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渤海主要生物种间关系及食物网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摘要:根据1992年-1993年渤海增殖生态基础调查大面定点底拖网试捕的渔获物,对渤海27种鱼类和10种虾蟹类的3801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并与10年前渤海鱼类的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小黄鱼和白姑鱼等主要捕食鱼类胃含物中鱼的比例较10年前明显增加,鱼类的食性类型无明显变化。渤海低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由1982-1983年的平均2.4上升为2.5,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分别由原来的平均3.2和3.8降为2.8和3.3。渤海主要鱼类之间饵料重叠系数大于0.6的占15%。鱼为渤海多数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摄食对象。

关键词: 种间关系,食物网,营养级,重叠系数,渤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经济研究与水产技术推广

现代渔业信息 1997

摘要:渔业经济研究是当前水产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渔业经济研究与水产技术推广的关系更是引起有关专家们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作者围绕渔业经济学科发展前景及探讨的问题作扼要的扼述。

关键词: 渔业经济 水产 技术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不同地方种群尼罗罗非鱼遗传差异和分子遗传标记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摘要:用ApaⅠ,Bc1Ⅰ,Bg1Ⅱ,DraⅠ,EcoRⅠ,EcoRV,HindⅢ,KpnⅠ,PstⅠ,PvuⅡ,SacⅠ,XbaⅠ,XhoⅠ等1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来自尼罗河上游和下游的两种不同地方种群尼罗罗非鱼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切分析,得到这两种罗非鱼的mtDNA分子大小为:上游尼罗为16909±90bp,下游尼罗为16912±100bp。研究中还发现我国养殖的这两种不同地方种群尼罗罗非鱼,每一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mtDNA酶切片段长度多态现象,而且群体间在mtDNA水平上具有一定差异,依此构建了这两种不同地方种群尼罗罗非鱼mt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建立了识别它们的分子遗传标记。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mtDN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子遗传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水产资源的有偿使用

海洋开发与管理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试论水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吴万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研究中心我国东南毗连大洋,内海渤海及邻近的黄海、东海、南海水域面积48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约150万平方公里,沿岸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及滩涂1400万公顷,加上潮上带低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高产技术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1997

摘要: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高产技术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所杨华清罗氏沼虾是适应于咸淡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的经济虾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等优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它列为养殖对象。我国自1976年引进后,由南方扩展到北方,在淡水及半咸水中进行养殖,都取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海产鱼类养殖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

海洋信息 1997

摘要:1 历史回顾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是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短周期到长周期地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格局是“藻、贝、虾、鱼”的顺序。之所以表现出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趋势,并且海水养鱼业珊珊来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过去的经济基础薄弱,养殖技术低下。现简要回顾一下它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光光度法测定褐藻酸钠纯度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摘要:分光光度法测定褐藻酸钠纯度的研究ANALYSISOFTHESUDIUMALGINATEPURITYWITHSPECTROPHOTOMTRYMETHOD乔向英过绍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QiaoXiangyingGuoS...

关键词: 褐藻酸钠,褐藻酸铜,分光光度法,纯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色系统理论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

水利渔业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简介了灰色聚类方法,并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中。对我国8个湖泊的富营养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重富营养湖泊由强至弱为:东山湖>玄武湖>甘棠湖>西湖>巢湖;中富营养湖泊为:邛海>博斯腾湖;中营养湖泊:洱海。

关键词: 灰色聚类,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渔船上网鼓轮的应用

现代渔业信息 1997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外网鼓轮在拖网、围网、刺网和停泊旋曳渔船上的应用情况,一些主要渔业国家生产的主要网鼓轮系列的特点和技术特性。

关键词: 渔船 网鼓轮 应用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翡翠贻贝增养殖技术及效果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摘要:1992-1994年在大亚湾西北部的哑铃湾开展翡翠贻贝的延绳式及筏式吊养增养殖试验,养殖面积约9.1ha,总产量406t。种苗来源中有40%为人工培育苗,其余为天然苗。两种吊养方式的贻贝经1至1.5年的养殖,壳长可达70-80mm。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苗可补充天然苗的不足,延绳式为最佳养殖方法。

关键词: 翡翠贻贝,增养殖,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