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对虾池塘浮游植物与主要水质因子的关系
《海洋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植物是池塘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系统的正常功能,稳定池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实验方法和条件 1992年7月和8月,在山东省牟平县宁海虾场,对5个对虾池塘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溶解氧、pH、氨氮做了


一种稳产、高效益的养虾模式
《饲料工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广东省廉江县养虾(集团)公司龙营围万亩虾塘建于1986年,开始几年,沿袭北方养殖模式,以小贝类、下杂鱼等生饵为主要饲料,而且投饵量过大,造成虾池严重污染,池底沉积很厚的污泥,水质恶化,缺氧泛塘,细菌丛生,病害多,虾只生长缓慢,成活率低。不仅连年养虾失败,而且虾池提早老化,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针对以上情况,为寻求解决污染的途径,从1990年起,我们在该万亩虾塘进行了全人工饲料养殖斑节对虾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1.主要技术措施 1.1 投苗前的准备工作每年冬春,排干虾池水、封闸、清理池底淤泥,尽量曝晒池底,然后用生石灰进行池底处理。距投苗前半个月左右先用2.5~3ppm


鲤鱼鳞被和体色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中的遗传变异
《生物技术 》 1993
摘要:于1986—1988年,先后人工诱导2尾红镜鲤和4尾荷包红鲤抗寒品系雌核发育,获得雌核发育2倍体当年鱼种2133尾,其中红镜鲤685尾,荷包红鲤1448尾。通过对这些后代鳞被和体色两个质量性状的分析,发现荷包红鲤抗寒品系雌核发育2倍体(1987)中有约三分之一个体表现散鳞型鳞被和桔红色(出现由深到浅一系列变化)及少量桔黄色、肉红色个体。红镜鲤散鳞型鳞被出现体表全部覆盖不规则大型鳞片、2/3、1/2覆盖不规则的大型鳞片和散鳞型个体。体色出现桔红色、桔黄色,上述二色都出现由深到浅一系列变化和肉红色。这两个质量性状在雌核发育代中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


用直接注射法生产转基因鱼
《生物技术 》 1993
摘要:本文报道了对鲤鱼、鲫鱼受精卵不加任何去膜处理,用显微操作器把外源基因直接注射到卵核附近,构建转基因鱼的方法。本法操作方便,孵化条件简单,成活率高。斑点杂交和Southern Blot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整合率与其它方法构建的转基因鱼的外源基因的整合率相近。从1988年至今,本组运用这个方法生产转基因鲤鱼、鲫鱼一万余尾。


黑龙江水系鱼类补充资料
《水产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对黑龙江水系鱼类区系,国内外学者曾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1988~1991年野外调查时,采集了4种鱼类标本,是文献资料没有记载或只标名录而无形态学描述的,为黑龙江水系鱼类提供了重要的补充资料。


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
《海洋与湖沼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简便快速、直接测定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方法,海水适宜酸度为(3.0—4.5)×10~(-3)mol/LHNO_3,适宜盐度1.6—31。电解(富集)时间600s时,检出限为0.02μg/L Zn~(2+),0.02μg/L Cu~(2+),0.01μg/L Cd~(2+),0.006μg/L Pb~(2+)。在青岛近岸海水中加1.0μg/L Zn~(2+),Pb~(2+),Cu~(2+)和0.5μg/L Cd~(2+),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1%,5.8%和5.1%。应用于近岸海水及中国标准海水中锌、镉、铅、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