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RIL群体中大豆籽粒脂肪酸组分QTL分析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其脂肪酸各组分的比例决定了大豆油的质量。本研究以“徐豆16×冀HJ117”构建的包含183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XH1617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表型变异分析显示,RIL群体的5种脂肪酸含量均呈近似正态分布,说明大豆5种脂肪酸含量均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通过QTL定位,共鉴定到13个与大豆脂肪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05、06、08、13、14、15和19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50~12.35,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6.1%~26.7%。其中6个QTL是新鉴定到的与大豆脂肪酸含量相关的遗传位点。另外,在15号染色体上鉴定到1个主效且协同调控大豆棕榈酸含量和油酸含量的遗传位点,Locus_15_POA,在标记Gm15_3702534_C_T~Gm15_4491175_T_C之间,LOD值为4.71~5.11,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1.20%~12.10%。相关性分析发现,除硬脂酸含量与油酸含量无显著性相关外,其他脂肪酸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可为培育高油酸且低棕榈酸的高品质大豆提供遗传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含量 QTL定位分析 遗传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家庄韭菜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石家庄市韭菜田昆虫群落结构特点及其多样性,应用马来氏网,对该地区蔬菜田昆虫群落进行采集及种类鉴定,并对其群落结构组成、主要类群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从相对丰盛度、群落多样性指数、科级丰富度、群落均匀度、群落优势集中指数等方面研究其多样性.共诱集到各类昆虫9目105科388种34 178头,昆虫种类数量从大到小顺序为: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缨翅目>脉翅目>革翅目.其中粉虱、蜂、蝽、叶甲、蚁、菜蛾、叶蝉、蝇和蚊为石家庄韭菜田昆虫群落的优势种群.小蜂总科、茧蜂科、姬蜂科、寄蝇科、泥蜂科、蚜蝇科、肿腿蜂科、瓢虫科内的昆虫为石家庄韭菜田害虫的主要天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高,说明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要害虫和天敌昆虫发生时期,为相应防虫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

关键词: 石家庄 韭菜昆虫 韭菜田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施硒对冬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硒富集影响的Meta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我国冬小麦叶面施硒对籽粒产量、品质和硒富集的影响,收集了共计379组样本,利用Meta分析方法,以不施硒为对照组,叶面施硒为试验组,整合分析叶面施硒对冬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及硒含量的影响,并利用亚组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叶面施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硒肥相比,叶面施硒冬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硒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80%、2.44%和764.56%.在不同区域,叶面施硒对冬小麦的提质增产效应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籽粒硒的富集效应整体表现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叶面施硒管理看,叶面施硒在灌浆前期喷施一次或孕穗期和灌浆前期喷施两次效果较好,叶面施硒量为15~60 g·hm-2籽粒可达到富硒标准及满足人体所需.土壤条件也是影响冬小麦叶面施硒提质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土壤硒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对叶面施硒的增产效应有显著影响,在土壤硒含量为0.2~0.4 mg·kg-1时叶面施硒提质增产效应最高,叶面施硒的增产效应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土壤硒、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叶面施硒提质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全硒含量为0.2~0.4 mg·kg-1、全氮含量>1.5g·kg-1、有效磷含量>20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00~200 mg·kg-1 时,叶面施硒提质效应最明显;土壤硒、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叶面施硒对籽粒硒富集效果的重要肥力因素.冬小麦籽粒对硒的富集效应随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升高而显著提升,而在缺硒土壤(<0.2 mg·kg1)硒富集效应更高.因此,根据区域优化土壤条件和叶面施硒不仅能实现冬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协同提升、达到富硒标准,还能降低环境污染,为富硒小麦可持续生产管理提供支撑.

关键词: 冬小麦 施硒 产量 蛋白质含量 硒富集 Meta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初步定位小豆驯化相关性状QTL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炸荚和籽粒硬实性是野生小豆的主要特性,严重制约着野生小豆资源的利用,解析这些性状的遗传机理,对培育优良小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红5号和野生小豆(Vigna angularis var. n ipponensis)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开展炸荚和籽粒硬实等驯化相关性状鉴定及SSR标记分析。表型分析显示荚皮卷曲数、炸荚率及籽粒硬实率均不符合典型正态分布。构建了包含111个SSR标记、11个连锁群的小豆遗传连锁图谱,总长3813.5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34.35 cM。连锁分析共发掘到与2021年炸荚率和荚皮卷曲数相关QTL 19个,与2022年炸荚率及荚皮卷曲数相关QTL 13个,其中不同年份重复检测到的荚皮卷曲数相关QTL 2个,重复检测到的炸荚率相关QTL 3个。籽粒硬实相关QTL 4个,其中位于LG11的QTL分别与炸荚率及2022年荚皮卷曲数相关QTL重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小豆驯化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及机理解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豆 SSR标记 遗传图谱 驯化性状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演化及对策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更加明晰河北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现状,推进农业碳减排进程,基于2014—2020年数据对河北省118个县(包括县级市)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考虑到河北省县域地形地貌的差异,进一步借助农作物播种面积,测算农业碳排放强度,并研究其近七年的年均变化率,发现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近两年均明显下降。农业碳排放量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且研究期间空间相关性先逐渐增强后迅速减弱。根据LISA聚集图发现,在平原地区呈现出H-H集聚,但是自2017年开始L-H集聚区逐渐在H-H集聚区内扩张,在张家口和承德海拔较高的县呈现出L-L集聚,年际间波动甚微。为进一步减少河北省县域农业碳排放,需提高农资利用效率,改良土壤环境;政府加强低碳农业宣传,加大低碳农业财政支持;结合县域特色,发展农旅融合模式;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协同推进农业碳减排进程。

关键词: 河北省 农业碳排放 空间演化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传播作用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与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是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的两种重要生物防治因子.中红侧沟茧蜂传播NPV对于利用二者协同防治棉铃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给中红侧沟茧蜂饲喂含病毒蜂蜜水、体表喷洒病毒液、中红侧沟茧蜂在染毒宿主体内产卵、从染毒宿主体内发育、蜂茧浸泡病毒5种带毒方式的传播病毒效率,以及饲喂带病毒蜂蜜水方式下的传播机制.结果表明,饲喂带病毒蜂蜜水和体表喷洒病毒时中红侧沟茧蜂传毒率较高,在连续传毒的3 d内传毒效率分别为15.1%、9.1%~9.3%、2.4%~4%,其他3种方式传毒效率较低.在田间防治时可以利用中红侧沟茧蜂的传毒作用采用病毒与寄生峰的协同防控策略.

关键词: 棉铃虫 中红侧沟茧蜂 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冀九'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九’是由‘甜查理’ב红颜’杂交育出的草莓新品种。果实长圆锥形,一、二级序果单果分别为64.3和36.9 g;果面鲜红、亮度好,香味浓,适宜鲜食;果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13.6%;硬度0.590 kg·cm-2,耐贮运;产量高,平均株产468.4 g;休眠浅,适宜促成栽培。

关键词: 草莓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滞育食蚜瘿蚊主要生化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食蚜瘿蚊在滞育不同时期的主要生化物质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其代谢特点,为深入研究其滞育生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非滞育个体以及滞育诱导期老熟幼虫、滞育维持期预蛹和滞育解除后成虫的鲜重、总蛋白质、总糖、糖原、海藻糖和甘油的含量.[结果](1)滞育诱导期老熟幼虫的鲜重和生化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滞育个体.(2)随着滞育预蛹发育,海藻糖和甘油含量呈明显增高趋势,滞育60 d预蛹海藻糖和甘油含量分别是非滞育预蛹的1.80倍和1.73倍.(3)滞育解除后成虫的鲜重和海藻糖、甘油含量显著高于非滞育成虫,而糖原含量低于非滞育成虫.(4)随着滞育食蚜瘿蚊发育,总糖、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总蛋白质含量由滞育诱导期至滞育维持期逐渐下降,滞育解除后又升高,而海藻糖和甘油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研究表明,食蚜瘿蚊在滞育期间积累海藻糖和甘油,有助于提高抗逆性,满足其滞育期间能量需求,渡过不良环境.

关键词: 食蚜瘿蚊 滞育 生化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绿盲蝽、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发挥性诱捕器对棉花主要害虫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监控及诱杀作用,进一步优化性诱捕器田间设置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性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的诱集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绿盲蝽性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棉株顶尖40 cm时效果最好,与顶尖持平和高于顶尖20 cm的诱集效果略低,三者差异不显著;棉铃虫性诱捕器悬挂高度0~40 cm时诱集效果均较好,诱捕器处于顶尖以下时诱集效果显著降低;甜菜夜蛾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在高于顶尖20 cm和40 cm时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高于顶尖4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棉花打顶前,绿盲蝽和棉铃虫性诱捕器随着棉花株高变化可适当减少调整频次,但低于棉花顶尖时应及时调整.

关键词: 性诱捕器 悬挂高度 绿盲蝽 棉铃虫 甜菜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靶斑病生防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为获得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及盆栽试验,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生防细菌HMB2852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联合gyrA、gyrB、rpoB和rpoC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HMB28521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结果表明,HMB28521菌株可以产生伊枯草菌素(iturin)、丰产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iturin和fengycin是该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二者能够显著抑制多主棒孢霉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本研究为黄瓜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资源并为进一步明确该菌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多主棒孢霉 生防细菌 抑菌作用 脂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