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在深化改革中开拓情报工作的新局面──我所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回顾与思索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1994

摘要:在深化改革中开拓情报工作的新局面──我所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回顾与思索马益康(江苏省农科院情报所南京210014)一、四年的回顾全国第五次农业科技情报文献工作会议后的四年,我国正处于“七五”后期和“八五”前期,国民经济经过治理整顿,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钴60辐照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中国食用菌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钴60辐照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吴明忠,马广存,陈忠海(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南京210014)钴60辐照加工技术,是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农业的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根际环境对生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长江蔬菜 199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调节安减轻棉花烂铃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喷施调节安减轻棉花烂铃的效果吴蔼民,顾本康,夏正俊,裴立东,居海萍,王新华(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大丰县植保站)生长调节剂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性强、安全稳定、使用方便的特点,已从过去单一控制旺长发展成病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之一,并可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孤雌胚的核型与发育

江苏农业学报 1994

摘要:利用电脉冲刺激的方法激活兔卵母细胞,对激活卵及发育胚的形态学特征、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的残留毒性是影响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因素之一。兔眼球玻璃体液能有效地促进孤雌胚在体外发育至囊胚期。具有正常形态的孤雌发育囊胚的核型多为2倍体,此外2倍体胚中亦同时存在少数非整倍体细胞。4倍体及非整倍体核型的囊胚形态异常,具有不明显的内细胞团。

关键词: 兔;卵母细胞;孤雌发育;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落叶果树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赵忠仁,王元,刘建业(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10014)苏、鲁、豫、皖黄河故道地区栽植苹果30万hm2(公顷),年产量35万t(吨)左右,是我国主要苹果产地之一。该区地处潮土地带,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极低,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果树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桃硬枝扦插繁殖技术操作简便,插穗来自冬季修剪下的枝条,成本低廉,因此具良好的应用前景.概述了桃硬枝扦插繁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还论述了品种间的生根差异,插穗母枝和母株的选择,扦插时期与插穗生根的关系和插穗的药剂促根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分裂素的混合抗体型免疫亲和柱的制备与应用

生物技术 1994

摘要:内源细胞分裂素可以分成三组:异戊烯基腺苷组(iPAs)、玉米素核苷组(ZRs)、二氢玉米素核苷组(DHZRs)。从这三组分别选iPA、ZR、DHZR为半抗原合成免疫原,获得的三种免抗血清基本上只识别相应组的细胞分裂素。将经初纯化的三种抗血清偶联到CNBr活化的Sepharose4B上制成免疫亲和柱。在其中的一根柱床高2.1cm、体积3.55ml、直径1.5cm的亲和柱上,在流速1.5ml/min、80%冷甲醇为洗脱剂的条件下测得该柱容量为3.6—4.0μg、回收率达93.9%~98.3%。用该柱对丝瓜茎木质部伤流中细胞分裂素进行了纯化.表明能够用此柱对植物粗提液中的细胞分裂素进行快速分离纯化。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免疫亲和柱,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真菌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素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菌株都属化学型IA(deoxynivalenol,3-acetyl),并在气候冷凉地区发现化学型IB(deoxynivalenol,15-acetyl)菌株。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毒素 菌株 化学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江苏太湖地区水稻品种的演变论高产理想株型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从江苏太湖地区水稻品种的演变论高产理想株型汤玉庚,张兆兰,张美娟(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江苏太湖地区历来栽培粳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水稻品种不断改良,包括品种株型的改良,结合栽培条件的改进,因而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