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6048多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中S群的S、M、R与21A及C群的Rb、Es等多种细胞质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完成了6048雄性不育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株率与单株不育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6048可作为在玉米雄性不育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雄性不育细胞质资源,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多细胞质 育性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遗传多样性研究是保护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研究物种起源和演化的依据。综述了用于该项研究的几种方法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用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只有将几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某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最后对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取样策略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遗传多样性 取样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丽轮枝菌粗毒素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学测定方法上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测定过程中,棉花黄萎病病菌通过提纯复壮而达到较强的侵染能力,并制备出较多的黄萎病菌粗毒素。介绍了粗毒素的简易制备、根冠细胞培养与制备过程以及染色过程中染色剂的选择、染色时间的长短。实验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几点改进:总结出细胞振荡时间在1~2 min之内;之后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2~6 h;选用pH为6.5的0.01%中性红染色3~5 min,之后加入一滴0.2%伊文思兰染色,伊文思兰的染色时间应严格掌握在3min以内等,为根冠细胞测定方法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毒素 根冠细胞 生物测定 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

草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高粱蚜是高粱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利用植物的固有抗性是防治害虫的最有效途径。经多年杂交选育获得1个对高粱蚜免疫的高粱品种“河农16”,用其作亲本与感蚜品系“千三”进行杂交,对亲本、F1、F2抗蚜性鉴定表明,“河农16”和F1对蚜虫表现高抗,F2抗感分离符合3∶1,该抗蚜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表现出显性遗传。用已定位到连锁群上的微卫星标记和分离群体分析法,对抗蚜基因进行了连锁分析,发现1个与抗蚜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SSR标记),与抗蚜基因的遗传距离为8.7 cM。该标记位于第9连锁群上,因而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9连锁群。

关键词: 高粱 抗蚜性 遗传分析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对玉米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包括玉米雄性不育的研究,应用概况,类型划分,玉米雄性不育应用的作用分析,应用类型及繁、制种程序,从而说明雄性不育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细胞质 多胞质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夏谷区主要谷子品种及其系谱演变与遗传基础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展谷子杂交育种工作以来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前,华北夏谷区谷子育种的骨干亲本先后经历了“新农724-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鲁谷5号-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不5019”的变化过程,对上述骨干亲本的系谱进一步追踪发现,该阶段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日本60日、60日还仓、米黄谷、小柳根”4个基础种质,遗传基础相当狭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994-2003年国家区试和河北省区试参试品种中70%以上含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100%,40%以上双亲均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75%,导致育成品种抗性脆弱,产量品质难以取得较大突破,使我国谷子育种工作长期处于爬坡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育种手段的单一化和人们对少数骨干亲本的集中利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品种资源研究,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亲本材料的创新,并不断进行方法创新,探索一些先进使用的新型谷子育种方法。

关键词: 谷子品种 遗传基础 系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垦优2000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新品种垦优2000具有高产、优质、抗稻瘟病、稻曲病、适应性广的特点,产量可达9 750~10 500 kg/hm2。本文介绍了垦优2000的选育经过,并提出了相应的保优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垦优2000 新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根部损伤程度对感染黄萎病菌后体内抗性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棉花黄萎病对不同伤根程度棉苗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影响。方法棉苗长至四叶时,将纸钵与蛭石等去掉,用水小心冲刷,得到:⑴完整根苗。⑵将根下部3~5cm的余根用消毒的刀切掉为切根苗。⑶留主根,将大部分侧根切除为伤根苗。3种不同根系状况的棉苗浸于20ml棉花黄萎病菌的菌液中,以无菌水稀释至不同浓度。经0~48h,记载致萎蔫程度,并测定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3种伤根处理的棉苗浸黄萎病菌培养液后,其致萎度差异显著。当病菌液的浓度为1﹕10时,整根苗不出现感病,受害最轻;其次为伤根苗,2级感病;切根苗最为严重,3级感病。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以1﹕50浓度处理效果最好,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伤根苗达42.96Umg-1·min-1,整根苗达到较高值49.2Umg-1·min-1,切根棉苗为38.2Umg-1·min-1。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切根棉苗为39.483mmol·g-1,伤根苗为27.12mmol·g-1,整根苗为最低值3.845mmol·g-1。而体内相关抗性酶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高低与有害物质丙二醛(MDA)含量的多少,其顺序与受害轻重的顺序一致。结论棉花伤根后的棉苗外部病理反应与体内相关酶的动态生化反应进行研究,获得植株外部病理反应与内部生化实验相吻合的结果。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根部损伤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白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防病机理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到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90.0%)的细菌12个菌株进行田间小区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0个菌株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菌株XJT-7、NZT-14-84和BDT-25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9.02%、67.51%和57.38%。对该3株生防细菌的防病机理初步研究证明他们的胞外代谢产物具有防病作用。通过分类鉴定,确定菌株XJT-7为坚强芽孢杆菌。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坚强芽孢杆菌 拮抗菌株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细菌NCD-2突变体构建及抑菌功能基因的防病作用

棉花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防细菌NCD-2是一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该菌株通过分泌抑菌肽而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和棉花立枯病病原菌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着重通过原生质体法与诱导转座方法,建立了携带转座子Tn917质粒pTV1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野生菌株的转化体系与转座子突变技术,获得1500多个转座子插入突变子。通过测定这些突变子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到2个抗生作用丧失的抑菌功能缺失的突变子。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抑菌功能缺失突变子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显著低于野生菌株,说明NCD-2野生菌株产生的抑菌肽在该菌株防治棉花立枯病中起到主要作用,进而说明编码该抑菌肽的基因在该菌株防治棉花立枯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生作用 Tn917 突变 转座子标签法 枯草芽孢杆菌 大丽轮枝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