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关于锅炉供暖方式中的节能措施探讨
《山东工业技术 》 2018
摘要:锅炉供暖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冬季取暖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城市集中供暖随之发展,由于燃煤导致的环境大气污染越发严重,新时代的人们对于供暖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也要求朝着经济、环保的方向进步。本文对锅炉供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锅炉供暖方式中可以采取的节能措施展开了一些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的思考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概述了机构知识库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现状,提出创建甘肃省省农业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的必要性和建设目标以及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18
摘要:在甘肃省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农业区,以建立马铃薯地膜覆盖的最佳模式,高效利用降雨资源为目的,于2015年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开展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全膜垄沟栽培和全膜双垄垄播栽培,较露地种植(CK)增产10 523~12 675 kg/hm2,增幅在26.1%~31.4%;起垄单沟秸秆覆盖、起垄双沟秸秆覆盖、黑色全膜垄作侧播种植较露地种植(CK)增产3 092~4 932 kg/hm2,增幅在7.7%~12.2%。地膜覆盖、秸秆还田较露地种植(CK)显著提高了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重,大中薯率也明显增加,单株结薯数增加0.8~1.5个,单株薯重大中薯重增加60~230 g,大中薯重量比增加1.1~4.6个百分点。马铃薯全膜垄沟栽培和全膜双垄垄播栽培2种模式适宜在半干旱地区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对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及产量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7%,其中株高相关性状变幅较大,单株产量、叶片数次之,生育期、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花盘径等相关性状较小。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籽仁率、籽粒长、百粒重、茎秆粗、花盘直径、叶片数、籽粒宽、株高、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叶片数、花盘直径、籽粒宽、株高、籽仁率、生育期、百粒重、茎秆粗、籽粒长。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影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小区产量的主要性状为"株形因子"、"籽粒因子"。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杂交种 农艺性状 小区产量 变异分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运筹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啤酒大麦专用肥和新动力配施后不仅能够改善啤酒大麦的农艺性状和酿造品质,而且能够显著增加啤酒大麦的籽粒产量,提高氮磷利用率,其中苗期适量追施氮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部基施。以基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 kg/hm~2、追施新动力150kg/hm~2处理的啤酒大麦籽粒产量和氮磷利用率最高,产量达8 186.7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3 860.0 kg/hm~2,增产率89.2%;氮、磷肥利用率分别为33.55%和19.23%,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0.04百分点和5.22百分点,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CIMMYT优异麦类种质在甘肃中西部区域的适应性鉴定
《草原与草坪 》 2018 CSCD
摘要:为了拓宽和丰富麦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在甘肃中西部区域对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不同麦类种质材料(包括六倍体小黑麦、人工合成小麦、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鉴定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时六倍体小黑麦的丰产性、抗病性、抗旱性明显优于其他麦类作物,灌溉处理时熟期较晚,丰产、抗病,植株高,籽粒粉质,欠饱满;(2)人工合成小麦秆矮、籽粒小、产量低,穗粒数低,千粒质量较高,籽粒琥珀色,丰产性、抗旱性较差;(3)硬粒小麦植株普遍矮,籽粒角质,大部分材料丰产性和抗旱性较差,抗条锈病;(4)能直接应用于中西部小麦生产的普通小麦极少,大部分灌溉圃小麦材料较宁春4号(CK1)植株偏高、产量低、晚熟,但抗条锈病;半干旱圃小麦品系较甘肃中部抗旱小麦品种植株矮小,大部分材料的产量水平比西旱2号(CK2)低,但抗条锈病和抗旱性好。
关键词: CIMMYT麦类种质 适应性 鉴定 甘肃中西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夏季复播光敏型高丹草的影响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8
摘要:为探讨种植密度对夏季复播光敏型高丹草的影响,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采用6.75万株/hm~2、9.75万株/hm~2和12.75万株/hm~2三个密度种植了"海牛"、"BJM"和"大卡"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并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不同茬次的产草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时,品种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株鲜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种植密度对各品种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株高影响极显著(P<0.01)。3品种刈割1茬的产草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是后者的3.30倍;品种仅对刈割1茬和刈割2茬第2次产草量有影响,种植密度对各茬次产量均有影响。在刈割1茬时,3品种的产草量12.75万株/hm~2组较6.75万株/hm~2组平均增产17.43%、较9.75万株/hm~2组平均增产4.15%。综合分析认为,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光敏型高丹草时,以12.75万株/hm~2、刈割1茬和"大卡"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夏季复播 光敏型高丹草 农艺性状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是以自育不育系101A为母本,以C1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6—2017年甘肃省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26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56%。该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株高147.97 cm,有效分枝节位47.29 cm,千粒重3.56 g。蕾薹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倒伏,对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较强。籽粒含油量为47.02%,芥酸含量为0.8 g/kg,硫苷含量为10.28μmol/g。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400 m左右的春油菜产区及新疆、内蒙古等地无霜期短的类似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三系杂交种 陇油杂2号 高含油量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