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太平洋牡蛎单体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海洋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世界牡蛎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70年代后期,浙江、辽宁、山东等沿海各省先后从日本引种,由潮间带养殖逐渐发展到筏式垂养,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然而筏式养殖极易受风浪的影响,附着基质容易脱落,同时随着牡蛎的生长,牡蛎聚集在狭小的附着基上呈“堆状”,在风浪的冲击下边缘时常割破网笼。此外,牡


中国对虾池浮游生物与对虾养殖的关系
《海洋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繁殖浮游生物对改善养虾池水质和提高生产效益和作用,我们于1990~1992年在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养虾场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和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受精卵不同发育时期导入外源基因时整合效率影响的研究
《水产学杂志 》 1993
摘要:从1985年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应用不同外源基因导入虹鳟鱼、鲤鱼、鲶鱼等有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但受精卵发育到何时注基因源射外获得高的成活率(孵化率)和整合率一直是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法国的Chourout等在1986年就做了虹鳟鱼受精卵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与孵化率关系实验。美国的Thoms.T.then等人也做了鲤鱼等受精卵在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对其成活率、整合率影响的研究。由于外源基因对受体鱼的整合机理比较复杂,不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各实验室之间的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因此至今对某种鱼类的受精印发育到何时是注射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研究以鲤鱼受精卵为材料,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在受精卵的不同发育时期把鲤鱼MT启动因子基因,大麻哈鱼CH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受精卵中,按孵出的鱼苗数分别计算成活率,再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 Blot杂交检查整合情况,计算整合率,以探索外源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的最佳时期。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病诊断研究
《热带海洋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对潮阳县古埕村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成体病虾在光学显微镜下作病理组织诊断表明,被病原体感染的肝胰脏腺泡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核肥大,其内包含一些近似圆球形的包涵体,分别用苏木精-曙红、姬姆舍、孚尔根和Brown and Breen's Gram等染色剂作比较染色。致病细胞发育分:(1)指环期;(2)未成熟包涵体期;(3)成熟包涵体期。该病毒包涵体的形状、大小和形成部位、致病细胞发育期和组织病理初步分析等均与Lightner等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描述一致。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杆状病毒 病理组织 诊断


国产化啤酒糟蛋白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研制成功
《中国饲料 》 1993
摘要:我国啤酒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啤酒生产的主要副产物啤酒糟亟待开发利用。199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技术开发公司和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着手研制啤酒糟加工设备。经过3年的努力,研制成功SLYB—Ⅰ、Ⅱ、Ⅲ型系列啤酒糟蛋白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解决了年产2万、3万及5万吨级以上啤酒厂的湿酒糟加工难题。该设备199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并推广近10家啤酒厂应用,得到用户好评。生产的啤酒糟蛋白饲料,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测试,粗蛋白含量为21.54~25.5%,其营养成分优于麦麸


奥利亚罗非鱼血清蛋白和组织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特异性研究
《淡水渔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奥利亚(Oreochromis aureus)、莫桑比克(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尼罗(Oreochromis niloticus)三种罗非鱼血清蛋白和心脏、眼睛、脑、骨骼肌和肝脏五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酸(MDH)及酯酶(EST)三种同工酶电泳图谱的对比,比较了三种罗非鱼种和组织的特异性,找出了奥利亚罗非鱼的特异蛋白和特异酶带为种的鉴别及生化、遗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