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基于t分布函数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少量实测数据快速构建能够反映因品种、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产生形态结构差异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提出基于t分布函数的玉米群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实测数据构建主要株型参数的t分布函数,在其约束下生成群体内各植株主要株型参数,通过构造株型参数相似性度量函数调用玉米器官三维模板资源库中的器官几何模板,结合人工交互或图像提取的各植株生长位置与植株方位平面角2组群体结构信息生成玉米群体几何模型。利用三维数字化仪获取的玉米群体田间原位三维数字化数据所构建玉米群体计算得到的LAI与该方法构建玉米群体计算得到的LAI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生成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原位三维数字化数据所构建玉米群体计算得到的LAI相比,误差在±2%以内,可以满足面向可视化计算的玉米结构功能分析研究需求。方法可为玉米株型优化设计、耐密性鉴定、品种适应性评价等虚拟试验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玉米 群体 t分布 三维建模 可视化计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四点负泥虫Criocerisquatuordecimpunctata(Scopoli,1763)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十四点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寄主植物有石刁柏(芦笋)、文竹等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可成为芦笋的害虫。幼虫(封面图片a)不负泥。成虫体长5.5~7.5mm;棕黄色或橘红色(封面图片b),具黑斑;头前端、复眼及四周、触角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低温耐受机制与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鱼类适应环境温度的能力不同,这是经过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是遗传信息特异性表达的具化表现,也是鱼类自身生理生化性能差异的反映。当前,对低温下鱼类的生理反应已经有深入研究,同时,对鱼类适应低温环境和耐受低温胁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方兴未艾,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高通量测序技术成本的降低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允许研究者利用组学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鱼类的代谢途径和分子信号通路,在生物整体水平上分析鱼类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挖掘低温耐受功能基因。研究发现,极地鱼类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基因组不断进化,通过功能基因的获得、缺失和大规模扩增,适应长期低温环境;在转录调控水平上,低温胁迫下鱼类转录表达谱既表现出多细胞动物的保守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抗冻(糖)蛋白、分子伴侣、代谢酶类和膜通道蛋白等都参与鱼类响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但是,不同种类蛋白质的编码基因结构与表达、功能与应用研究不尽相同。从进化、遗传表达和表观遗传学角度分别综述鱼类低温耐受的分子机制,总结鱼类低温耐受相关功能基因,预测鱼类低温耐受机制和应用研究热点,旨在为本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思路。

关键词: 鱼类 低温胁迫 遗传进化 转录组学 低温耐受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入侵性害虫,专一性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导致寄主植物叶片褪绿变色、提前脱落,给园林绿化带来严重为害。该虫原产北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2002年在我国湖南省首次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湖北、上海、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并在多地呈暴发态势。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高温和低温均有较好耐性。近年来,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信息素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和嗅觉分子机制已被解析,为制定该虫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危害特性、传播规律、化学生态学、环境适应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绿色防控方面展望了该虫需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悬铃木 入侵害虫 生物学特性 化学生态学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旋耕覆土的冬小麦基肥分层定深施用装置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主产区基肥的无序、过量施用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该文在基肥分层施用农艺研究基础上,基于旋耕机覆土原理,提出了土壤后覆盖方式下的冬小麦基肥精准分层定深投送方法,并设计了冬小麦基肥分层定深施用装置,该装置可一次完成旋耕、分层施肥和镇压作业。其中旋耕机构配备变速齿轮传动箱,可以进行高、中、低3种转速之间的转换,选用国标IT245型号旋耕刀,在刀辊上按对称螺旋线布置;肥料分层投送机构配深层和浅层排肥管,用于深层和浅层肥料的投送作业。在北京小汤山精准农业示范基地进行了装置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装置在120、150和180 mm的3种耕深作业工况下,耕深最大误差为5 mm,耕深稳定性系数最小为93.84%,满足旋耕机构的作业性能技术要求;设置浅层和深层肥料的目标施用深度分别为80和150 mm,实际肥料施用深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92.38%和95.11%、合格率分别为83.33%和90%,满足旋耕施肥装置的作业性能指标要求。该研究可以为冬小麦基肥的机械化精准分层定深施用技术提供装备支撑。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旋耕 基肥 分层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砧木‘St.Julien A’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健康植株上的饱满芽和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建立了李、杏砧木品种‘St.Julien A’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以期为李和杏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以枝条上饱满的芽为外植体,以MS+BA 1.0 mg·L~(-1)+IBA 0.1mg·L~(-1)作为初代培养基、WPM+BA 1.0mg·L~(-1)+IBA 0.1mg·L~(-1)作为增殖培养基、1/2MS+IBA 1.0mg·L~(-1)作为生根培养基,李、杏砧木品种‘St.Julien A’增殖系数可达8.5,生根率达96%;在蛭石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达到91.6%。

关键词: 砧木 组织培养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配改良剂对铅胁迫萝卜营养品质及铅积累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萝卜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组配改良剂(0、600、900和1 200 mg·kg~(-1))对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p 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萝卜肉质根铅积累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后,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1.32%和25.35%,且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但对土壤p H无显著影响。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可使两种浓度铅处理下萝卜肉质根的铅含量分别降低20.35%和27.69%,并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干物质量。说明组配改良剂可显著提升铅污染土壤萝卜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

关键词: 萝卜 重金属 改良剂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应用途径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雄性不育是植物雄性细胞或生殖器官丧失生理机能的现象,该现象的利用大大提高了杂交种生产的效率。植物雄性不育包含细胞质雄性不育、不受环境影响的核雄性不育、光温敏型雄性不育及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这些不育类型也已经被以三系或二系的方式应用于很多作物的杂交种生产中。综述了雄性不育各个途径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应用。

关键词: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杂交种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3~2014年中国种植业产值增长及贡献因素分析

地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基于统计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从全国和省域2个尺度研究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值、增加值率、价格变化等因素对2003~2014年中国种植业增加值的影响方向与程度,以期为农业政策调整和差别化的种植业生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2 a间种植业增加值增加了25 608.4亿元;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提升、单位面积产值的快速增加叠加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稳定增长,导致研究期间种植业增加值的明显上升;种植业增加值呈现"北进中移"的发展趋势,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西南区等省域的种植业增加值明显增加。(2)各因素对各省域种植业增加值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农产品价格指数的明显提升和单位面积产值的快速增加是大部分省域种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稳定增加也起到比较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新疆和内蒙古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正向效应明显,北京、上海和浙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负向效应明显;东部沿海省域和直辖市增加值率的负向效应比较明显。

关键词: 种植业增加值 作物比例 作物单产 作物价格水平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处理延缓采后机械伤青圆椒的衰老进程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1-MCP处理对采后机械损伤青圆椒果实生理生化的影响,本实验采用10μL/L 1-MCP处理机械损伤的青圆椒果实。在贮藏期间分析了1-MCP处理对机械损伤青圆椒果实的品质、细胞膜损伤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20℃的贮藏条件下,用1-MCP处理机械损伤青圆椒果实,可以有效保持其贮藏期品质。与对照组相比,10μL/L1-MCP处理有效减缓了青圆椒果实中叶绿素的降解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抑制了青圆椒果实MDA含量的积累,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用1-MCP处理的机械损伤青圆椒的抗氧化酶类POD、CAT、APX的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有效延缓采后机械伤的青圆椒的衰老进程,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延长青圆椒果实的货架期。

关键词: 青圆椒 1-MCP 机械损伤 采后生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