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旱对鸭茅光合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盆栽控水条件下,对苗期4份鸭茅种质光合生理特性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净光合速率、蒸腾作用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4份鸭茅种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供试材料ZXY04P-201下降的速度慢、幅度小,而ZXY04 P-239下降速度快、幅度大。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片层数减少,基粒片层解体。同时研究表明,轻度水分胁迫下,气孔限制是4份鸭茅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因素,中度及重度胁迫下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非气孔限制起着主要作用。
饲用黑麦与高丹草复种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200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试验站内对饲用黑麦和高丹草复种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可以进行上下茬搭配,一年两作,形成了饲用黑麦与高丹草复种栽培种植模式。饲用黑麦刈割一次,高丹草刈割三次,全年共刈割四次,初步形成了河北低平原区能量型青鲜饲草的周年供应生产体系。饲用黑麦与高丹草复种栽培模式与吨粮田相比,生物产量是吨粮田的1.39倍,粗蛋白质产量是吨粮田的2.29倍,光能利用率及能量产出也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饲用黑麦和高丹草两茬的施肥量为:N 550kg/hm2、P2O5300kg/hm2、K2O 300kg/hm2;灌溉较吨粮田节水600m3/hm2。


细胞状态观点的提出及其生命科学意义
《科技导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认识真正的"生命"须以活细胞为基础,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多采用破坏性的做法。本文提出的细胞状态观点,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揭示和表达了生命的规律。主要内容可展示为:1个公式,即细胞状态公式;3张示意图,即几种典型的细胞类型及相互间的关系、细胞状态在生命及其物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状态细胞的海豚图式分布。这不仅使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突破了经验的局限,走向可预测、可推理的水平,而且对认识衰老、癌变等复杂问题,破解动物克隆、干细胞培养中的难题,以及指导人类保健等有独特的作用,为从完整、动态、多层次、多尺度水平研究生命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影响的模拟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5年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06年对夏玉米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穗粒数明显增加,其中化肥增加幅度为103.6%~161.6%,秸秆的增加幅度较小为11.9%~58.9%,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穗粒数增加的幅度为105.7%1~59.6%。子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长,整个灌浆进程延长,但最大灌浆速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子粒灌浆 Logistic模型 夏玉米


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的供水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处理下籽粒千粒重差异显著,旱区和灌2水的节水区的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中期灌浆速率等均高于灌4水区,从而千粒重高于灌4水区。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的不同特性参数对供水反应不同,但灌浆阶段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粒重积累量的比例大体一致,约为0.21,0.61和0.18。说明参试品种的前中后期籽粒积累与灌水无直接关系。


甘薯高光效育种技术探讨
《华北农学报 》 2008 CSCD
摘要:通过对本课题组近年来所选育的高光效类型系列品种(品系)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甘薯高光效育种技术。结果显示:甘薯高光效育种的开展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其育种目标为在杂交后代早期选拔减小种植密度,使其杂交后代无性系充分发育,减少株间和行间竞争,并且应主要鉴定质量性状;另外甘薯高光效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为短蔓多分枝,株型半直立,经济系数高,同时具备优质、抗病、早熟等优良性状。高光效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和实现机械化收获的特性,容易被企业和种植户所接受,在今后育种中我们应当加大该类型品种的选育和开发。


水氮耦合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植株吸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于2006-2007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氮互作对2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石新733和石麦15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植株吸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前石新733 NR活性随施N量增加而增高,石麦15施N量在180~240 kg/hm2,NR活性最高,施N量过高过低NR活性均下降。花后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施氮过少或过高都会降低NR活性,花后土壤含水量较低时,NR活性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适量施氮肥能够提高小麦植株吸氮量。开花期灌水显著提高了花后旗叶NR活性和籽粒产量,但显著降低了籽粒的全氮含量,开花期灌水对植株总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公顷施氮量石新733以2水条件下180 kg,石麦15以2水条件下60 kg籽粒产量最高。


果袋类型对黄冠梨褐斑病及Ca·Mg·K营养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套袋黄冠梨果实褐斑病的发生机制。[方法]于盛花后36 d对黄冠梨果实进行不同套袋处理;于果实成熟期(盛花后130 d)每株各选择一个基部主枝统计褐斑病发病率,并采取未套袋果实、套袋后表现正常、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的果实各30个进行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分析。[结果]套2层纸袋的果实中未发生果皮褐斑病,而套3层纸袋的果实中发生褐斑病。套袋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和Ca/K比值,提高了K含量,特别是患病果实表现更为明显;但套袋对果肉中Ca、K含量影响较小。套袋均可提高果肉中Mg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含量,但厚纸袋明显低于薄纸袋,患病果皮中叶绿素含量较低于正常果实。[结论]黄冠梨果皮褐斑病的发生与套厚袋诱导的果皮中低Ca含量和低Ca/K比值有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