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7种鲟形目鱼类亲缘关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 1999
摘要:为阐明鲟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华鲟、达氏鲟、史氏鲟、意大利鲟、短吻鲟、长江白鲟和匙吻鲟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13个引物在每个种共产生127个信息座位。按UPGMA聚类法构建这7种鲟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树首先分成两大支,即长江白鲟和匙吻鲟为一支,其他5种鲟科鱼类为对应的另一支。在5种鲟科鱼类中,我国3种鲟科鱼类中华鲟、达氏鲟和史氏鲟聚在一起,与意大利鲟和短吻鲟分开。我国3种鲟科鱼类又可分成两小支,中华鲟和达氏鲟为一支与史氏鲟相对应。由分子系统树得到的各个种类的亲缘关系较好地反映了被研究种类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


冰封型大水面冰下浮游植物研究
《水产学杂志 》 1999
摘要:本文报道了1991~1994年对蛤蟆通水库冬季冰下浮游植物研究结果。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小环藻、直链藻、隐藻等组成大水面冰下优势种群。平均生物量为2046mg/L,鞭毛藻类生物量占359%。同时探讨了大水面与越冬池冰下浮游植物的特点。
关键词: 大水面,冰下,浮游植物


温度和规格对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摘要: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温度范围为11~17℃,各项测定均在停喂2d后进行.结果显示,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实验用毛蚶的壳长范围内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分别符合下列模式:Y=ALb和Y=aX+b.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
关键词: 毛蚶;耗氧率;排氨率;温度;规格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水产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PD技术检测了一个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和湘湖、美国和沙市三个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在20个引物中筛选到12个引物,它们的扩增产物显示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在群体内或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OPZ06、POZ10、OPZ12和OPZ19四个引物都有一个扩增片段(大小分别是900、1500、1700和730bp)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别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S)表明,湘湖、美国和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S分别为0.798、0.795和0.824),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最小(S=0.950)。显示尼罗罗非鱼具备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奥利亚罗非鱼的这种潜力就较小。奥利亚罗非鱼和湘湖、美国、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285、0.262和0.344,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沙市群体尼罗罗非鱼杂交将可能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遗传变异,杂种优势


放大网目尺寸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鱼拖网渔获量的影响
《水产科技 》 1998
摘要:在许多鱼拖网渔业中,大量非目标生物与目标鱼种混杂在一起被拖网所捕获(正确的术语叫做"副渔获)。这种副渔获常常包含着大量多种多样的小鱼群体,其中一些是目标鱼种的幼体。这些幼鱼的大量兼捕和死亡已成为近些年来世界性忧虑的来源,因为它们会减少补充资源量的潜在生物量和产量。在世界拖网渔业中对这些问题的意识日益增加,已引发了对拖网渔具和渔法的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