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新光源双波灯的研制与应用

植物保护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诱虫灯是监测昆虫迁飞、扩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重要工具,也是害虫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国多年来应用短光波黑光灯和长光波白炽灯诱虫,前者对夜蛾科害虫引诱力强,用于棉田,后者对螟蛾科害虫敏感,用于稻田。Dufar(1964)、Mikkola(1972)研究证明,昆虫对单色光的趋光峰值分别出现在365nm、450nm和525nm处。由此说明昆虫对波长的敏感度不同,对光谱的反应带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草灵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棉草灵系我所新研制成的棉花苗床复配除草剂,是一种内吸传导型的土壤封闭处理剂,兼有一定的芽后触杀作用.药剂主要通过杂草的幼芽吸收,茎叶和根系也可吸收部分药剂,从而破坏杂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杂草死亡.为明确棉草灵对棉花苗床期马唐、狗尾草、千金子、稗等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和铁苋菜、地绵、鳢肠及藜科、苋科等一年生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1991~1992年进行了本研究,1993年在如东、大丰、兴化等地进行多点示范,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大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性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11个地区采集的大麦纹枯病病株上分离到92个丝核菌分离物,经菌丝融合测试,分别属于禾谷丝核菌的CAG_1、CAG_4、CAG_5、AGC_1、AGE,以及立枯丝核菌的AG_1—IA,AG_1—IC、AG_(2—1)和AG_5等9个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各群分离物数依次为76(82、6%)、1、2、4、2、1、1、2和3个。它们在感病大麦品种LEGIA和中抗品种CI3906。1上的致病性反应表明:不同丝核菌种间、不同丝核菌的融合群间、来自不同地区及来自同一品种上的菌株间,其致病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同种丝核菌不同融合群间和不同品种间的菌株致病力虽有差异,但不明显;总的来讲,禾谷丝核菌的CAG_1群菌株致病力最强,且分布广泛,其它各群致病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AG_5、AG_(1-1A)、AGE、AGC_1、CAG_4、AG_(1-1C)、CAG_5和AG_(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低农药用量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新技术

植物保护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第十届国际植保会议(1983.英国),各国学者认为,目前的施药技术有99%的农药打不中生物靶标而浪费,如何把农药准确地送到生物靶标上去,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农药对江湖河水的污染,既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也是基本国策。 水稻二化螟是世界性大害虫,水稻抽穗前,只发生在近水面的茎基部位,数十年的防治技术,不是将农药施于受害的茎基部位,而是用毒土法、泼浇法,将农药施于田水中,而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早熟小麦新品种徐州23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徐州23号属弱春性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早熟,耐瘠,但耐肥抗倒性一般.中感纹枯病,抗寒性较差.适合于淮北地区中晚茬种植.最适播期为10月15~25日,播种密度弹性较大,以每亩10~25万基本苗为宜.生产上应严格掌握化肥氮用量,防止施氮量过多.在亩产350kg的田块,化肥纯氮用量约为10~12kg.要控制施用返青肥,普施拔节肥.重视纹枯病的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产品增色方法

中国农学通报 1993

摘要:禽类产品颜色的深浅,一般与营养价值无关。但人们往往从蛋黄色泽来判断蛋品营养价值和新鲜度,从禽肉皮、脂肪色泽判断其肉品的质量和风味,色泽诱人的禽蛋产品总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外贸出口产品对色泽要求更严,禽产品的色泽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现代饲养业对增色剂的研究作为提高禽类产品质量必须重视的饲养技术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徐州23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徐州23号是徐州农科所1981年用偏春性、大穗大粒小麦品种徐州21号的原系号7654-2-1-1-1材料为母本,以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小麦品种郑州76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温室加代和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1987年育成的.原系号是81161-1-12-2-2,编号为徐州8785.1988年开始参加本所品系鉴定圃试验,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徐州23号.该品种于1981年夏杂交,获杂交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提高中低产小麦单产的营养生理基础是增加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和合理分配,大量研究表明,这可通过提高土壤地力和施用氮磷钾肥加以实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中低产小麦的作用,为小麦中低产田配方施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与经过试验于1991、1992年在金坛县后阳乡培丰村进行.采用小区试验,前茬晚粳稻.处理设3个用氮水平,每个用氮水平有氮磷钾3种比例(表1)、小区面积13.3m~2,收获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带药漂浮载体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第10届国际植保会议上各国学者普遍认为:目前的施药技术,有99%的农药因打不中生物靶标而浪费,并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如何把农药准确地送到生物靶标上去,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水稻二化螟是世界性害虫,水稻抽穗前,只发生在近水面的茎基部.数十年来的防治方法是用毒土法、泼浇法,将农药施于田水中,而田水药物含量不到1%.近年研究出大粒剂抛施法,但用药量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