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河平原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河平原区对国审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春季浇一次返青水)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中苜1号、保定苜蓿和中苜2号产量最高,标杆较低,雨养和灌溉处理下表现基本一致。(2)雨养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小,灌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大。(3)不同品种刈割时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雨养处理,赛特、德宝最高,公农3号最低;灌溉处理,德宝、三得利、中苜1号、维多利亚最高,龙牧806、公农3号最低。叶茎比在雨养和灌溉两个处理下均表现为公农3号最高,德宝最低。冬前株高与秋眠级有关,灌溉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在海河平原区,除特殊年份外,返青期灌溉均不能显著增加苜蓿产草量,在当地针对适宜的苜蓿品种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农艺性状,中苜1号和保定苜蓿适合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并且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SB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BP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含79个氨基酸残基保守结构域,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过程。为进一步探讨小麦SBP基因家族的基因功能,通过比对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结合公布的Chinese Spring的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及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50个SBP基因,命名为TaSBPs,根据染色体编号排列为TaSBP1~TaSBP50。结果表明,50个小麦TaSBP基因分布于除4B、4D染色体外的其余19条染色体上,编码192~1 104个氨基酸,基因外显子数量2~11个变化不等;串联重复和片段复制是小麦SBP家族基因扩张的主要模式; 7种作物SB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可分为4个类别,同一类之间的结构较为相似;小麦50个TaSBP基因家族含有10个motif,推测小麦TaSBP基因家族应都含有motif1、motif2、motif4。50个TaSBP基因都在13个组织器官中检测到转录本,不同组织器官中TaSBP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基于保定市阜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农业是乡村经济最基本的依托,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位于贫困山区的阜平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通过对阜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该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基于该县的资源禀赋探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旨为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桃新品种'秋恋'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恋'是以'重阳红'为母本,'燕红'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晚熟桃新品种.花蔷薇型,有花粉.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24 g,最大515 g;成熟时果面90%以上着深红色;果肉白色,具红色素,硬溶质,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粘核;果肉硬度13.0 kg·cm-2,耐贮运.果实发育期约142 d.丰产,5年生树产量47.6 t·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模式,为黄河流域机采棉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筛选了3个冀中南地区主栽品种:冀棉958、石抗126和冀863,设置了7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4个不同的株行距配置,行距分别为80(Ⅰ),75(Ⅱ),70(Ⅲ),(100+50) cm(Ⅳ),同时设置常规种植密度45 000株/hm2为对照(CK,行距80 cm),研究了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不同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果枝台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冀棉958和石抗126不同株行距配置的单株成铃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低密度下的CK,单株成铃率则均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单株成铃数以处理Ⅳ最高,其次为处理Ⅱ;冀棉958籽棉产量以处理Ⅳ最高,石抗126籽棉产量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籽棉产量则为处理Ⅱ与处理Ⅳ略高于处理Ⅲ,处理Ⅲ又略高于处理Ⅰ。推荐3个棉花品种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75 cm行距与(100+50) cm 2种种植模式。
关键词: 合理密植 株行距配置 农艺性状 结铃性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GASA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赤霉素调节的GASA(Gibberellic Acid-Stimulated in Arabidopsis)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关于小麦GAS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小麦GASA基因的功能,通过对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35个TaGASA基因,命名为TaGASAs,根据染色体编号排列为TaGASA1~TaGASA35。结合公布的小麦品种Chinese Spring的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蛋白结构、系统进化及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个小麦TaGASA基因分布于除3A、4A、3B、3D染色体外的其余17条染色体上,基因编码长度为78~26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基因外显子数量从2个到7个不等;串联重复片段分析结果表明,片段复制和串联重复是小麦TaGASA家族基因扩张的主要模式;小麦TaGASA蛋白进化树和7种作物GASA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GASA基因分为4个类别,同一类之间的结构较为相似;小麦35个TaGASA基因家族成员含有10个motif,推测小麦TaGASA基因家族应都含有motif1、motif2和motif3。在13个组织器官中都检测到了35个TaGASA基因的转录本,不同组织器官中TaGASA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