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及相关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HM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作用及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方法】以两对同核异质玉米自交系(B37和C103)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的致病性,从中筛选适宜诱导的有效浓度,在诱导中和接种后两个阶段分别测定防御酶活性及与抗病性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不同基因型与不同细胞质玉米都可以利用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诱导以增强其抗性;不同处理时期,植物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诱导处理均导致抗病性反应的产生,对C细胞质的预处理效果好于N细胞质,且具有浓度效应。【结论】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后,刺激了POD、PAL酶活性提高和MDA含量下降,以此来启动玉米本身的防卫系统,因钝化作用而抑制侵染,当再接种高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后,抗病性相关酶得到了进一步激活,使C细胞质玉米对HMC敏感性降低,从而玉米叶片呈现出抗病性。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粉生活力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粒数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花粉生活力及其授粉结实能力直接决定了穗粒数的多少。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水分、矿质元素等都会影响玉米花粉的生活力。玉米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有田间测定法、染色法、花粉管培养法等。

关键词: 玉米 花粉 生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对采后嘎拉苹果果实淀粉及细胞壁成分变化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嘎拉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常温(20±1)℃条件下1-MCP对嘎拉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淀粉和细胞壁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1-MCP可极显著地抑制嘎拉苹果果实的呼吸强度,推迟果实呼吸跃变期,而且很好地保持了果实原有硬度;对果实相关成分的分析表明,1-MCP显著地抑制了淀粉转化、降低细胞壁物质的降解速率,延缓了不溶性果胶向水溶性果胶转化,使其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证明,嘎拉果实采后的硬度与淀粉、共价结合果胶(CSP)、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果胶(WSP)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离子结合果胶(ISP)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1-MCP) 嘎拉苹果软化 淀粉 细胞壁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种间杂交渐渗系抗黄萎病性状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8 CSCD

摘要:利用抗黄萎病棉花种间渐渗系冀79作父本,高感病陆地棉品系1096作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感病对照、亲本及F1、F2在田间混生病圃鉴定。对亲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抗性表现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抗源抗黄萎病性状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该抗源抗性是由1个显性抗(耐)病基因和2个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其中加性基因起主要作用。并且2个加性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纯合时,植株表现为高抗;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杂合时,植株表现为抗病;当只有1个加性基因存在时,不论纯合还是杂合,植株都表现为耐病;当2个加性基因不存在时,植株表现为感病。

关键词: 渐渗系 黄萎病 抗性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果实发育与茄子单性结实的关系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课题组选育的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1及非单性结实品系S8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和果实发育与茄子单性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低温度是诱导茄子单性结实基因表达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茄子单性结实基因表达的最敏感时段是开花前1 d至开花后2 d,诱导D-11品系单性结实基因表达的温度在6.3~15℃。单性结实品系D-11在未授粉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结实性能,其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均接近于授粉后生长的果实,在低温条件下的自然坐果率也明显高于对照品系S8,且比S8果实增长快、果重大。

关键词: 茄子 单性结实 温度 果实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中国黄牛BoLA-DRB_3基因序列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DNA测序,分别对4个中国黄牛地方品种的MHC-Ⅱ类基因DRB3外显子2的多态性进行分析。通过序列比对,共检测到DRB3*exon2等位基因259种,其中新等位基因131个。等位基因的分布具有品种特异性。各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大量多态位点,统计分析表明:发生非同义替换的多态位点均主要分布在抗原结合位点对应的编码序列中,共有17个变异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在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7个位点差异显著(P<0.05);10个位点差异极显著(P<0.01)。在变异位点中,有8个位点为抗原结合位点。

关键词: 中国黄牛 BoLA-DRB3外显子2 等位基因 序列测定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膜区对水稻类受体激酶的磷酸化活性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同源重组系统进一步克隆了缺失近膜区的水稻(Oryza sativa)类受体激酶序列,表达了激酶的GST融合蛋白质,进行了激酶的自我磷酸化活性分析。结果显示,缺失近膜区对激酶蛋白质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其磷酸化活性检测发现,17个缺失近膜区的激酶中有14个激酶的活性丧失,按照PlantsP网站的分类,这14个激酶分别属于第一类跨膜受体激酶和非跨膜相关类受体激酶中的Receptor like cytoplasmic kinaseⅦ家族、CRPK1like kinase(type1)家族、S-domain kinase(type2)家族、Legume lectin domain kinase家族和Wall associated kinase家族,另外3个是推测的类受体激酶。表明近膜区对植物类受体激酶的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类受体激酶 近膜区 自我磷酸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萎病菌毒素粗提液对棉花抗性酶的诱导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72 h,虽子叶下垂,但真叶完好,对照全株萎蔫;再接高浓度毒素液48 h后,子叶倒挂,真叶开始失水,但对照子叶脱落,真叶严重失水且萎蔫。总之,1﹕50组对黄萎病的抵抗力均强于1﹕20与1﹕40组的预处理。(2)1﹕50预处理组不仅能降低棉株体内有害物质MDA的含量,例如预处理12 h达最低值0.536μmol.g-1,为同时刻对照2.055μmol.g-1的24%,显著差异;同时提高了体内抗性相关酶POD活性,例如预处理72 h活性高达11.94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即已检测不出POD活性。SOD的活性也呈现较高水平且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例如经预处理再接高浓度毒素液72 h后,SOD活性高达12.8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也检测不出SOD活性。从而缓解了黄萎病菌毒素液对棉花的侵害,提高棉花的抗病性。【结论】适宜浓度(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可以做为生物激发子成功地诱导棉花对黄萎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关键词: 棉花 诱导系统抗性 棉花黄萎病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渗透胁迫下鸭茅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鉴定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作渗透介质,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20份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L.)种质进行了萌发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PEG胁迫降低了鸭茅种质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0份种质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ZXY04P-148>ZXY04P-239>ZXY04P-189>ZXY03P-69>ZXY03P-22>ZXY04P-89>ZXY04P-22>ZXY04P-226>ZXY03P-191>ZXY03P-173>ZXY04P-207>ZXY04P-101>ZXY04P-75>ZXY04P-155>ZXY04P-4>ZXY03P-227>ZXY04P-57>ZXY03P-122>ZXY04P-136>ZXY04P-201。

关键词: 鸭茅 PEG胁迫 萌芽期 抗旱性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增效剂的初步筛选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19种化合物包括无机盐、有机物等,在添加浓度为0.1%,0.2%,0.5%和0.8%的剂量下对HBF-1晶体粉剂的增效作用。采用浸饲料饲喂法的方法进行试验,初筛结果表明:无机类:MgSO4(0.5%,0.8%),CaCl2(0.5%,0.8%),MgCl2(0.5%,0.8%)等三种物质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有机类:柠檬酸(0.2%,0.5%,0.8%)对HBF-1菌株有明显增效作用。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金龟子幼虫 增效作用 共毒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