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EGF促进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启动机制的研究
《实验生物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EGF和孕酮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重新启动具有促进作用,EGF的作用是通过促进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实现的。使用孕酮合成关键酶3β-HSD的抑制剂Epostane可抑制EGF促进单层培养卵巢颗粒细胞的孕酮合成,从而降低EGF对卵母细胞的促进作用。Ca~(2+)参与了EGF和孕酮的促减数分裂重新启动作用。肝素可降低两者的作用。EGF和孕酮均可使单个卵丘颗粒细胞内的Ca~(2+)水平出现波动,并且EGF使卵丘细胞维持较高的Ca~(2+)水平。
关键词: EGF 孕酮 减数分裂重新启动 Fura-2/AM Ca~(2+)


速肥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油菜使用速肥可增强植株生长势,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增加产量达3.93~15.98%。以活棵和薹期各使用一次的处理产量最高,净增产值达64.44元/亩。活棵处理的产投比最高,达26.83,净增产值51.65元/亩。


黑果枸杞果实色素的初步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 1995
摘要:黑果枸杞果实总花色苷含量达386.9mg/100g(鲜重),主要有三个组分,两种属锦葵糖昔,一个是黄酮类化合物。花色昔在紫外区230和300nm处各有一明显吸收峰,表明有酰化结构,所以该果汁色素有较高的稳定性。详细结构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黑果枸杞,色素


盐城奥比黑大麦的开发利用
《农牧产品开发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盐城奥比黑大麦的开发利用郑文茂(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上特产奥比黑大麦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科技人员经过15年的探索研究的全优质黑色大麦品种。盐城上特产奥比黑大麦为二棱、春性、黑色颖壳,属HoudeumVulgarsL。nigricansSer变种。...


包衣棉子的发芽试验方法探讨
《中国棉花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滤纸、黄砂和土壤作发芽床进行包衣脱绒棉子的发芽试验,结果土床最好,其适宜含水量为25%~35%,最适含水量为30%。表现为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芽长均较高,且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黄砂作发芽床,其含水量以5%~11%为宜,最适含水量为8%~9%。砂床对包衣脱绒棉子的发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纸床最差,表现为包衣及对照的各测试值均较低,且与土床和砂床之间均有着极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种衣剂,棉子,发芽试验


兔核移植胚胎的克隆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改进了兔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程序及供体卵裂球的处理方法,并对核移植胚的体外克隆、继代克隆及克隆胚的体内发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卵龄对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具有显著的影响,卵龄为15~18h的去核率为100%(45/45),显著高于13~14h的46.6%(7/15),P<0.01。DNA合成抑制剂Aphidicolin处理16-细胞期卵裂球后,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54%(20/37)高于未处理组的45%(14/31),P<0.05。从2枚16-细胞供体胚分别获得来自一个供体胚的9枚和7枚核移植克隆囊胚,囊胚发育率为51.6(16/31)。然而第一次继代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仅为11.5%(6/52)。16-及32-细胞期卵裂球的重组胚可发育至产仔,共获2窝8只仔兔。其中1只、2只、2只和3只仔兔分别来自4个供体胚。
关键词: 兔,胚胎克隆,核移植


菌虫清对水稻种传病害的防病保产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新研制成功的多效稻种处理剂菌虫清,具有以下特点:(1)防效高而稳定。对多菌灵已产生或未产生抗性的恶菌病菌,菌虫情均有很高的抑菌效果,EC(50)30~60mg/kg,MIC<150mg/kg。3年27组田间试验示范表明,菌虫清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在90%左右。(2)安全性高。菌虫清对种子发芽、出苗和秧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3)增产显著。经菌虫清处理后水稻亩产平均比对照增加8.59%。


雨季稻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雨季稻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蒋玉峰,郭荣良,颜振德(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徐州地区80年代后期由于水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水稻面积、产量均出现徘徊。本区常年降水量在800~900mm,但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6月份常规麦茬稻栽插季节经常干旱。据...


大豆茎基折断症的初步研究
《大豆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茎基折断症的初步研究一、研究经过黄淮及南方大豆主产区大豆开花结荚期间,茎杆基部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会自行折断。1981—1983年在淮阴农科所大豆试验田采集到危害茎杆基部的虫害标本。1984年调查黄淮地区四个代表性的夏大豆品种的自然断茎率,并劈查虫...


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大豆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盛花期则由大变小,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盛花期前改良种低于早期地方种,而盛花期后迅速提高,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更替中以营养生长为主的苗期至盛花期缩短,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下降,而以生殖生长为主的盛花期至成熟期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是大豆品种改良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