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菌糠对棉花黄萎病及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效),明确菌糠对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评价香菇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棉花根际大丽轮枝菌数量;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结果】土壤中添加2%(质量分数)的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达到76.8%。添加菌糠后棉花根际大丽轮枝菌数量较空白对照减少81.02%。添加菌糠后棉花根际微生物中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p.)、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梨形孢属(Serendipita spp.)、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p.)等有益微生物丰度显著上升;同时,添加菌糠还改变了棉花根际细菌和真菌的共现模式,在提高细菌物种间关联性的同时降低真菌物种间关联性。利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功能注释发现,菌糠处理后棉花根际微生物ABC转运蛋白(ko02010)、双组分调节系统(ko02020)、群体感应(ko02024)等涉及细菌信号识别和定植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在河北和新疆,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分别为36.84%和43.98%。【结论】菌糠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并降低棉花根际大丽轮枝菌数量,同时可改变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

关键词: 菌糠 大丽轮枝菌 棉花黄萎病 根际微生物 宏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场辅助低温贮藏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低温贮藏技术已满足不了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追求.近年来,磁场因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安全无污染及节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食品低温贮藏领域中.磁场通过优化降温冻结过程、调节酶活力、降低微生物含量等方式维持贮藏食品的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磁场辅助低温贮藏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各类食品中的应用,总结了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磁场在食品低温贮藏中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磁场 低温贮藏 食品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灰地种蝇发生为害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在河北省涞源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苗期,调查中发现一种同时对大豆、玉米种子及其幼苗造成为害的地下害虫,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为灰地种蝇幼虫.本研究分别描述了该虫对大豆、玉米为害的症状,并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田块被害情况的调查,发现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田块为害较重.该研究可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苗期规避该虫的为害风险提供指导.

关键词: 灰地种蝇 带状种植 为害症状 分子鉴定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年限羊肚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代谢通路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羊肚菌是珍稀类食药兼用菌,兼具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作为土生真菌,却缺乏人工设施栽培羊肚菌根际土壤优势菌群分析及主要影响其生长的土壤环境因子探索,其主要优势菌群的代谢通路研究更为鲜见.针对未种植羊肚菌、种植1年羊肚菌以及种植4年羊肚菌的根际土壤样本,通过Illumina平台Miseq高通量测序仪对羊肚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测序,并使用FUNGuild和PICRUSt2进行真菌群落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黏土中种植羊肚菌后,其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且随种植年限增长而更为明显;3组样本排在第1位的优势菌门均为羊肚菌所属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第一优势菌纲是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且种植羊肚菌后相对丰度随年限增长而逐年增加;样本间优势菌属具有明显差异,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与毛壳菌属(Chaetomium)随种植年限增长成为优势菌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子囊菌门与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磷酸单酯酶、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真菌群落主要功能为腐生真菌代谢,其相对丰度亦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大幅增加;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真菌主要代谢途径是由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经催化水解为无机磷,满足羊肚菌土生环境中所需的营养供给.明晰了人工栽培羊肚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确定了影响真菌优势菌群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及主要优势群落的代谢路径,为人工栽培羊肚菌产业的标准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羊肚菌 高通量测序 土壤真菌群落 土壤环境因子 代谢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杀菌剂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农药减施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杀菌剂减量混用的增效作用,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2种化学杀菌剂减量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植物抗性相关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单独施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田间最高防治效果仅为36.76%,但与杀菌剂减量30%混用,能明显提高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防效17.20~32.68百分点,恢复或优于2种杀菌剂推荐剂量防治水平,并且施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能提高小麦植株抗性相关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丙二醛积累对小麦叶片细胞造成的损伤。因此,利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降低2种杀菌剂施用量约30%。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植物免疫诱抗剂 杀菌剂 减施 防御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苹果新品种‘冀苹5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苹5号’是以‘长富2号’为母本,经自然授粉杂交后从实生苗中选育出的苹果新品种。树姿开张,树势强健,萌芽率较高,成枝力较强。果实卵圆形,五棱突起明显,平均单果质量203.8g。果面浅绿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硬脆多汁,去皮硬度9.45 kg·cm~(-2),风味甘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3%。果实发育期175d左右,石家庄地区10月下旬成熟,成熟期一致。抗病性强,定植第4~5年产量可达37 500 kg·hm~(-2)。

关键词: 苹果 晚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功能区的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

地理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是当下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可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分,选取粮食生产、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4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空间叠置法分析了2017年河北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主要结论为:(1)河北省粮食生产总量为3828万t,五大生态区的贡献排序为低平原生态修复区(PY)>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YS)>环京津生态过渡带(HJJ)>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BS)>沿海生态防护区(YH)。(2)河北省碳储存、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服务的总量分别为8567万t碳、470161万t土、656875万t水。3种服务呈现相似分布,以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贡献量最高(均超过75%),其余各生态功能区贡献量普遍较低。(3)河北省全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以强权衡和低协同关系为主,强权衡、低协同、弱权衡、高协同的比例分别为48.15%、45.92%、5.09%、0.83%。(4)河北省强权衡关系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与其所处生态区功能定位基本一致,强权衡关系的生态系统可为生态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提供保障。本文可为管理者从生态功能区的角度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生态功能区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地区黄冠梨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黄冠梨黑斑病的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100片病叶、20个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基于TEF、ITS、GPD和Alta1序列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来确定黄冠梨黑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试验共得到62个链格孢属菌株,选取6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其中HG3-1、HG5、GL1、GG12和GL14与Alternaria alternata聚为一簇,HG2与A. tenuissima聚为一簇。分离菌株HG3-1、HG5、GL1、GG12和GL14的分生孢子链为1~10个分生孢子,有分支;HG2的分生孢子链为1~14个分生孢子,有分支。6个代表性菌株接种离体叶片和果实后均可发病。确定引起黄冠梨黑斑病的病原菌为A. alternata和A.tenuissima,首次从黄冠梨黑斑病中分离出A. tenuissima。

关键词: 梨黑斑病 链格孢 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强度对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常发性害虫.本研究旨在探明光照强度在梨小食心虫产卵选择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梨小食心虫的微光视觉能力.[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分别调查梨小食心虫在桃树树冠向阳面和背阴面等部位的产卵量,测定日落时向阳面和背阴面的光照强度差异;室内利用光暗双向选择行为试验测定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光照强度的产卵选择行为反应.[结果]春、夏和秋季梨小食心虫成虫均偏好在光照强度显著较高的桃树树冠向阳面叶片上产卵,总产卵量分别为背阴面的4.24,9.30和5.82倍.在光暗双向选择中,10 000,100,1和0.01 lx及自然光照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光照的产卵选择性均显著高于对黑暗,产卵选择率分别为87.48%,83.68%,82.92%,80.08%和84.84%.通过比较梨小食心虫对强光和弱光的产卵选择性发现,光照对比度(强光/弱光)为10和2时,10 000,100,1和0.01 lx及自然光照条件下,雌成虫均对强光照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选择性,且随光照强度降低产卵选择性无明显减弱,产卵选择率均高达75%以上.[结论]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选择性,雌成虫对强光照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偏好性,即使在微光条件下依然可以准确辨别出光照强度差异,展现出良好的微光视觉能力,为开发基于视觉行为调控的新型物理诱捕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产卵选择 光照 向阳面 背阴面 微光视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动态变化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高油酸花生品种中含油量及脂肪酸的形成规律,以普通花生品种'冀花 22 号'为对照,对高油酸花生品种中含油量和 8 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花生籽仁 3 个发育时期的含油量测定结果显示,2 类花生品种在荚果形成期,干物质中含油量迅速上升,在荚果充实期缓慢增加,到荚果成熟期后,含油量基本上趋于稳定,表明 2 种类型的花生品种含油量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2 类花生脂肪酸中以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棕榈酸(C16∶0)为主,总占比约 90%,其中高油酸和普通花生品种中油酸含量占比均值分别为 82.04%和 43.84%,主要脂肪酸成分间差异极显著.8 种脂肪酸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多数脂肪酸成分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 0~0.99 之间.其中油酸与棕榈酸和亚油酸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9,与花生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 0.25~0.49 之间,而与硬脂酸和花生烯酸不相关.脂肪酸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占比的变化趋势在2类花生品种间差异均显著不同,其它 5 种脂肪酸占比动态变化趋势在高油酸和普通花生品种中基本一致,表明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是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高油酸花生形成的生理机制提供了有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脂肪酸 含油量 籽仁发育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