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农药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质量比8∶5)对菌丝生长的抑制(EC50值为0.238 mg/L)作用最强,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显著高于其他6种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次施药7 d后,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95.33%)最为突出,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结论]7种杀菌剂中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混合物对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优选用于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
关键词: 杀菌剂 马铃薯早疫病菌 抑制作用 联合毒力 防治效果


河北省谷子田常见杂草种类及发生规律与化学防除
《中国植保导刊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谷田杂草常见种类调查,并对其中主要发生种类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谷田常见杂草38种,分属15个科,发生基数较大的杂草有20种。春播谷田以双子叶杂草为主,占杂草总数的60.08%,夏播谷田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占杂草总数的64.38%。春播谷田杂草发生有3个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中旬。夏播谷田杂草发生仅1个峰期,一般为7月上、中旬;其化学防除以44%单嘧.扑灭WP 1 800 g/hm2为最经济、有效使用剂量,可有效防控整个谷子生长期的杂草。
关键词: 谷子田杂草 发生规律 44%单密.扑灭WP 化学防除


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漆酶高产菌株,优化其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平板筛选获得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真菌,命名为J-1;菌株J-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麸皮4%,蛋白胨1.5%,CuSO41.0 mmol/L,对羟基苯甲酸10 mmol/L,氯化镁10 mmol/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中装40 mL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9 d。


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是解决当地水资源危机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重要途径。在前期以华北山前平原高产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形成的种植节水品种、秸秆覆盖、调亏灌溉、生育期优化及株行距优化等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了常规模式(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综合节水模式(拔节水+开花水)、模式A(拔节水)和模式B(底墒水)等4种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模式。本研究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4种节水模式从生产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小麦玉米4种节水模式的得分排序为综合节水模式>模式A>模式B>对照(常规模式),因此小麦玉米综合节水模式综合效益最优。从4种节水模式的投入产出看,综合节水模式肥料投入最低,投入产出比、纯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最高。小麦玉米节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意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农户采用小麦玉米节水技术优化模式。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区 小麦玉米 农艺节水技术 综合效益评价


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干旱条件下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提高30.6%。水分利用率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升高,中度干旱胁迫下为对照的1.34倍。同时,叶绿素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比对照提高6.2%,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低于对照。表明地被菊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异质B37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B37-C和B37-N的玉米原生质体和叶片为试材,研究HMC毒素对两种同核异质玉米B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表明:HMC毒素处理后的玉米原生质体均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原生质体的细胞凋亡率,B37的C细胞质显著高于N细胞质玉米,且凋亡率随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用HMC毒素处理玉米叶片,明显出现DNA-ladder现象时所需的毒素浓度C、N两种细胞质均为200μg/mL;但C细胞质所需的时间为6 h,而N细胞质则需9 h。用荧光显微观察与凝胶电泳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一致,均表现出C细胞质对毒素较为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对毒素的敏感性低于C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较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 细胞凋亡 Hoechst33258染色 DNA梯状条带


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华北冬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定量评估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立了河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本研究选择河北省冬麦区南宫、河间、霸州等农业气象观测站,基于3站1991—2007年冬小麦观测数据及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相对蒸散,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作物生产潜势"方法估算的光温生产潜力作为最大产量,应用统计方法求解Jensen模型参数,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干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各站冬小麦水分敏感系数与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溉次数关系密切。对于灌溉3次的南宫、河间二站,利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数据,得到的冬小麦水分敏感阶段与试验的结论相似,呈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又变小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干旱评估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相关较好,相关系数通过了0.01的显著性统计检验。应用干旱评估模型对冬小麦播种—拔节、播种—抽穗、播种—灌浆、播种—成熟各阶段的干旱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霸州一般灌溉5次,干旱胁迫不明显,仅抽穗—灌浆期水分敏感系数为正值,其他生育阶段均为负值,对水分亏缺表现不敏感。


大茂山地区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布与多样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大茂山地区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与多样性进行研究,本试验利用温度-抗生素筛选法从大茂山不同海拔地区采集的78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7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发现在海拔900~1200m之间为土壤最佳采集区域。对这76株菌株进行光学显微观察,发现其伴孢晶体呈现球形、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PCR-RFLP对分离获得的76株菌株基因鉴定发现,主要包含cry1、cry2等7种基因类型,其中有28株未鉴定出基因型;其SDS-PAGE晶体蛋白分析发现,这些菌株主要表达130kDa、97kDa、66kDa和45kDa蛋白。对铜绿丽金龟进行生物活性测定,17株具有高毒力的菌株中的16株含有cry8Ca基因,另一株未鉴定出已有基因型。从晶体形态、基因类型、SDS-PAGE检测以及生物活性方面均说明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河北省大茂山地区的分布具有良好的多样性。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海拔 PCR-RFLP SD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