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海峰 1 ; 李小燕 1 ; 徐向阳 1 ; 蔡岳 1 ; 朱俊刚 1 ; 孙黛珍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醇溶蛋白;遗传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9 年 06 期
页码: 42-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醇溶蛋白在小麦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选用2个小麦杂交组合(苏引10号×晋农190、晋麦47×晋农190),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pH 3.1)对其亲本及后代材料(F1、F2代)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在F1代表现出共显性和倾母性(剂量效应)遗传特点;F2代蛋白谱带发生分离,具体表现为:Gli-13.9、23.2、26.0、34.8、40.2、46.2、50.0、71.5、73.8等9个组分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而Gli-12.7、15.7、16.5、19.1、26.9、30.5、30.8、32.2、76.8等9个组分的分离符合两对基因的分离规律;Gli-17.8既不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又不符合两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这表明前9种蛋白受控于一对基因,后9种蛋白受控于两对基因;最后一种蛋白尚无法确定,需借助双向电泳做进一步研究。
- 相关文献
[1]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蔡岳. 2011
[2]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 张怀渝,宋云,畅志坚,张晓军,任正隆. 2005
[3]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杨娜,王卫东,席吉龙,王克功. 2016
[4]小麦醇溶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王曙光,杨海峰,孙黛珍,李中青,史雨刚,范华,曹亚萍. 2013
[5]小麦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思考.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侯小峰,郭鹏燕,郭兆萍. 2012
[6]小麦抗旱性遗传模型及适宜选择世的分析. 卫宗,乔蕊清. 1997
[7]我国小麦抗BYDV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曹亚萍. 2005
[8]小麦抗黄矮病基因遗传特性研究. 王娟玲,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 2004
[9]冬小麦籽粒生长特性及其遗传研究. 白云凤,赵吉平. 1998
[10]小麦抗黄矮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范绍强,谢咸升,郑王义,李峰. 2008
[11]小麦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遗传研究. 张红芳. 2005
[12]穗分枝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袁文业,孙善澄,李丕皋. 1993
[13]小麦品种高产性能遗传与表达的生命学解释. 温钟瑞,张明义. 1998
[14]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贾俊仙,潘登魁,潘幸来. 2006
[15]小麦黄矮病抗性遗传研究. 曹亚萍,张明义,乔合心,范绍强,王全亮. 2000
[16]高抗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新品系创制及抗源品种的遗传. 李莹,李原萍,张昕艳. 1999
[17]玉米种质资源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崔永霞,张海萍,任元,张丛卓,田怀东,雷柴卫,张效梅. 2012
[18]黑粒小麦醇溶蛋白指纹图谱及其遗传分析(英文). 白云凤,侯变英,孙善澄,孙玉,裴自友,阎贵云. 2002
[19]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包衣对核桃仁酸败抑制效果的研究. 周柏玲,李蕾,孙秋雁,段泽敏,邓晓燕,田志芳. 2004
[20]影响高粱饲用价值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对策. 张福耀,吴树彪,柳青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黄淮海区夏大豆性状研究
作者:刘博;卫玲;乔羽佳;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
关键词:黄淮海夏大豆;性状;相关;回归;聚类
-
运城优质特色专用黑小麦产业发展分析
作者:宋昱;于章龙;谢飒英;蔡岳;谢三刚
关键词:优质;专用;黑小麦;分析
-
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作者:杨海峰;段学艳;卫玲;刘博
关键词: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遗传率
-
叶面喷施硒肥对黑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卫玲;肖俊红;刘博;段学艳;杨海峰
关键词:叶面喷硒;黑大豆;生长;蛋白质;脂肪
-
高CO2浓度、干旱及其互作对不同持绿型小麦幼苗的影响
作者:牛胤全;史雨刚;汤小莎;晋秀娟;曹亚萍;杨进文;王曙光;孙黛珍
关键词:小麦;开放式气室;2浓度','') >CO2浓度;干旱;幼苗;生理性状
-
特色小麦运黑161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作者:蔡岳;宋昱;于章龙;谢飒英;宋虹
关键词:特色小麦;运黑161;选育经过;特征特性
-
硒肥对黑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卫玲;肖俊红;刘博;段学艳;杨海峰
关键词:硒肥;黑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