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哈密瓜(Cucumis melo L.)致腐真菌的鉴定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从哈密瓜表面分离出引起其腐败的菌株A和菌株B,并采用显微镜形态学观察、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三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菌株A可利用碳源包括杏苷、糊精、D-半乳糖、D-葡萄糖酸、麦芽糖、肝糖、L-鼠李糖、L-山梨糖、L-乳酸等72种碳源,其ITS rDNA序列与尖孢镰刀菌甜瓜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的同源性为99%,分支长度为0.00。菌株B可利用碳源包括L-阿拉伯糖、D-果糖、丙三醇、蔗糖和木糖醇等54种碳源,其ITS rDNA序列与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同源性为100%,分支长度为0.00。因此,推断菌株A为尖孢镰刀菌甜瓜转化型,菌株B为链格孢菌。
关键词: 哈密瓜 致腐菌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测序 Biolog PMs表型芯片系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鸡的NF-κB、IL-6、IL-8、IL-10、MHC-Ⅱ应答特性比较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NF-κB、IL-6、IL-8、IL-10、MHC-Ⅱ等5种免疫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并设立空白对照。于免疫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取外周血和脾脏,采用ELISA方法测外周血血清和LPS刺激后脾脏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F-κB、IL-6、IL-8、IL-10、MHC-Ⅱ浓度。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中NF-κB、IL-6、IL-8、IL-10、MHC-Ⅱ表达基本无影响,活疫苗免疫能引起NF-κB、IL-6、IL-8、IL-10、MHC-Ⅱ表达水平上调;免疫复合物疫苗和活疫苗免疫再经LPS刺激后均能引起脾脏淋巴细胞中NF-κB、IL-8、IL-10表达水平上调,但对IL-6表达水平起下调作用,对MHC-Ⅱ表达水平无影响。提示IBD活疫苗免疫对鸡外周血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大,结果为IBD免疫复合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IBD免疫复合物疫苗 活疫苗 外周血 脾脏 免疫因子


风速对鸡粪沼液氨挥发特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不同风速储存条件沼液氨挥发特性及理化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晰等问题,设计沼液储存及氨气挥发测定装置,使用强制通风法对氨气取样监测,研究鸡粪沼液在风速0(密闭储存,WS0)、1(气体流量32.33 m3/h,WS1)、2(气体流量65.72 m3/h,WS2)m/s储存条件下的氨挥发特性及总氮(total nitrogen,TN)、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demand,COD)等降解情况。结果表明,沼液氨挥发通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于第12天达到挥发峰值,分别为2.28、4.42和7.21 g/(m2·d),总挥发量分别为1.80、3.90、7.12 g。储存期间沼液温度在13~24℃范围波动,总体温度和变化趋势均与室温相似。鸡粪沼液呈现弱碱性,初始pH值为8.38,3组试验在储存过程中pH值均不断上升,试验结束后达到了9.17、8.82、8.92;沼液中氮素主要以铵态氮形式存在,初始铵态氮占总氮含量的84.99%;储存过程中沼液铵态氮质量浓度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均于第7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 451.27,3 562.60,3 582.67 mg/L,试验结束后下降到3 030.20、2 762.67、2 794.87 mg/L,降幅为7.64%、15.79%、14.81%。TN和COD降幅均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TN依次下降了10.97%、18.95%、25.83%;COD依次下降了10.38%、18.61%、20.35%。研究结果可为沼液合理储存以及氨气减排措施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设施菜地氮淋溶研究方法评价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设施蔬菜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高于露地蔬菜种植,农民积极性高涨。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持续增加,但由于农民不科学的施肥和灌溉,造成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凸显,土壤中过量氮素累积已经被视为污染物之一。其引起的土壤酸化、板结、盐渍化、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等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地下水和可食用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超标问题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和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国的科学家对于不同作物轮作体系的土壤氮素淋溶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升级。土壤淋溶液收集装置对研究结果会有一定影响。不适宜的土壤淋溶液收集装置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甚至造成试验数据的不准确。在研究时为避免试验装置和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设施菜地的氮淋溶研究。该研究对已发表的氮淋溶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主要汇总适用于设施菜地种植体系的氮淋溶监测技术和研究方法,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以期为设施菜地氮淋溶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大连市居民头发典型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大连市居民102份头发样品中Pb、Cd、Hg、As等重金属含量,评估了其暴露风险,并对头发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居民头发中Pb、Cd、Hg、As含量均低于中国居民头发中重金属的建议正常值上限,4种重金属暴露风险较低.男性头发中Cd、Pb和As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中As平均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PCA分析显示样本分布集中在第一排序轴和第二排序轴中间,表明性别并不是影响头发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19~35岁年龄组居民头发中Cd和Pb含量最高,且均与56~75岁年龄组呈现显著差异(p<0.05);As和Hg在56~75岁年龄组居民头发中含量最高,与其它组比较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PCA和Pearson分析表明4种重金属间相关性较好,大连市居民对4种重金属暴露途径基本相同.


通过去除花丝确定玉米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玉米材料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对S173、S192等2个玉米材料在授粉后去除花丝统计结实粒数,确定其花粉管通道形成的时间段。结果表明,雌穗结实顺序为中部、下部、顶部,结实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2个材料结实均在授粉后15 h开始,之后在一定时间段内结实粒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该趋势因温度不同而有差异;相同温度条件下,S192结实要早于S173,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材料温度越高结实越早,说明温度对不同材料结实起始时间有很大影响;通道形成时间段验证试验中,在满足温度条件下,通道形成时间段内转化所得阳性株率要高于非时间段内。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通道 去除花丝 结实粒数 淀粉 温度变化


镁改性生物炭制备条件对其氮、磷去除性能的影响
《环境工程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林木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干式热解和湿式热解,制备镁改性生物炭,并探索其对污水中氮、磷的同步去除性能。研究表明:干式混合热解和湿式浸渍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吸附效果无显著差异;MgCl_2浸渍制备改性是生物炭制备的适宜方法,浸渍浓度、热解温度、热解速度及生物炭粒径均会对吸附效果有影响;最优条件下,镁改性生物炭对氮和磷的吸附量分别为35.28,110.29 mg/g。除了吸附作用,镁改性生物炭表面形成了鸟粪石沉淀(MgNH_4PO_4·6H_2O),可作为一种缓释型炭基氮磷复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