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十一种青鱼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淡水渔业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青鱼对秘鲁鱼粉等饲料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并首次测定了青鱼对饲料能量消化率。根据测定结果评价了这些饲料作为青鱼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青鱼饲料 营养价值 评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南部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概况

水产科技 1993

摘要:淡水养殖业在美国南部各州是一项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事业,具有相当可观盼经济收入.商品鱼生产多数为私人经营,而国营、州营企业或高等院校所生产的种苗,大多数用于人工放流或作为科研之用.主要的养殖种类有斑点叉尾鲴、鳟鱼、鳌虾和各种钓饵.鱼,此外还养殖巨口牛脂鱼、鲤鱼、大口黑鲈、太阳鱼以及热带鱼和观赏鱼等.

关键词: 人工放流 太阳鱼 养殖种类 大口黑鲈 商品鱼 观赏鱼 热带鱼 淡水养殖业 企业 发展概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海洋捕捞马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现代渔业信息 1993

摘要:八十年代初,我国海洋渔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海洋捕捞马力到了急剧膨胀,渔业发展资恶化,生产效率下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到了八十年找中、后期,我国开始限制和削减海洋捕捞马力,但至今成效不大。作者就我国海洋捕捞马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扼要概述和分析。

关键词: 中国 海洋捕捞 马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败血宁Ⅰ型防治暴发性鱼病试验效果

淡水渔业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一种传染性鱼病,该病流行地区广,发病季节长,患病品种多,死亡率高。为解除该病之危害,我们利用已经分离到的病原菌,针对几十种抗菌药进行筛选试验,配伍成一种新型鱼用药物——败血宁Ⅰ型。通过两年的抑菌、鱼体防治、毒性等试验,表明该药具有抑菌效果好、安全浓度高等特点。现将败血宁Ⅰ型1992年在生产单位应用于防治暴发性鱼病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治情况试验塘分布在湖北的沙市、江陵、公安、荆门、松滋、孝感、枝江等七个县市,试验用败血宁Ⅰ型共350公斤,试验总水面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青鱼、团头鲂鱼种生存、生长的影响

淡水渔业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等对数间距法测定青鱼、团头鲂鱼种的盐度半致死值,以及采用盐度梯度饲养试验,测定青鱼、团头鲂鱼种盐度的最■生长值、初始生长值、初始摄食值和适宜生长范围。

关键词: 青鱼 团头鲂 盐度 生存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罗斯的鲟鱼渔业考察

水产科技情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作者是专门从事水产科技编译工作的副译审,曾有多种译著作出版,介绍俄语国家的渔业基础理论、资源开发、渔业管理等。今年9月9日~9月20日,作者随农业部水产司组织的赴俄“鲟鱼养殖考察团”出访,兼任翻译,取得了这方面的最新资料。编辑部欣获专稿,谨此发表,以飨读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对海洋藻类(金藻)、贝类(紫贻贝、蓝蛤)及对虾仔虾的毒性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生物测试法,研究评价了新型杀虫剂甲基异柳磷及水胺硫磷对海洋藻类(金藻)、贝类(紫胎贝、蓝蛤)、甲壳类(对虾)的毒性,经实验分别得出了两种农药对金藻生长的半数抵制浓度(EC50)、对贻贝、蓝蛤的急性半致死浓度(96hLC50)及对对虾仔虾生长的影响浓度(EC)值。对虾仔虾生长实验最为敏感,当甲基异柳磷浓度为0.1μg·L-1时,即可显著影响对虾仔虾的生长。根据实验结果,文中认为甲基异柳磷及水胺硫磷均属高毒农药,前者比后者的毒性高约三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青岛市海洋产业态势与开发战略选择

海洋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海洋产业基本态势 1990年青岛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为:海洋渔业1.93×10~8元,港口2.05×10~8元,海洋运输6.47×10~8元,盐及盐化工0.75×10~8元,船舶修造1.28×10~8元,海洋旅游4.77×10~8元,总计17.25×10~8元。

关键词: 海洋 产业态势 发展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蚌毒灵”在三角帆蚌体内分布、吸收及排泄的研究

科技通报 1993

摘要:用~3H-黄岑甙作为示踪剂,研究了“蚌毒灵”药物在三角帆蚌体内的分布、吸收及排泄.实验结果表明,在给药后,药物广泛分布于肝、内脏团、斧足、鳃、外套膜等组织中,而且在病原体主要侵入部位——肝、鳃、斧足的药物浓度较高,药物浓度顺序为:肝>鳃>斧足>内脏团>外套膜.以不同剂量给药均有较好的吸收,并呈现一定比例.药物清除半衰期t1/2=25.67h.

关键词: ~3H-黄芩甙 蚌毒灵 三角帆蚌 分布 吸收 排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培养的体细胞与成熟卵的电融合技术研究

水产学杂志 1993

摘要:利用极化注射仪—I型,对混有青鱼体外培养细胞的草鱼,鲢鱼成熟未受精卵进行正弦交(?)电场处理,使细胞与卵紧密接触,继而进行两次电脉冲。结果在673粒草鱼实验卵中有45粒发育至囊胚期,12粒发育至血液循环期,孵出鱼苗8尾。在224粒鲢鱼实验卵中,有68粒发育至囊胚期,13粒发育至血液循环期,孵出鱼苗6尾。鱼类体外培养细胞和未受精卵融合后,能继续分裂发育,说明已分化的体细胞核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关键词: 鱼类 体细胞 电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