物共扩增出486条DNA带,其中432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9.0%,来源不同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3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036~0.4511之间。结论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452处,30个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来源于中国的材料为一独立的类群,来源于西班牙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材料分属另外6个不同的类群。芸芥起源中心的西班牙及其毗邻地区的芸芥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中国可能是芸芥的次生演化中心。

关键词: 芸芥 RAPD技术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品种GT-1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英文)

果树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甜瓜作物的植株再生体系,研究了甜瓜品种CT-1在16种培养基上的植株再生情况。结果显示:将从5 d龄甜瓜无菌苗上切取的子叶外植体接种在MS+6-BA1 mg/L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黑暗条件培养3 d,再转至光下继续培养,诱导出高效不定芽丛。再经过在MS+6-BA0.05mg/L伸长培养基上培养后,将无根不定苗转到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获得完整植株。通过这种培养程序,获得了高达100%的不定芽诱导率,平均每个外植体上诱导出14株健壮植株。这项研究为甜瓜的遗传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甜瓜 植株再生 不定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HMW-GS组成及1.5+10亚基的遗传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C IMM YT的99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简称合成种)的HMW-G S组成分析发现,G lu-B 1和G lu-D 1位点的变异类型比普通小麦丰富,分别有9种和12种亚基类型;筛选出含有比5+10亚基更优质的1.5+10和5+12亚基的合成种分别有8份和1份;含有优质亚基1.5+10的合成种与普通小麦杂交结实正常;对2个合成种与2个普通小麦品种的8个正反交组合F1种子电泳发现,优质亚基1.5+10在F1代能正常表达,双亲所有亚基在F1代都得到表达,表现共显性遗传.本研究为优质亚基1.5+10和5+12转育到普通小麦中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节节麦 人工合成种 HMW-GS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提取物防治番茄CMV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海藻提取物对番茄CMV病毒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对CMV有很好的体外钝化效果和预防CMV侵染的作用,其中以3.0g.L-1的浓度较为合理;番茄接种CMV病毒后施用海藻提取物,病株的SOD、POD酶活性明显升高,并明显降低了病株的病毒含量,降低了病毒对叶绿体的破坏。

关键词: 海藻提取物 番茄 CM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艽人工驯化技术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条锈新品系89144抗锈机理研究

植物保护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高粱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感病品种甘麦8号,D2代出现2株对条锈病免疫的变异株,D5代有9个株系抗性已经稳定;用混合菌和分小种鉴定,对条中29、30、洛13Ⅱ、水14、水14中梁17-s、HY3、条中31号等小种表现免疫。结果分析表明,新品系89144接种后组织中SOD活性升高,原受体甘麦8号接种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SOD活性和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动态,表明89144具有SA信号传导途径,推测SA信号传导途径的上游应该还有一些机制在起作用。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小麦条锈病 抗锈新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小麦主要品质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陇春23、高原115×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关键词: 紫小麦 品质性状 穗部性状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