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西北地区禾谷类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西北地区大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结构及其与小麦条锈菌的交流程度,采用"Flor基因对基因"假说,对采自甘肃省的39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和采自甘肃、青海及四川省的67份大麦条锈菌标样进行毒性测定、致病类群及专化型分析,同时对侵染大麦的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致病范围测定。结果表明,大麦条锈菌与小麦条锈菌对17个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均致病,其中,小麦条锈菌对近等基因系的13个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在56.82%及以上,而大麦条锈菌仅对1个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达到56.82%以上。通过对2个条锈菌专化型群体进行致病类群分析,发现二者都含有贵农22、水源11、杂46及中四致病类群,表明大麦条锈菌与小麦条锈菌的毒性结构有较大差异,但2个专化型之间有毒性交流,贵农22类群在小麦条锈菌和大麦条锈菌专化型群体中均占第一位。利用100份甘肃省小麦条锈菌对大麦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有10.00%的小麦条锈菌能够侵染西北地区的大麦主栽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主要成果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2018年3月20日,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系列成果之一《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智库团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业研究所、甘肃省农牧厅、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创编写,全书由总报告、综合篇、环境篇、产业篇四大部分组成,集成的18篇研究报告(1篇总报告、17篇专题报告)凝结了60多位学者的心血与智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胡麻种质资源,促进品质育种,对国内外280份胡麻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 280份资源的粗脂肪平均含量38. 3%,变幅为35. 12%~45. 27%,变异系数最小(3. 22%);木酚素平均含量3. 45 mg/g,变幅1. 08~7. 24 mg/g,变异系数最大(30. 88%);亚麻酸含量平均48. 03%,变幅35. 62%~57. 82%,变异系数为7. 07%。(2)相关分析显示,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含量负相关,与其他性状正相关;木酚素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含量负相关;亚麻酸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负相关。(3)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品质性状聚为4个主成分,油酸因子、亚油酸因子、木酚素因子和粗脂肪因子。(4)在欧氏距离D=42. 8水平上可将资源聚为5大类群,第Ⅰ类粗脂肪和亚麻酸含量高;第Ⅱ类木酚素和亚油酸含量高;第Ⅲ类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高;第Ⅳ类油酸含量高;第Ⅴ类亚油酸含量低。以上分析和分类将有利于胡麻种质资源利用和品质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旱作玉米籽粒水分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机械粒收是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但存在着籽粒破碎、果穗和落粒损失严重等备受关注的问题。开展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推进旱作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国内玉米主栽品种33个,于2016–2017年在甘肃泾川同一地块上用福田雷沃谷神收割机械粒收,分析籽粒水分与机械粒收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差异是造成玉米机械粒收质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两年收获时平均籽粒水分26.05%,破碎率7.47%,产量损失率3.25%,落穗损失率2.58%,杂质率1.04%;籽粒水分(X)与破碎率(Y1)、产量损失率(Y2)显著正相关,并且存在Y1=0.027X2–0.987X+14.06(R2=0.373**,n=51),Y2=0.052X2–2.223X+24.86(R2=0.418**,n=51)的变化关系,籽粒水分依次下降到18.3%、21.4%时,对应的破碎率(5.1%)、产量损失率(1.1%)最低,即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随着籽粒水分的增加破碎率、产量损失率升高,机械粒收的籽粒适宜水分为18%~22%,破碎率可控制在5.0%~5.5%的范围内;籽粒水分对落穗损失的影响大于落粒损失,随着籽粒水分增加落穗损失率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落粒损失率的升高;各因素对玉米机械粒收产量损失的影响为:落穗损失率(0.924)>籽粒水分(0.048)>破碎率(0.043),因而籽粒水分高和落穗损失量大是影响黄土高原旱作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旱作玉米 机械粒收 粒收质量 籽粒水分 破碎率 产量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研究转录因子DREB1A在植物抗渗透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DREB1A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DREB1A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1A1300-DREB1A。该结果为进一步利用DREB1A基因做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单倍体化学加倍效果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利用单倍体诱导系获得玉米单倍体,再加倍获得自交系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玉米育种方法,可以加快玉米育种的进程,提高育种效率,而单倍体加倍方法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采用大田注射法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配方对10个玉米材料的单倍体加倍效果。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具有很好的加倍作用,剂量以0.06%秋水仙素+2%二甲基亚砜(DMSO)为优,加倍率为6.5%~31.3%,平均加倍率17.4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