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南方丘陵区施肥量与2种决明生长性能关系分析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氮、磷和钾对决明(Chamaecrista)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设置氮、磷和钾肥的5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量下2种决明生物量、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生物量、结荚数和结瘤数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量与2种决明生物量、结荚数和结瘤数可用不同的回归模型拟合,低量N,P,K处理2种决明的综合性状表现佳,随着施肥量增加,生物量和农艺性状指标降低,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综合性状优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生物量与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1.16+0.121X1+0.209X2-1.669X4+6.351X5和Y=110.38+0.151X1-2.02X4,决策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结瘤数>根干重>结荚数>根长”和“结荚数>根长”。圆叶决明施肥以N1(36 kg·hm-2),P1(96 kg·hm-2)和K1(60 kg·hm-2)较为理想;羽叶决明施肥以N0(0 kg·hm-2),P1(96 kg·hm-2)和K1(60 kg·hm-2)较为理想。

关键词: 施肥量 豆科绿肥 生长性能 回归方程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逆广适小麦品种共性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黄淮北片气象灾害频发的异常气候背景下,通过筛选抗旱、耐热和抗寒的冬小麦品种,明确抗逆广适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株型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为抗逆广适品种筛选工作提供简易检测指标。【方法】于2017年秋至2020年夏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北藁城堤上试验站进行大田水分试验(试验1)和温室试验(试验2),同时,利用2018年和2020年春季自然低温进行抗寒品种筛选试验;试验1设置3个灌水处理,0水、1水(拔节水)和2水(拔节水+开花水),试验2设置2个温度处理,灌浆后期常温对照和增温处理,以16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抗逆性能评价指标、产量形成指标、株型结构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结果】综合考虑产量、抗旱指数、产量热感指数和冻害级别,筛选出济麦23、山农30、冀麦325、济麦22、品育8012 5个冬小麦品种,这些品种综合表现较优,具有抗旱、耐热、抗寒性强、丰产稳产的特点。通过分析产量与产量形成指标、株型指标和叶片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叶宽、茎粗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旗叶茎叶夹角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旗叶相对叶绿素值(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温度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种比较,抗逆广适品种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2.9%、5.2%和3.4%;旗叶叶宽为(16.2±0.4) cm、茎叶夹角(18.2±3.2)°、基部茎粗(4.0±0.3)mm、穗长(7.5±0.14) cm、株高(80.3±1.3) cm;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了9.8%和4.2%、冠层温度降低了1.9℃。【结论】明确了抗逆广适小麦品种“上部紧凑直立、下部松散平展”的优化株型,提出了旗叶叶宽、茎叶夹角、基部茎粗、穗长的定量指标;明确了生育后期旗叶SPAD和相对含水量较高、冠层温度较低的生理特征以及千粒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的产量特征。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筛选 株型特征 生理特征 产量构成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热性能分析与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性不理想,基建周期长和建造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节能、环保的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温室由装配式钢骨架构成承重体系,墙体采用国家标准环保建材多层复合装配在钢骨架上.通过在石家庄地区进行试验,以当地常用黏土砖+酚醛板复合墙体日光温室作对照,对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温室墙体热阻比对照温室高67.2%,传热系数低40.5%,墙体热惰性指标仅为对照温室的约1/3,北墙温度稳定区明显小于对照温室.与对照温室比,晴天和阴天试验温室北墙体日平均有效蓄热量分别低86.3%和94.7%,日放热效率分别高23.1%和97.7%;连续3 d晴天和连续3 d阴天试验温室室内平均气温分别高4.9和2.0℃,夜间室内最低气温分别高0.7和1.2℃;连续3 d晴天上午8:30-10:30试验温室平均升温速率高3.1℃/h;连续3 d阴天保温被闭合期间试验温室平均降温速率高0.13℃/h.与黏土砖墙日光温室比,装配式异质复合墙体日光温室墙体保温性优,冬季室内平均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高,晴天上午升温速率快,可以满足喜温蔬菜的安全越冬生产,为日光温室的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储备.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装配式 异质复合墙体 热工性能 蓄热 放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黄河流域棉花苗蚜种群动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播期对棉花苗蚜种群动态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于我国冀南棉区研究4月16日、4月26日和5月6日三个播期对棉花出苗、苗期蚜虫种群动态及棉花产量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棉花出苗率呈增高趋势,4月26日和5月6日播种处理的棉花出苗率显著高于4月16日。4月16日和4月26日播种处理的棉田苗蚜均出现了明显的发生高峰和蚜量快速下降过程,而5月6日播种的处理,苗蚜始终未出现明显高峰。随着播期的推迟,棉花单行产量也从3.94 kg(4月16日)增至5.46 kg(5月6日),表现出明显增产。【结论】适当推迟播期能起到保苗、减轻早期蚜害和保证产量的效果。

关键词: 黄河流域棉区 播期 棉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农艺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适宜机采棉花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抗病性的影响,分析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设置4个不同种植密度水平(4.5 × 104、9.0 × 104、13.5 × 104和18.0×104株/hm2),研究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综合分析棉花新品系冀JC4系和冀JC7系的最适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株高降低,果枝始节位高度增高,全生育期延长.种植密度越大,冀JC4系的皮棉产量越高,且差异明显;冀JC7系密度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不大.不同种植密度对冀JC4系马克隆值有一定影响,对冀JC7系的伸长率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增加,冀JC4系和冀JC7系黄萎病病指越低,黄萎病抗性越强,且差异明显.[结论]冀JC4系和冀JC7系在河北棉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3.5 × 104株/hm2.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机采性状 黄萎病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 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 个试验处理,从 2019-2021 年连续 3a 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 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 个基因的KASP标记可以对试验材料进行很好的基因分型,1-fehw3 和Cwi-4A基因的KASP标记分型效果比TaDreb-B1 基因标记更优.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36.9%,41.1%,35.1%.利用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进行单独检测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条件下,抗旱基因型与不抗旱基因型品种间千粒质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当以2 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1-fehw3+TaDreb-B1 在2019 年正常灌溉和2020 年干旱2 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较不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1-fehw3+Cwi-4A在 2019 干旱和 2020 干旱 2 个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TaDreb-B1+Cwi-4A在 2020 年干旱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当以 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除2020 年正常灌溉条件之外其余5 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不抗旱基因型.结果表明,由于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单个抗旱基因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率较小,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进行多个基因聚合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性.

关键词: 小麦 抗旱基因 千粒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糙小米发芽过程中挥发性成分与脂肪酸的内在关系

中国食品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糙小米发芽会促进功能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特殊气味的产生,严重影响其品质.为了调控和改善发芽糙小米的品质,需探明这些气味成分的来源.对"冀谷39"和"冀创一号"2个糙小米品种进行24 h的发芽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醛类、2种酮类、2种酯类等成分主要在发芽12 h后形成,而10种烷烃、4种烯烃类主要形成于发芽0~12 h.这些挥发性成分主要形成于脂肪酸的酶促氧化时,软质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在糙小米发芽过程中先增加后降低,模拟试验显示油酸经酶促氧化形成壬醛和癸醛,亚油酸经酶促氧化形成3-辛烯-2-酮和(E)-2-辛烯醛,而亚麻酸经酶促氧化形成十二烷和壬醛.

关键词: 糙小米 发芽 挥发性成分 脂肪酸 前体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节水灌溉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制定华北地区夏玉米稳产节灌制度,研究了夏玉米长期不同施氮量及生育期降水对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采用两因子裂区试验,灌水量为主区,设限水(W1)和适水(W2);施氮量为副区,纯氮分别为0、60、120、180、240和300 kg/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明显影响12展叶期补灌增产效应,施氮量≤60 kg/hm~2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从第2和第4年开始逐年下降,多数年份12展叶期补灌增产效应基本消失;施氮量≥120 kg/hm~2土壤养分含量升高或基本维持平衡,补灌的增产效应较大。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受播种-12展叶期有效降水量的影响,该时期降水量≥136 mm时,播前灌1次水即可维持较高的产量水平;降水量<136 mm时,12展叶期补灌可优化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综合分析,夏玉米在灌溉播前水前提下,播种–12展叶期有效降水量可作为12展叶期灌水与否的重要决策依据。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夏玉米 水氮耦合 灌溉策略 高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桔梗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桔梗种子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建立其生活力测定的快速方法,以桔梗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生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范围,再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试验,确定TTC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桔梗种子染色影响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桔梗种子染色的最佳条件为:TTC浓度为0.90%,染色温度为45℃,染色时间为16h,其影响程度为: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在此优化条件下桔梗种子生活力理论值为76.05%,实际测定值和理论预测值的误差为0.7%(<5%),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桔梗种子TTC法测定条件是可行的,利用TTC法了解桔梗种子潜在发芽能力,为桔梗种子生产及其特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桔梗 种子生活力 TTC法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互作下强筋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品质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不同水氮互作对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强筋小麦生产中如何通过合理灌溉和优化氮肥施用量来实现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2017—2020年,大田条件下设置浇水次数和施氮量二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浇水次数,设春浇一水(W1,拔节水)和春浇两水(W2,拔节水+开花水);副区为氮肥施用量,设N0、N1、N2、N3、N4和N5(0、60、120、180、240和300 kg hm–2)6个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0~300 kg hm–2时,不同降水年型春浇一水、春浇两水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产量最高值对应的施氮量均为240 kg hm–2。施氮量120~300 kg hm–2时,春浇两水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春浇一水处理。水氮互作对小麦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最小。施氮量0~300 kg hm–2时,2017—2018年度(丰水年型),春浇两水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春浇一水,而2018—2019、2019—2020年度(干旱年型)则相反:春浇一水高于春浇两水。不同降水年型春浇一水、春浇两水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或逐渐增加,二者最大值对应的施氮量为240 kg hm–2或300 kg hm–2;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施氮量240 kg hm–2时达到最大值。不同降水年型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生育期春浇两水、施氮量240 kg hm–2时,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表现最佳。

关键词: 水氮互作 强筋小麦 师栾02-1 产量 加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