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不同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枝条解剖结构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并结合使用显微镜和游标卡尺,分别对8种不同中间砧的红富士苹果枝条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系,髓部面积与树体的生长势呈正相关。

关键词: 木质部 韧皮部 皮部 导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作物新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北方干旱缺水,水资源日趋匮乏的特点,研究了农作物高产品种抗旱性鉴定方法、评价指标,编制了我国第一个有关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的地方标准,完善了农作物品种的育种程序。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抗旱性鉴定试验。抗旱指数成为我国小麦和旱稻等作物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和标准。

关键词: 高产 作物 品种 抗旱性 鉴定指标 研究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和节水性状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不同的灌水处理下,研究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抗旱指数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灌水处理间与品种间产量差异均极显著,灌水与品种互作差异显著。2水处理产量高于4水。石4185,冀 5579,石麦12等19个品种2水处理产量高于4水,多丰2000,师栾02-1,良星99等5个品种4水产量高于2水。分别以2水处理和4水处理下的产量作为水地产量计算抗旱指数,得出抗旱型,不抗旱型和中间型比例分别为4.2%, 29.2%,66.6%和20.8%,20.8%,58.4%。综合分析认为石麦12,冀5579和石新618等产量和节水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更适于节水栽培。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产量 节水性状 抗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稻、高粱属间杂交紫色性状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旱稻品种远FH 2_1(O.sativa)为母本,高粱(S.bicolor)品种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远缘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紫色芒子、紫色柱头新性状,F5出现紫色单株。对田间F2群体452株调查,芒色的分离比例白色∶有色(紫色-红色)为109∶343,该性状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作基因隐性上位基因控制,χ2检验结果符合12∶4分离比例。但根据色泽由紫-红,表明色素性状除受主效基因控制外,尚有修饰基因存在。柱头颜色分离比例白色∶紫色为260∶192,χ2检验结果符合9∶7分离比例。柱头颜色无中间过渡色,只表现紫色和白色2种颜色,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补基因控制。

关键词: 旱稻 高粱 属间杂交 紫色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蘑菇南移栽培的栽培料配比及发酵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蘑菇产自内蒙和冀北坝上高原,将它南移下坝进行人工栽培是本研究的目的。选用当地栽培材料,研究其配比,通过调查料发酵情况,菌丝吃料情况,出菇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应坝下至河北省南部地区的栽培原料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合理比例的玉米秸和鸡粪是河北南部栽培褐蘑菇较为理想的栽培主原料。

关键词: 褐蘑菇 南移栽培 栽培料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根系干重对水分的反应类型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塑料管栽培方法,对15个黄淮海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根系对水分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根系对水分反应不同。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品种分为正敏感型、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负敏感型4种类型。品种的抗旱指数与根系反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聚类分析 抗旱性,抗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梁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3及BC1表型鉴定

核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粱(S.bicolor)为母本、旱稻(O.sativa)为父本进行属问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短芒和黄色柱头新性状,并能在F2、F3及BC 1 稳定遗传.F1在株高、穗长、穗型、分蘖性等性状上仍疯狂分离,并出现父本白色籽粒单株.BC1在株高、分蘖二性状上接近父本,回交效应非常明显,t测定无差异,并出现多子房新性状.高梁与旱稻杂交及回交,能创造变异,产生新性状,对创造矮秆、优质、多子房新种质十分有效.然而,二者杂交后代主体性状仍似母本,只表现父本少数性状.属于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关键词: 高梁 旱稻 远缘杂交 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表型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繁殖和形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胡萝卜片培养短体线虫技术,测试不同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繁殖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培养条件下,每片胡萝卜(厚10 mm,直径3 cm)接种25头线虫雌虫,线虫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周线虫的繁殖系数为6.24,线虫的群体数量增长缓慢;第3~6周线虫的繁殖系数略有增高,为8.99;第6~9周其繁殖系数高达17.88,线虫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之后,线虫群体数量增速下降,其繁殖系数降为1.42。在接种不同密度线虫的实验中,线虫的群体数量均显著增长,其繁殖系数在不同接种密度处理中差异不显著;随机挑取10头雄虫与雌虫,比较不同线虫密度对线虫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密度除对雌虫的b值(体长/头顶至食道腺与肠连接处长)有显著影响外,对雄虫和雌虫的其他形态特征测量值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短体线虫 薯蓣红斑病 繁殖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典型土壤养分不同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出一套适合河北省土壤养分快速测定的方法,本研究对河北省典型土壤类型土壤样品进行了改进的测定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硝态氮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了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与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效P,K,Cu,Fe,Mn,Zn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测定的硝态氮、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P,K,Cu,Fe,Mn,Zn与我国常规化学方法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营养元素 快速测定 ASI法 常规方法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盐碱胁迫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 l、Na2CO3以及二者的混合溶液处理旱稻种子,模拟中性盐、碱性盐和混合盐碱对种子萌发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NaC l促进种子萌发外,其它处理均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脯氨酸含量上升,α-淀粉酶活性降低,危害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加剧。3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为Na2CO3>混合盐碱>NaC l。

关键词: 旱稻 混合盐碱 发芽率 发芽指数 丙二醛 α-淀粉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