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制速度对无核白葡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细胞化学定位及褐变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脱水速度对干制过程中无核白葡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细胞化学定位的影响及其与褐变的关系。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快速和缓慢脱水过程中的无核白葡萄细胞中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精确定位观察及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酚类物质主要分布于液泡中,多酚氧化酶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液泡膜、细胞膜上。缓慢脱水质量损失40%时和快速脱水质量损失60%时,液泡膜破裂,区室化作用打破,酚类物质流出,与多酚氧化酶反应引起褐变,褐变指数上升,表明无核白葡萄褐变与细胞区室化作用相关。与缓慢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的无核白葡萄能更好的保持细胞完整性,降低褐变程度。研究结果为快速脱水技术在无核白葡萄干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干制速度 无核白葡萄 褐变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 细胞化学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喷施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和采净率的影响
《棉花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筛选新疆南部植棉区适宜的脱叶剂和施药时间,于2018年在麦盖提县牌楼农场进行了3种脱叶剂和2个施药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和采净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剂可明显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吐絮率及采净率,一是不同脱叶剂间及不同施药时间之间的脱叶率、吐絮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二是不同脱叶剂间,以脱吐隆的脱叶率较高,脱吐隆和朝越的吐絮率较高;三是延迟喷施脱叶剂,其脱叶率可降低5.2%,吐絮率可降低7.7%~12.4%;四是9月16日喷施处理脱叶剂间采净率差异不大,而9月23日喷施处理脱叶剂间采净率差异明显,以脱吐隆采净率较高;五是随着脱叶剂喷施时间的推迟,采净率呈下降趋势。综合结果认为,新疆南部植棉区以9月中下旬喷施脱吐隆180 mL/hm2+乙烯利1050 mL/hm2+伴宝750 mL/hm2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芦碱对棉蚜防治效果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源农药藜芦碱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为施用该农药防治棉蚜提供依据.[方法]以藜芦碱高、中、低3个剂量作为处理药剂,吡虫啉作为对照药剂,分别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棉蚜虫口数,分析棉蚜防治效果.[结果]在药后1、3、7和14 d时,藜芦碱低剂量防效分别为44.05%、73.91%、81.20%和82.24%;藜芦碱中剂量防效分别为56.57%、76.08%、82.01%和82.24%;藜芦碱高剂量防效分别为65.69%、80.02%、85.53%和87.22%;吡虫啉防效分别为60.03%、72.40%、77.05%和76.44%.药后1 d时藜芦碱中等和高等剂量防效和吡虫啉相近,在药后3、7和14 d时藜芦碱低、中等和高剂量防效均好于吡虫啉.[结论]0.5%藜芦碱植物源农药持效期长,对棉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量85 g/667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制灌溉对南疆水稻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9
摘要:水稻在新疆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稻生产.以新稻11号和新粳2号为材料,比较分析了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水稻的生长需水量、生理生化指标、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常规灌溉处理比控制灌溉处理的分蘖数高,但是最终有效分蘖数及成穗率要小于控制灌溉处理;控制灌溉比常规灌溉每667 m2少灌水134.4 m3,节水23.5%;新稻11号和新粳2号的产量控制灌溉处理比常规灌溉处理分别增产4.93%和4.42%,控制灌溉处理增产的原因在于其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均比常规灌溉好.可见,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还能提高水稻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制度对膜下滴灌甜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定新疆合理的甜菜膜下滴灌制度,设置3个灌水次数(8、9和10次)和2个灌水定额(45和60 mm)两因素全组合试验,于2016—2017年在新疆玛纳斯县农科院甜菜改良中心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增加时甜菜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增加,含糖率降低,对甜菜的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无明显影响(P>0.05),甜菜叶绿素值随灌水次数与定额增加呈下降趋势;在灌水次数与定额交互作用下,灌水8次时由于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50%,甜菜会减产;当灌水9次,灌水定额为45 mm时,增加15 mm灌水定额土壤相对含水率达50%以上,此时甜菜增产7.4%~7.7%,糖产增加9.4%~9.7%;而继续增加灌水次数时,会导致甜菜含糖率降低而降低糖产.因此针对新疆膜下滴灌甜菜以60 mm灌水定额灌水9次为宜,可获得高产与糖产,较传统新疆膜下滴灌甜菜制度节水10%.该研究对指导新疆膜下滴灌甜菜灌溉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土壤水分 甜菜产量 甜菜产糖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尿素对加工番茄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新型尿素品种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生物量、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新型尿素品种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效益.[方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氮肥、普通尿素(Urea)、聚能网尿素(P-Urea)、腐殖酸尿素(H-Urea)、含锌尿素(Zn-Urea)、控失尿素(LC-Urea)和普通尿素加锌(Urea+Zn).各处理的氮磷钾用量相同,除了控失尿素的氮全部基施外,其他尿素30%作基肥,70%后期随水滴施,磷钾锌肥全部基施.于加工番茄成熟期测定加工番茄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结果]与普通尿素相比,新型尿素的加工番茄产量增加了5.26%~11.37%、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了1.85%~19.26%,其中腐殖酸尿素比普通尿素显著增加了加工番茄的干物质量和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加17.95%和10.31%.新型尿素显著增加加工番茄的氮素吸收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氮肥利用平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腐殖酸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72个百分点.施用新型尿素增加加工番茄的效益,其中腐殖酸尿素收益最高,与普通尿素相比,增收2975元/hm~2.[结论]新型尿素中腐殖酸尿素是新疆加工番茄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增加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弱光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温湿度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在小麦拔节-成熟期用透光率为50%的白色尼龙网模拟遮阴环境,遮阴和自然光条件下分别设置450(M1)、525(M2)、600(M3)、675(M4)、750万株·hm-2(M5)5种种植密度,进行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观测对比冬小麦冠层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处理下冬小麦冠层温度明显降低、中午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冠层湿度明显升高,中午冠层湿度低谷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籽粒灌浆速率降低;遮阴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千粒重.遮阴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改善冠层温湿度,提高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秸秆自然腐解过程中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棉秸秆在自然腐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获得与棉秸秆腐解有关的优势细菌菌属,为秸秆腐熟菌剂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秸秆自然腐解过程、不同时间样品中的细菌16S rDNA基因的V4区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测序结果.[结果]测序共得到354 067条有效序列,2 111条OTU序列,腐解初期有268个菌属,中期有300个菌属,末期有325个菌属.菌群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随着腐解时间的延长,7 d以后菌群多样性增加,与起始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7~28 d菌群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整个堆制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优势菌属包括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橄榄球菌属(Olivibacter)、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根瘤菌属(Rhizobium).[结论]棉秸秆自然腐解过程中,在7 d时细菌群落多样性在属水平上与腐解起始阶段差异显著(P<0.05),随着腐解时间延长,菌落多样性趋于一致;在整个腐熟过程中始终存在五个优势属,功能预测为降解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类物质以及提供氮素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