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种子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概述了我国棉花良种繁良理论和技术的演变,重点阐明了育种剩余变异对棉花品种退化的重要影响。论证了连续自交选择以建立优良基础群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自交混繁法”和“三圃制”的对比中,分析新技术的进步及其社会经济效益。


早熟小麦新品种“苏麦4号”
《种子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苏麦4号(原名苏8527)糸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从“宁8176”中系统选育而成。1998年秋播起参加江苏省淮南片早小麦预备试验、小麦区域试验和省生产试验。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苏麦4号。确定在间套作地区和苏南中高肥水平的中晚茬地区种植。主要特点如下:


水稻单茎茎鞘重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的探讨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于1987~1990年在扬州进行。以汕优63和盐粳2号为材料。采用施肥量、栽培密度等不同因素处理。塑造抽穗期不同的单茎茎鞘重和叶面积指数的群体。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单茎茎鞘重与植株性状(比叶重、消光系数、穗粒数等)、群体粒叶比、经济系数等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抽穗后叶面积衰减速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最适叶面积指数相近时。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保持时间长,抽穗后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产量提高。因而塑造一个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适宜,单茎茎鞘重高的群体是水稻超高产的途径。


琼脂浓度对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盐粳2号脱壳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不同浓度琼脂对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理。在分别进行脱分化、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中琼脂浓度试验时,当琼脂从0.5%提高到1.0%植株再生率均显著升高。在继代和分化培养基组合中,琼脂浓度均为1.0%时植株再生率最高;而脱分化培养基0.5%或1.0%琼脂和分化培养基1.0%琼脂组合,再生率最高,两者均为1.0%琼脂反而降低。试验还表明,随着培养基中琼脂浓度提高,愈伤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而脯氨酸含量上升。较高浓度(1.0%)琼脂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内源ABA含量显著高于较低浓度(0.5%)琼脂的,而ZRs含量则显著较低。同样,在分化培养过程中,较高浓度琼脂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内源ABA含量显著地高于较低琼脂的,而ZRs含量则相反,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琼脂浓度 植株再生率 内源ABA含量 内源ZRs含量 水稻愈伤组织


甘薯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世界农业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起源于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据FAO1990年生产年报,现世界栽培面积为1191万ha,单产为11t/ha。发展中国家主要把甘薯作为粮食,补充人们对热量的需求,部分作为饲料;发达国家则主要作为工业和


盐稻3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盐稻3号(原代号89—32)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中籼稻新品种.经几年多点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白叶枯病、高抗稻瘟病、纹枯病轻,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一、选育经过1986年正季,在本所选用丰产、优质品系3021作母本,高产、多抗品种665(扬稻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组合号86177),获得88粒杂交种子;当年冬天带50粒杂交种去海南岛三亚种植F_1,共栽植24株(田间号86177),表现苗期繁茂性好,抽穗期较早,生长清秀,熟色好,杂种优势明显.混收种子.


棉籽饼在鱼虾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蛋白质资源的世界性缺乏日趋严重。提高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广泛开辟新的饲料蛋白资源已成为缓解目前蛋白质紧缺的当务之急。棉籽饼是我国除豆饼之外的另一种重要饼类蛋白饲料,占全国各类饼粕总量的40%以上,可见棉籽饼是我国蕴藏的一个巨大蛋白质资源库。


淮北稻套麦栽培技术的改进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淮北稻套麦产量通常与常规种麦持平,但它有既可保证养老稻又可保证小麦得早苗的优势,而且还有节省人工、机耕费和柴油等直接经济效益,因而很受群众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淮北稻套麦产量,近3年我们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并在宿迁、灌南、灌云等地进行了小区试验,找到了稻套麦早苗优势未能转化为产量优势的原因.


磷石膏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磷铵和重钙的副产品,预计到2000年全国年产量将达2000万吨.磷石膏含P_2O_5、CaO、SO_3、Fe_2O_3、NgO、SiO_2等.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一副产品资源,1987~1991年间进行农田施用磷石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定位试验.试验地为滨海轻度盐渍土,1米土层的NaCl含量为0.05~0.10%,土质为粉砂壤土,耕层有机质在1.2%左右,全磷含量较高,在0.14%左右,但速效磷含量较低,在5mg/kg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