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中华绒螯解1种球状病毒颗粒的电镜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球状病毒 电镜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对Pb,Cr,Zn及其混合物回避反应

海洋水产研究 1999 CSCD

摘要:利用"Y"形回避槽,进行了中国对虾对PB,CR,ZN及其混合物的回避反应实验.计算得出中国对虾对PB,CR、ZN的50%回避率浓度分别为11.4、33.2、和238.1MG/L.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重金属 回避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Ji的摄食,生长与生转换效率:现场胃含物法在室内的应用

海洋水产研究 1999 CSCD

摘要:本研究将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移入实验室大型玻璃钢水槽中,以卤虫幼体为生物饵料,测 定了渤海优势鱼种斑Ji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参数.结果表明,⑴斑 Ji体重与空消化道重量的定量关系可用指数函数W=4.1762e^0.7652ESW加以定量描述,而其瞬时全消化道内含物量可用公式St=100×「SW-(1nW-1.429)/0.7652」/W计算得到;⑵全消化道内含物随时间的变化真挚为St=3.

关键词: 斑Ji 摄食 生长 生态转换效率 渤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鲟形目鱼类亲缘关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1999

摘要:为阐明鲟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华鲟、达氏鲟、史氏鲟、意大利鲟、短吻鲟、长江白鲟和匙吻鲟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13个引物在每个种共产生127个信息座位。按UPGMA聚类法构建这7种鲟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树首先分成两大支,即长江白鲟和匙吻鲟为一支,其他5种鲟科鱼类为对应的另一支。在5种鲟科鱼类中,我国3种鲟科鱼类中华鲟、达氏鲟和史氏鲟聚在一起,与意大利鲟和短吻鲟分开。我国3种鲟科鱼类又可分成两小支,中华鲟和达氏鲟为一支与史氏鲟相对应。由分子系统树得到的各个种类的亲缘关系较好地反映了被研究种类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

关键词: RAPD 分子系统学 亲缘关系 鲟形目 鲟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封型大水面冰下浮游植物研究

水产学杂志 1999

摘要:本文报道了1991~1994年对蛤蟆通水库冬季冰下浮游植物研究结果。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小环藻、直链藻、隐藻等组成大水面冰下优势种群。平均生物量为2046mg/L,鞭毛藻类生物量占359%。同时探讨了大水面与越冬池冰下浮游植物的特点。

关键词: 大水面,冰下,浮游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立养殖机械的现状和发展

渔业现代化 1999

关键词: 水产养殖机械 增氧机 清淤机械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规格对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摘要: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温度范围为11~17℃,各项测定均在停喂2d后进行.结果显示,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实验用毛蚶的壳长范围内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分别符合下列模式:Y=ALb和Y=aX+b.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

关键词: 毛蚶;耗氧率;排氨率;温度;规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水产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PD技术检测了一个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和湘湖、美国和沙市三个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在20个引物中筛选到12个引物,它们的扩增产物显示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在群体内或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OPZ06、POZ10、OPZ12和OPZ19四个引物都有一个扩增片段(大小分别是900、1500、1700和730bp)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别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S)表明,湘湖、美国和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S分别为0.798、0.795和0.824),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最小(S=0.950)。显示尼罗罗非鱼具备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奥利亚罗非鱼的这种潜力就较小。奥利亚罗非鱼和湘湖、美国、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285、0.262和0.344,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沙市群体尼罗罗非鱼杂交将可能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遗传变异,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大网目尺寸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鱼拖网渔获量的影响

水产科技 1998

摘要:在许多鱼拖网渔业中,大量非目标生物与目标鱼种混杂在一起被拖网所捕获(正确的术语叫做"副渔获)。这种副渔获常常包含着大量多种多样的小鱼群体,其中一些是目标鱼种的幼体。这些幼鱼的大量兼捕和死亡已成为近些年来世界性忧虑的来源,因为它们会减少补充资源量的潜在生物量和产量。在世界拖网渔业中对这些问题的意识日益增加,已引发了对拖网渔具和渔法的改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