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摄食影响的观察
《水产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自80年代初在我国大规模人工养殖以来,由于饵料成本占整个养殖费用的60%以上,因此摄食量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黄海水产研究所(1980)、王克行等(1980)、张乃禹等[1983]分别很道了对虾对几种常用饵料的摄食量,并给出了经验公式。虽然陈一鸣[1988]报道东方长臂虾(Palaemon orientis)的摄食量在溶解氧饱和度降到40%以下时将显著下降。但大多数研究都是研究正常环境下的摄食量,而对不同环境因子对摄食量的影响则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几种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量影响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增氧机的发展水平及主要性能
《渔业机械仪器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约有2000万亩池塘,据1987年不完全统计,使用机械养鱼的池塘面积只占池塘总面积的10%左右。80年代后期,全国池塘养殖平均亩产仅109公斤,而采用机械化养鱼的池塘,亩产一般都超过500公斤,高的达1000公斤,个别的机械化养鱼池亩产可达3500公斤。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养殖综合技术的提高,而其中养殖机械质量(性能)的提高及普及推广应用又是主要的一环。养殖机械品种虽不少,但其中常用的主要是增氧机、饲料加工机械和清淤机械三大类。笔者就增氧机作一简要回顾,供读者参考,希望能达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目的。


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简介
《现代渔业信息 》 1993
摘要: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正式成立于1967年12月28日,参加加盟的国家有日本、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五国。其宗旨是开发东南亚地区的水产业,由地区性渔业机构发展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渔业机构.该中心下设有渔业培训、调查、养殖、资源开发管理等四个部.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人工生态条件下提高大鲵催产率技术初报
《淡水渔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人工生态下强化培育大鲵亲本,确定性腺成熟指标,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进行催产,大鲵的催产率从1989年(♀)28.6%(♂)36.8%提高到1992年(♀)65%(♂)65.7%。


《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三版)
《现代渔业信息 》 1993
摘要:《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三版)是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新书。该书第一版、第二版分别出版发行于1961年和1973年,历时三十余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对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事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是一部颇受好评的科学专著。该书第三版的修订编写,是国家水产主管部门和科学出版社根据国内外读者及水产界的反映和要求,


太平洋中东部美洲大柔鱼Dosilicus gigas(d'Orbigny)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现代渔业信息 》 1993
摘要:头足类系当前世界渔业资源中最有开发前景的资源,正引起国内外渔业资源专家的兴趣和重视。作者搜集大量文献,对太平洋中东部美洲大柔鱼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作较全面的概述,对我国远洋渔业开发,寻找一条新的开发途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鱼仪磷虾回波积分系统简介
《渔业机械仪器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用于大洋磷虾资源的调查。与DS—792型探鱼仪相配的回波积分系统的原理及研制中所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鲫鲤杂交一代卵黄发生机理的研究
《淡水渔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红鲫(♀)×湘江野鲤(♂)杂交一代卵黄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卵黄发生过程中,有卵母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一部分线粒体也可直接转化为卵黄颗粒;同时,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作用积累大量卵黄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