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亲本差异对杂种F_1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来源的36个大豆育成品种为亲本,配制29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代产量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亲本间各性状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来源地不同的亲本以及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优势;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超亲优势显著高于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亲本间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差异小的后代容易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国内×国外品种组合的超高亲优势>黄淮×其它区域品种>黄淮×黄淮品种;利用覆盖大豆20个连锁群的31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6个亲本进行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不同灌溉方式下底墒水矿化度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在田间进行了底墒水灌溉方式和矿化度对棉花耐盐特征值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畦灌和沟灌方式下,随着底墒水矿化度的增高,棉花出苗时间延迟;无论何种灌水方式,棉花的出苗率均与底墒水矿化度和土壤盐分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采用矿化度小于4 g/L微咸水造墒,处理间出苗率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畦灌和沟灌方式下棉花出苗时0~20 cm土壤盐分含量的极限值分别为0.704%和0.749%;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幼苗生长指标逐渐降低,仅从单株叶面积一个因素分析,畦灌方式下棉花幼苗能承受的底墒水矿化度临界值是2~4 g/L,沟灌方式为6~8 g/L;结合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棉花播前造墒可采用矿化度小于4 g/L的微咸水,灌溉方式以畦灌较好,小于8 g/L的高矿化度咸水亦有一定利用价值,但大于6 g/L时,宜采用沟灌灌溉技术。
葡萄一年生枝基部节间营养水平及植株抗寒性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蒽酮法测定了河北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巨峰葡萄1 a生枝基部各节间的营养成分,结合葡萄越冬表现,对枝条营养水平与植株抗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东北部昌黎地区的1 a生巨峰葡萄枝条基部1~6节中糖含量、淀粉含量较高、节间较粗,而节间长度没有显著差异。在不采取冬季埋土防寒条件下,昌黎葡萄园受冻株率显著低于定州葡萄园,表明葡萄1 a生枝基部节间贮藏养分多少与植株抗寒性密切相关。同一枝条基部1~6节的节间粗度逐渐减小,节间长度逐渐增大,但贮藏养分状况基本相同。
球孢白僵菌不同感染方式侵染棉铃虫幼虫的毒性比较及组织病理变化
《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感染方式下对棉铃虫的侵染能力,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通过组织切片显微技术、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球孢白僵菌HFW-05对棉铃虫的致病方式。结果表明:白僵菌HFW-05可通过消化道(饲喂法)成功侵染2龄棉铃虫,接种感染6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5.8%。经由体表(浸渍法)接种白僵菌HFW-05的试虫,试验中体重的变化和取食量与对照相近(6d校正死亡率仅为17.3%,不能通过体表达到致病效果)。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26±1℃条件下,HFW-05菌株对棉铃虫以消化道侵染为主,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微绒毛脱落严重,肠壁组织溶解并最终只剩余底膜;马氏管变形萎缩,边缘向外突出隆起,管径变大;脂肪体萎缩解体,结构松散;表皮下的细胞被菌丝侵染破坏。浸渍法接种的试虫,切片观察处理6d后试虫,体内未发现菌丝,肠壁组织正常完整。扫描电镜观察,浸渍法接种的分生孢子未能穿透棉铃虫表皮,而是贴于寄主表皮表面生长,在湿度合适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到一定时间后断裂成为芽生孢子。白僵菌HFW-05可经由消化道对棉铃虫达到较高的致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界环境对白僵菌侵染的不利影响,对今后应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境内播娘蒿对苯磺隆抗药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播娘蒿是小麦田恶性杂草之一,目前生产上用苯磺隆对其已经无法有效防治,播娘蒿对苯磺隆产生了抗药性。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田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分布情况,2009年在河北省境内冬小麦田采集了154份播娘蒿生物型种子。采用温室整株测定法测定了播娘蒿不同生物型对苯磺隆的反应。试验结果筛选到敏感材料30个生物型,抗性材料124个生物型,其中中、高抗性材料84个生物型。在石家庄、衡水、沧州、邯郸、邢台、保定、廊坊等7市区的小麦田均有抗药性播娘蒿发生,其中,中、高抗性播娘蒿发生率分别为62%,58%,57%,33%,55%,69%,50%。目前,河北省境内抗药性播娘蒿发生已经较为严重,中、高抗药性播娘蒿发生率达到55%。


蔬菜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有效态与全量相关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提取剂对蔬菜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以及有效态重金属与全量重金属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环境中,不同重金属元素间的生物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Cd>Pb>Hg>As>Cr,有效性系数较高的是Cd和Pb元素,分别为43.36%,6.57%,而Cr最低,仅为0.15%,表明土壤中有效态Cd、Pb容易发生迁移并被蔬菜吸收富集,存在较大的潜在生态污染风险;蔬菜地耕层土壤的有效态重金属与全量重金属呈高度显著线性相关的是Cd元素,其相关回归方程为Y=1.598 9X+0.046(n=108,R=0.866),呈显著线性相关的是Pb(R=0.769)和As(R=0.671)元素,相关性不显著的为Cr和Hg元素,表明土壤有效态Cd、Pb和As元素可作为重要的客观来指示环境污染对土壤冲击。
关键词: 蔬菜土壤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有效态 全量 相关性


梨园梨木虱药剂防治试验
《中国果树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梨木虱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北方梨产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梨产区都有该虫为害猖獗的报道。其传播速度快,年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且易暴发成灾。为筛选出防治梨木虱的有效药剂,我们于2010年进行了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高丹草营养生长与饲用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高丹草(Sorghumbicolor×S.sudanense)在营养生长及饲用品质方面的变化规律,采用大田小区栽培法,以冀草1号、冀草2号高丹草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生育天数内其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可溶性糖含量、茎叶比以及粗蛋白含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高丹草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粗蛋白产量的变化随生育天数的推进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其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及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茎叶比呈增加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回归分析得出,高丹草在抽穗期收割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


MA包装和预贮对黑宝石李冷藏品质及褐变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改善李贮藏性能的方法,以黑宝石李为试材研究了30μm PVC薄膜包装和8℃预贮对李果实贮藏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包装(对照)相比,采用薄膜包装后直接冷藏(0℃)能有效抑制李果实软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上升,减缓可滴定酸(TA)含量下降;包装后8℃预贮5 d、10 d的处理均降低果肉酚类物质含量,提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且能明显抑制果肉褐变,预贮5 d处理效果好于预贮10 d处理。因此,MA包装后8℃预贮5 d可有效改善黑宝石李的贮藏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