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蓖麻地方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优良的蓖麻品种,以104份新疆蓖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第一分枝果穗蒴果数、第一分枝果穗蒴果长度、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穗数、果穗长度、百粒重、单株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及相关性,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4份蓖麻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异性,有效穗数、第一分枝果穗蒴果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籽粒重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73.41%、65.18%、43.83%和41.18%;第一分枝果穗蒴果长度、株高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8.72%、16.14%和18.36%;单株籽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2;单株籽粒重与株高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10个类群,分析了不同类群特点,为今后蓖麻品种筛选和配置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GhCAD6基因表达及其功能分析研究
《生物技术进展 》 2019
摘要:为研究GhCAD6基因在转基因棉花纤维中的表达及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新陆早36号转GhCAD6基因材料,经过连续多代的选择得到T6代植株材料,对该T6代材料植株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确定其阳性植株,并对阳性植株叶片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发现GhCAD6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到受体棉花基因组中。利用热硼酸-蛋白酶K法提取出棉花纤维RN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建立了棉花纤维中GhCAD6基因的表达量的检测方法,并测定了GhCAD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棉纤维中的表达量。转基因植株纤维中GhCAD6的表达量低于相同发育阶段对照样品。GhCAD6的表达量在转基因植株和其对照在15 DPA(开花后天数)时变化趋势不一致,其他时期大致相同。15 DPA中GhCAD6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转基因棉花纤维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GhCAD6基因在改良棉花纤维品质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 GhCAD6基因 Southern杂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降解地膜覆盖的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及效益分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9
摘要:为研究降解地膜降解进程及其对新疆南部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以普通地膜(PE)为对照,进行T1、T2、T3(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HS(生物分解地膜)4种可降解地膜覆盖棉田试验.结果表明,T1、T2、T3、HS诱导期分别为71、67、57、52 d,降解速率T3>HS>T2>T1.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T1和PE的棉花株高与其他可降解地膜差异显著,蕾数、铃数、花数、果枝数差异不显著.PE和T1棉花快速增长期较长,PE干物质积累量比T1少4.71%;而PE比T2、T3、HS高20.62%、5.03%、27.33%.单株结铃数表现为PE>T1>T3>T2>HS;与PE籽棉产量相比,HS显著减产30.26%,其他处理与PE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T1覆盖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籽棉产量等效果与PE相当,增收5.81%,降解速率慢;T3覆盖效果与PE无显著差异,减收7.97%,降解速率比T1快.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T3更适宜在新疆南部棉田覆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水象甲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及适生性研究
《生物安全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通过精准开展稻水象甲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的适生性研究,旨在为新疆地区该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基于19个环境因子和64个稻水象甲在新疆及内地重要代表性发生地的最新地理分布点信息,采用MaxEnt模型与ArcGIS 10.2软件进行具体分析,预测稻水象甲在新疆的最新潜在分布区,并划分风险等级.[结果]稻水象甲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的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疆天山北坡和伊犁河谷一带,以及南疆阿克苏地区和克州的部分区域,其非适生区占新疆总面积的79.97%,低适生区占7.34%,适生区占10.84%,高适生区则仅占1.85%.[结论]稻水象甲在新疆继续扩散的趋势与危害风险依然较大,其中,年平均温(bio1)、等温性(bio3)、最湿季平均温(bio8)、最暖季的降雨量(bio18)和最热月的高温(bio5)是影响稻水象甲在新疆潜在扩散的主要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克苏地区冬小麦绿色增产栽培技术
《农村科技 》 2019
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在组织、实施冬小麦绿色高产攻关过程中所摸索、研究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各地绿色高产栽培经验,对阿克苏地区小麦大面积实现绿色增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阐述了主要目标、技术路线及绿色增产三控指标,提出了"选用高产中强筋品种、精细整地、高质量规范化播种、测土配方减量施肥、加强三控田管、适时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供种植户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EM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对北疆棉农生产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础,以及新疆北部昌吉州、塔城地区、博州3个地州的5个主要产棉县(市)10个乡(镇)的290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实施以来农户植棉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样本数据总体信度值为0.948;假设模型中所有观测变量的非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均为正值,且显著;标准化因子负荷量均大于0.6;组成信度(CR)大于0.7,收敛效度(AVE)大于0.5;整体适配度较好;行为意愿在各路径中的中介效果显著,中介效应分别为:0.074、0.139和0.142.[结论]农户植棉的行为意愿与生产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农户改变植棉的行为意愿越强烈,对生产行为变化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农户感知行为控制与其行为意愿有显著正相关,对棉农生产行为亦有直接显著影响,且农户感知行为控制对北疆棉农行为意愿和生产行为影响均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为北疆滴灌小麦灌溉制度、滴灌参考指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不同滴灌量处理,研究滴灌后土壤含水量时空扩散特征,离滴灌带不同距离麦行土壤含水量在不同生育期动态变化特征及冬小麦冠层特征响应.[结果]在不同时段0~20 cm表土层土壤水分变化最为剧烈,且随滴灌量的增加而趋于缓和;滴灌方式20~80 cm土层为主要储水层;滴灌量为2475 m~3/hm~2滴灌后远离滴灌带麦行土壤水分补充极少,该趋势在表土层更加明显;通过增加滴灌量使水分更早向远管麦行扩散;滴灌量低于3750 m~3/hm~2进入扬花期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5.0%,滴灌量低于3150 m~3/hm~2进入灌浆期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接近10%,不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总叶面积指数近管麦行较远管麦行高水处理增加9.50%,中水处理增加7.40%,低水处理增加5.72%;不同处理冬小麦倒三节茎粗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高水近管麦行为0.210 cm,低水远管麦行为0.182cm.[结论]北疆冬麦区随滴灌量降低土壤水分明显下降,影响了小麦叶面积、株高、穗长、茎粗等个体生长发育;冬小麦返青后滴灌量3750 m~3/hm~2缩小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土壤水分差异,减少远离滴管带麦行土壤水分亏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滴灌量低于3150 m~3/hm~2北疆冬小麦种植区扬花期后0~60 cm土层会出现水分亏缺,显著影响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棉花品种对脱叶剂的响应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脱叶剂响应,筛选出脱叶效果较好棉花品种.[方法]选择脱叶效果较好的脱叶剂-脱吐隆,分析喷施前后棉花的光合作用和棉花叶片数、脱叶率、单株铃数、单铃重、单产、衣分、马克隆值、纤维长度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Pn角度分析,喷施脱叶剂5 d敏感的品种顺序为P1、P3、P10、P8;Ci角度分析喷施脱叶剂5 d敏感的品种顺序为P1、P10、P2、P3;P10与P3在前期脱叶速率较快,后期P1脱叶速率较快,且脱叶率最高;产量性状各指标(P2衣分、皮棉除外)均低于清水对照;脱叶剂喷施与清水对照的纤维品质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P1、P3、P10品种对脱叶剂的响应较为迅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红枣镍含量差异分析及来源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14年和2016年新疆主产区红枣果实中的镍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年份、品种及产区间果实镍含量的差异;同时以果实镍含量不同的枣园为研究对象,在掌握不同深度土壤镍含量的基础上,探析了镍的来源.结果表明:2016年红枣果实样品镍含量高于2014年样品;品种2镍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地区2样品镍含量整体高于其他产区;样品镍含量高的枣园0~20 cm土壤镍含量相对较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镍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新疆红枣果实镍含量因年份、品种和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且来源存在外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专用小果型西瓜新品种‘众天美颜’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众天美颜’是以高代自交系‘N119’为母本、高代自交系‘N26’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早熟鲜食小果型西瓜新品种。该品种果实高近圆形,绿色果皮上覆深绿色齿状条带,单瓜质量1.5~2.5 kg,果皮厚度0.4 cm,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1.5%~13.5%,边部10.0%左右,瓜瓤黄红双色,瓤质酥脆,口感好。在河南地区2—6月进行大棚栽培,全生育期100 d左右,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需30 d左右。该品种抗逆性好,商品性好,适宜在河南、湖北、山东等地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