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经济发达地区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发达区,以均分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应以土地适度规模替代土地均分经营模式,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和农业比较利益,使农业成为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者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几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效益,提出了加速经济发达区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的对策.


甘薯膨大素的应用技术和增产效果
《农业科技通讯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又名地瓜、红薯、白薯、红芋、红苕、番薯、山芋)。在旱作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食用、饲用、工业用三者兼备的作物。与其它作物相比,甘薯育苗、栽培、施肥等生产技术基本上停留在60年代的水平上。为在推广良种的同时寻求新的增产途径,1987年初,淮阴市科协转给市农学会一则国外以生物


强光下籼稻叶片色素光漂白及其组分变化
《中国水稻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在光氧化条件下(强光、低CO_2、低O_2)调查了54个籼稻品种叶绿素(Ch1)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光漂白差异,并根据这些特点划分为4类:Ⅰ.Chl和Car含量都较高的耐光氧化类型(6个):Ⅱ.两者都较低的不耐光氧化类型(13个);Ⅲ.Chl含量较产高而Car含量较低的特殊类型(3个):Ⅳ.两者含量介于中间的中间类型(32个)。在正常条件下,耐光氧化类型的Chl、Car含量以及Chl/b、Car/Chl值都较不耐的低。各类型中的Chl与Car、Chla与Chlb之间都呈线性关系。但经光氧化处理后,各类型的Chl、Car含量,Chla/b值和SOD活性都下降,只有Car/Chl值上升。耐的类型除SOD活性变化较大外,其他参数变化较少。这似乎说明色素组分的相对稳定是耐光氧化的一个特性,且与SOD清除活性氧功能有关。


江苏免少耕麦田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耕作法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消长动态影响不大,免少耕田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略高于常规耕田,但年度间有波动。杂草对纹枯病影响较明显,免少耕田草害重,病害也重。肥力因素对病害的影响要大于耕作法对病害的影响,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发生。早播加重免少耕田纹枯病病情,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


课题成本核算问题讨论
《科研管理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管理角度指出了课题成本核算实施中的两种倾向:一方面市场意识和成本意识差,影响了科研改革的进展;另一方面又超越了课题成本核算的本意,权力和责任大都集中到课题组一个层次上,影响了院所级的宏观控制。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系不育系龙特浦A具有光温敏特性
《杂交水稻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龙特浦A是福建漳洲市农科所育成的籼型不育系。据我们在江苏盐城两年的观察,发现龙特浦A具有光温敏特性:在高温长光下抽穗,不育系表现全不育,且不育性稳定;在低温短光下抽穗,不育系育性则有恢复趋势,表现部分可育。 1990年,我们在盐城繁殖龙特浦A,抽穗期安排在7月下旬,对不育系进行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表现败育,无自交结实现象。繁殖的不育系种子经海南鉴定,纯度达99.5%以上。当繁殖田不育系种子于8月24日收割后,9月10~15日抽出再生穗,在当时田间既无保持系植株又无外来花粉的情况下,再生穗出现自交结实现象,结实率达9.25%,并收到再生种子。90年冬季,我们将龙特浦A正常收获的种子和再生种子,带到海南分别种植观察。1991年3月抽穗,均表现全不育。同年在盐城进行分期播种,两类种子长成的植株,凡在8月25日前抽穗的,均表现全不育,而9月10日以后抽穗的、均出现部分自交结实现象。龙特浦A繁殖田于8月28日收割,不育系再生苗于9月15日抽穗,在没有保持系植株和外来花粉的情况下,再生穗又自交结实,并收到种子。 根据上述观察,我们分析认为:制型三系不育系龙特浦A具有光温敏特性,其育性有恢复趋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的影响。这特性有可供利用的一面,可让不育系的再生穗自交结实,以增加其繁殖产量;但又须注意用龙特浦A制种时、,要确保齐德期在8,月25日之前,避免抽穗期遇到连续低温导致龙特浦A出现部分可育而降低制种纯度。厂二;、”i’。。三系不育系龙特浦A具有光温敏特性@高恒广$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何顺椹$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杨立彬$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顾根宝$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姚立生$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孙明法$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顾来顺$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王海洋$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


晚播特早熟小麦品种——徐州8785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农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
《世界农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保证了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农田杂草群落中的个体变异产生抗性提供了可能。一旦遗传上具有抗性的杂草个体产生并不断繁殖,逐渐形成优势群体,它将导致整个群体的抗药性增强,为杂草的防除带来一定的困难。


串叶松香草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草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L.)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酸、耐盐碱、耐热、耐寒、再生力强、栽培容易、鲜草量高、营养丰富及利用年限长等特点。在苏北沿海地区条件下,单株稀植株高1.5米左右,叶片30片左右。一般单株可产生5~7个分枝。栽培利用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播种方法即:直播、育苗移栽或利用根茎的萌发作用分根移栽。直播的每公顷用种3~4.5公斤。2.加强田间管理及肥水管理;3.合理刈割,一般在本地区以3~5次为宜,累计公顷产鲜草可达75000~90000公斤;4.在利用方式上,一般应采用青贮方法效果较好。


江苏淮北旱改水地区高产稳产农田土壤肥力特性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土壤的肥力特性,在不同农业区的轮作制度下,有其特殊的演变规律.江苏省地跨长江南北,各地区的土壤、气候、农业生产条件不同,高产稳产土壤肥力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为了弄清形成高产稳产土壤的外因条件,我们在淮北旱改水沙壤土地区进行了以宿迁县为重点的高产稳产农田初步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