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广谱拮抗菌B96-Ⅱ的分子鉴定及GFP标记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CR方法扩增的广谱拮抗菌B96-Ⅱ的16S rDNA经序列测定和BLAST同源序列比较,结合传统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了B96-Ⅱ分类地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NW33N-gfp-B96-Ⅱ-N)通过原生质体法转化B96-Ⅱ,获得表达GFP的4株标记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室内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FP标记对B96-Ⅱ的广谱抑菌活性没有影响。

关键词: 广谱拮抗菌 分子鉴定 绿色荧光蛋白 原生质体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SR和FSHβ基因与晋阳白猪繁殖性状关系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PCR-RFLP和PCR方法对60头晋阳白猪的ESR和FSHβ基因进行研究,分析了ESR和FSHβ不同基因型繁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猪群中,ESR和FSHβ基因对繁殖性状有显著影响,B等位基因为有利基因,BB型均为优良基因型。

关键词: 晋阳白猪 ESR基因 FSHβ基因 繁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草高粱区域试验新杂交种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客观的反映品种的综合特性,克服仅用产量指标评价品种优劣的不足,对新品种的审定、推广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综合评价了2003年国家饲草高粱杂交种区域试验材料。结果表明:6个饲草高粱杂交种中,其中晋草1号、健宝两个品种以每公顷产量、丰产素质为主,包括抗病性、抗倒性、株高在内的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皖草2号,达到优良的评价标准,其综合指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7.51%和15.95%。辽草1号、苏波丹综合性状比对照稍有减产,但减产幅度不大;综合评价为较好或一般,润宝1号、润宝2号比对照减产幅度很大,综合评价为较差。

关键词: 饲草高粱 杂交种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雁门关地区一年生牧草与饲料作物混播产量和品质研究

草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不同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混播草地的产草量。结果表明,燕麦Avenasa-tivacv.Lena与豌豆Pisumsativum1∶1比例的混播组合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达48 525和1 981 kg/hm2。燕麦与豌豆混播时,行距以30 cm为宜,粗蛋白产量隔行播种明显高于同行。饲用玉米Zeamays与拉巴豆Dolichos lablab混播以及高丹草Sorghumvulgare×S.sudanense与拉巴豆混播均比饲用玉米和高丹草单播产草量高。在平川、盆地地区此种植模式能取得较高的青饲料产量,而燕麦与豌豆混播种植模式适于在山地以及丘陵地区种植。

关键词: 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 混播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标记与边鸡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离子注入诱变对菜用大豆品种出苗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不同剂量N+注入对菜用大豆出苗率及后代遗传变异的影响。以1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用等离子注入法以3种不同剂量的氮离子(N+)处理后研究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差异以及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N+在6×1016、8×1016、1×10173个剂量下均显著降低了菜用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但F测验的结果显示3个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出苗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后代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当代产生变异,出现叶片增大,植株变高,豆荚变长变宽等变异,但在变异株的后代中没有表现出来;另外发现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处理当代没有表型变异,但在后代中出现了株高、花色与叶形等方面的分离。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出苗率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取代度水溶性农用磷酸酯淀粉生产工艺的研究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农用磷酸酯淀粉 水溶性 高取代度 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菌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山西省枣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菌分离与培养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证明该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无性阶段Fusicoccum aesculi。

关键词: 枣树 病害 叶树壳梭孢 萄座腔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归多糖ASP3及其水解产物的NMR光谱分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当归多糖ASP3的糖链结构进行分析.分别采用0.2mol/L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和内切-α-(1→4)-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对ASP3进行部分酸水解和酶水解,并对水解前后多糖组分的1D和2D NMR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SP3是一种果胶多糖.GalpA和Rhap位于多糖分子的主链,由1→4-D-GalpA相连形成的"光滑区"(半乳糖醛酸聚糖)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α-(1→4)-GalpA通过O4位与α-(1→2)-和α-(1→2,4)-Rhap的O2位交替连接所形成的重复单元[→4)-α-GalpA-(1→2)-α-Rhap-(1→]构成具有较高分支的"毛发区"(富含中性糖侧链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Galp和Araf是中性糖侧链的主要组成,通过Rhap残基的O4位与主链相连.非还原性末端T-β-Galp,β-(1→3)-,β-(1→3,6)-,β-(1→4)-,β-(1→4,6)-Galp聚合形成以β-(1→3,6)-Galp为分支点的β-(1→6)-半乳聚糖和以β-(1→4,6)-Galp为分支点的β-(1→4)-半乳聚糖.T-α-Araf,α-(1→5)-Araf和α-(1→3,5)-Araf聚合形成以α-(1→3,5)-Araf为分支点的α-(1→5)-阿拉伯聚糖.此外,由α-(1→5)-阿拉伯聚糖通过α-(1→3)连接与β-(1→6)-半乳聚糖末端聚合形成阿拉伯半乳聚糖.

关键词: 当归 果胶多糖 部分酸水解 酶水解 核磁共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壶瓶枣花芽分化与落性枝生长发育观察

果树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Hupingzao)为试材,从枣股刚萌动起到落性枝停止生长止,观察了落性枝的分化、单花分化、花序分化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了花芽分化与落性枝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落性枝雏形分化主要在发芽前完成,在芽体中可分化完成7~10个叶片,发芽后根据树体营养状况可继续分化。刚发芽后即开始花芽分化,单花分化需经过花原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5个分化时期,需1周左右,花芽分化有其顺序性和不可逆性。花序分化先顶花再一级花、二级花顺序进行。花芽分化随着落性枝的生长进行,落性枝基部1~2节和顶部1~5节的花芽分化不完全,中部花多而质好,开花后落性枝生长停止,到最后一片叶展开后先端部分逐渐枯萎脱落。

关键词: 壶瓶枣 落性枝发育 花芽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