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早熟莜麦新品种冀张莜12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为桥梁品种,采取多亲本聚合杂交法,培育成早熟、大粒、丰产、抗旱、耐瘠、品质优,并可做为免秋耕防风固沙耕作技术配套用的莜麦品种冀张莜12号。该品种千粒重25.31 g,生育期81 d左右,株高112.6 cm,粗蛋白含量16.81%,粗脂肪含量10.53%,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807.56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花早2号增产12.58%,秸草产量比品五号增产21.66%,2011年通过鉴定(冀张鉴字068号)。

关键词: 早熟 莜麦 冀张莜12号 核不育 ZY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梨PbHCT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羟基肉桂酰CoA: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是植物绿原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该研究以鸭梨为材料,采用同源基因克隆的方法,克隆出一个鸭梨的HCT基因,命名为PbHCT3.PbHCT3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1 731bp,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1 317bp,编码438个氨基酸,含有酰基转移酶的2个保守序列HHAAD和DFGWG及保守结构域MVVNVTVRES.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bHCT3基因在幼果果皮、果肉、果心、幼叶及花蕾期花瓣中的表达量较高.随着鸭梨果实生长,果实中PbHCT3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研究表明,PbHCT3基因与鸭梨幼嫩组织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鸭梨 羟基肉桂酰CoA: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 酰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绿原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合丰202

中国棉花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合丰202,以抗虫、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系145系为母本,以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206系(冀棉20号纯系)为父本,经过杂交选育而成。1997—2003年,从(农大326×GK12)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熵权法的黑龙港区咸水利用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港属华北缺水低平原区,也是典型的中低产地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挖掘咸水利用潜力,以咸补淡对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有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基本实现了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但在咸水的农业资源化高效利用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对技术的需求,表现在咸水利用节水灌溉制度的系统性研究很少,咸水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单项技术有所突破,集成创新欠缺,影响咸水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本文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粮棉果蔬咸水高效利用的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小麦咸水利用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节水技术模式。从生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咸水直灌模式最优,旱地模式次优,淡水模式最差。

关键词: 熵权法 黑龙港区 咸水利用 农艺节水技术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获得转基因植株是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但是由于转化效率较低,在转基因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个有效筛选细胞和组织的手段,于是选择标记基因被广泛应用。然而,选择标记基因的使用,存在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隐患。因此,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稳定的大豆转化体系,是改善大豆产量、品质、抗逆能力,培育新型大豆品种的保障。该文综述了新型标记基因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及转基因技术在大豆和其它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大豆 选择标记基因 遗传转化 转基因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方面均有所下降,推测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可能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及福美双均无交互抗性。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戊唑醇 抗药性 诱导 抗性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甘薯小象甲的rDNA ITS-1遗传变异及入侵来源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小象甲是国内外重要检疫性害虫,明确中国不同地区甘薯小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可为甘薯小象甲的鉴别检疫提供依据。通过对中国6个地区甘薯小象甲种群rDNA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了中国6个地区种群的入侵来源。结合世界其他地区已公布35个甘薯小象甲种群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甘薯小象甲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在亚洲地区随甘薯的调运而自东南向西北扩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印度地区分支和亚洲东部分2个大的分支,而亚洲东部分支又进一步划分为东南部和东北部2个亚支,中国的甘薯小象甲种群分别位于东北部分支的2个亚分支上,说明中国6个地区甘薯小象甲种群至少通过2个不同地区侵入中国,并在中国定居。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ITS-1 系统发育树 侵入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粟种植户采用覆膜技术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甘肃省会宁县粟种植户采用覆膜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粟种植户对覆膜技术的认知度较高,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家庭总收入、产量、商品率、对增产效果的认知等因素对其采用覆膜技术的影响显著,粟覆膜技术应该重点向文化水平高、家庭收入高、商品率高、对增产效果认知高的农户示范、推广。农业推广部门应该通过个别指导、示范引导和农户经济评价等方式推广粟覆膜技术,以提高技术推广效果。

关键词: 旱地 覆膜技术 Logit模型 甘肃省会宁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地区设施蔬菜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找到适宜华北区广泛推广的蔬菜节水集成技术,笔者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华北地区"蔬菜减蒸降耗及种植管理农艺和生物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形成的蔬菜农艺节水技术为主的集成模式进行生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瓜膜下沟灌最优、黄瓜膜下滴灌次优、黄瓜不覆盖沟灌最差,番茄膜下滴灌最优、番茄膜下沟灌次优、番茄不覆盖沟灌最差。膜下沟灌和膜下滴灌适宜在华北区种植设施蔬菜时广泛推广。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节水技术集成模式 技术经济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种植冀谷31为例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寻求适合谷子大面积推广的有效途径,以优质简化栽培谷子新品种冀谷31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3个乡镇10个村的冀谷31的种植情况进行调研,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该地区冀谷31的种植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年龄、劳动力人数占家庭人口数比例、种子是否有补贴、机械使用和谷子单产等5个指标对种植意愿具有显著性,且都为正向指标,其中机械使用达极显著性;其他指标显著性不明显,既有正向指标也有负向指标。建议,应从加大机械研发力度;加强政府号召,施行农业补贴制度;加大科研力度,做好基层和农户培训工作;扩大谷子企业规模等4个方面来拉动谷子生产,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关键词: 谷子 种植意愿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